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带着一双明眼辨别楼市真假

发布时间:2013-4-25 9:28: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体:

  纷繁复杂的楼市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开发商频出质量问题,夸大宣传、质量造假等所引发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带着客观的眼光去辨别那些楼市的真与假。

  美城云庭

  夸大宣传难掩品质漏洞

  谨慎购买指数

  ★★★☆☆

  在房地产市场中,极少数开发商在卖房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夸大宣传”,意图给购房者造成项目“美好预期”;二是“品质不符”,沙盘、样板房瞧着不错,验房质量问题频频;三是卖房时说得天花乱坠,收房后服务比谁都差。对于美城云庭而言,一位购房者认为它就存在这三方面的问题。

  40亩绿地公园想要体验极为不便

  “40亩市绿地公园与项目压根不沾关系”

  美城云庭从去年1月份开盘以来,在项目宣传中,一直以来都凸显其“40亩城市绿地公园”为重要社区配套当作销售卖点,打造绿色景观品质华宅。

  但实际上,记者了解到,美城云庭项目和绿地公园中间还隔着一条剑南大道,直线距离上既没有行人斑马线,也无立交桥,要想体验绿化公园极为不便,这也意味着与之前所说的社区内40亩城市绿地公园相去甚远,所谓的“社区核心配套”压根沾不上边。

  业主周女士给记者反映,曾经咨询开发商关于项目绿化规划的调整,而开发商成都环美置业有限公司至今也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

  与此同时,美城云庭所精心包装出的城市精品住宅理念,其实却连最基本的配套设施都相当欠缺,有关篮球场、游泳池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在规划打造中。

  质量不符验房频出问题

  “封闭式阳台,与样板房的阳台完全不同”

  在记者采访中,美城云庭“准业主”们给记者反映问题最多的还是关于自家阳台设计与样板房的阳台完全不相同。记者在其中6号楼临剑南大道的一侧封闭阳台,发现美城云庭实际施工阳台栏板达到1200mm高,即使在烈日炎炎的下午,窗台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套内采光,即便是120平米户型虽然有一个入户花园,但是这种“封闭式阳台”也给房子舒适度大打折扣。

  求证之余,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初大多数购房者在看房时,有关美城云庭户型实际空间与销售人员介绍的户型情况严重不符,而当时也并没人将阳台的这种“个性化”设计告知业主。但有购房者提出要更改阳台设计时,销售人员却回绝称“以外观、品质为重,拒绝修改”。究竟是项目宣传作假,还是产品质量问题,此类说词很容易识破,实际上难掩美城云庭品质漏洞。

  信德环球广场

  地段尴尬口岸之说还需仔细推敲

  谨慎购买指数

  ★★☆☆☆

  拨开措辞花哨、振振有词的广告词和铺天盖地的营销攻势,我们清醒地看到,众多的写字楼产品在品质上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其中不乏定位不准、投资前景难被看好者。客观的说,提及写字楼,南延线、东大街等商办公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无疑是“带头大哥”,已逐步形成成都的商务办公气候。企业选址在此,考虑的是这一区域成熟的商务办公氛围和周边高端人群的聚合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写字楼的“口岸”价值尤为重要。口岸是否精贵,是靠商业历史积累、业态发展、经营水平、建筑形态、消费习惯、高端人流集聚度等综合因素,交叉支撑起来的利好所致。有了这些优势,口岸的绝对的稀缺性、不可复制性,才有望为投资者带来高收益。

  位于北一环不具备高端办公环境

  位于一环路北一段的信德环球广场,尽管从推盘伊始就强调自身“口岸”价值,却始终难以摆脱在口岸定位上的尴尬处境。稍具投资眼光的人都会发现,虽然地处一环,但信德环球广场并不具备高端办公环境。除了信德环球广场,周边区域零星分布着几个写字楼项目,档次、规模、品质都相对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商务集群效应。

  而商务集群效应,正是企业选择办公地点的首要考量因素。其中道理很简单,从东大街、南延线等成都商务办公高地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商务集群的形成,有赖于大型产业、企业集群的入驻,以及由此衍生的高端人群扎堆效应。当这两者集中出现在某一片区,带来的是强大的聚合效应,从而形成巨大的商务需求,由此带来高端商务氛围的口岸价值,并形成强大的商业吸附力,从而带来“高端商务”的天然氛围。

  周边配套缺乏企业选址办公有顾虑

  遗憾的是,因没有企业支撑、没有产业“扎场”,北一环历来难成“办公”气候,更难以企及“高端商务办公”所需的商业氛围。

  平心而论,偏居西北一隅的地段,这里与高端商务人才的居住目的地有着先天的疏离;而在南延线、东大街办公氛围日益成熟的倒逼之下,这里难以形成高端商务聚集地,对高端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昂的沟通成本;而成熟商务区所具备的前期商业积淀、商业氛围,在这里更难觅踪影。

  区域内周边配套的缺乏,无疑成为企业在此选址办公的一大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因区域内长期缺乏商业配套和办公氛围,导致这一地段或成“商务鸡肋”。无论从自用还是投资角度审视,其尴尬的“口岸”的确有待推敲。

  华西都市报“春交会”特别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