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VS手机QQ谁说了算
马化腾一方面说,微信和手机QQ并不冲突;一方面又说,两支研发团队之间确实存在竞争心态。现在的腾讯,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微信和手机QQ正在为资源与利益升级纷争,这种内部冲突最终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形成无法排解的内耗;二是赢者独大。但它们都不是马化腾愿意看到的结局。
■ 文 / 汪轩然
随着微信的崛起,业内对腾讯在整个移动IM产业上的布局和战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问。奇虎360董事长周鸿不久前爆料称,微信的张小龙曾找他抱怨说,“微信最大的对手并非米聊,而是手机QQ,做微信更是为了争口气。”这话真实与否,姑且不论,但从腾讯企业文化基因,以及微信的成长环境分析,腾讯内部难免“左右互搏”的现实问题。
残酷境遇
和华为公司崇尚狼性文化不同,同处深圳的腾讯,表现出来的样式更像一种虎性文化。
狼性文化与虎性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必须依赖于统一整体作战,而后者崇尚我行我素,各自为战,甚至常常互相夺食,谁的爪最锋利,谁的牙最硬,谁就能最终生存下来。腾讯的高层,在内部完全放任甚至鼓励这种虎性文化。有腾讯员工和笔者提及,公司内部的日常运作就一个“抢”字,不仅抢项目、抢资金、抢带宽、抢运维,甚至赤裸裸地抢人。同一个项目,在腾讯内部会有3至5个团队同时抢着做。这一点,从微信的诞生就可窥一斑:
2011年1月,微信在米聊、飞信、友你等移动IM竞争对手的环伺中,横空出世。但令人费解的是,发布微信的不是手机QQ部门,也不是移动部门,而是刚把QQ邮箱做到月覆盖率超过2亿的腾讯广州研究院。与此同时,在腾讯内部,还有QQ通讯录和Q信等至少3个以上团队在做类似或完全相同的项目。因此,微信出生就面临一个残酷的内部世界。
不过,虎性文化也有好处,一个大公司,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固步自封,而腾讯的这种文化,通过刺激公司内部团队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有效地保持了团队的紧迫感和战斗力。而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一旦能够存活下来,其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以至于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团队,都会被问及一个问题,就是:“腾讯也做和你们一样的事情,你们怎么办?”
正是在虎性文化下,催生了微信和手机QQ相争的局面。同一公司不同部门,试图挑战公司的根基产品,这在别的公司很难想象。百度的浏览器部门,会去做同样的搜索吗?新浪新闻部门,会再做一个微博吗?但,腾讯一定会做,而且能做。
内战狼烟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作为腾讯“虎群”中的“虎王”QQ,其地位一直牢不可破,但现在,一只更年轻的名叫“微信”的老虎诞生了,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它向“虎王”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在移动平台这一战场,微信仅用了2年,就完全威胁到“虎王”亲自繁殖出来的手机QQ的生存。
微信的成长势不可挡。从最早开始接入QQ邮箱和QQ离线消息,到后来“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等陌生人交友功能,直到公众平台化,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包括手机QQ在内的竞争对手的沉重打击。而从2012年发布的公共平台,更将微信从单纯的移动IM,转向了平台化开放化的方向,其成长过程,和当年QQ在互联网上的成功何其相似。
再看手机QQ,受到微信威胁前,它只是将QQ从PC移植到了手机上,界面和功能同PC完全相同。而最新版的手机QQ界面,则完全“微信化”,同时,在功能方面,手机QQ也加入了语音聊天、附近的人和涂鸦等诸多手机平台的因素,和微信的内战慢慢进入白热化。
腾讯虎性文化的弊端,已经在二虎相争中慢慢凸显:
首先是资源分配之争。作为马化腾钦点的项目,微信几乎能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而手机QQ不仅无法从微信中获取资源,反而还要成为前者的资源输送者,这在内部引发了两个部门的矛盾。马化腾及部分高层都试图冲淡这种冲突,但至今没有迹象证明内部已经和谐。
其次是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功能还是界面,手机QQ与微信的差异越来越小,手机QQ将腾讯所擅长的“模仿+微创新”的招数,同样运用在了对微信的内战中。
微信和手机QQ之争,最后一定是成王败寇。如果这一竞争发生在外部的公司与公司之间,彼此还有法律和行规约束,但发生在内部,就是内耗。
利益趋同
马化腾必须思考:当一个部门成长到能够对公司根基产品发出挑战,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时,如何面对?
先研究手机QQ或微信的根基是什么?社交软件之所以高粘性,在于关系网。一旦你身边的人、亲朋好友都用这个软件,你便欲罢不能;另外,社交软件之所以有商业价值,也在于关系网,各种商业机构利用关系网,实现推广和营销。定义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围绕根基发挥出价值。
手机QQ与微信的根基是用户关系,而微信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QQ导入的,彼此的用户关系存在着交集。因此手机QQ与微信之间无论何种竞争,都首先不能彼此影响用户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用户关系的后台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独立的用户关系部,这样,两者在共享这一资源的同时,又能各自为这个资源供应新的用户资源,从而形成微信越发展、手机QQ也倍增用户规模的局面。而在战略趋同之后,再彼此商榷一下那些放在台面上的竞争,比如,限于客户端功能和体验之争时,两者反而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创新比赛,而不是残酷的虎爪相向。
附文:
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
文/蒋宁 腾讯移动电商产品总监
也许QQ变成不了微信,但也怕微信变成第二个QQ。
1)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
历史赋予QQ品牌更加年轻、活泼、生活、温情的内涵,一如QQ的电视广告所营造的影响和氛围:“弹指间,心无间”。QQ母品牌下孕育了庞大的子品牌体系和各类QQ系的产品,未来还将孕育如电视QQ、车载QQ甚至QQ电话等更多的产品形态。QQ品牌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是过去互联网十年发展的产物,我认为,QQ品牌作为腾讯企鹅帝国的龙脉和根基,是短期内崛起的微信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其文化内涵不在一个量级层次。微信替代不了QQ,QQ也代表不了微信。
2)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寻找和坚守品牌边界
微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诞生不久,但是它很好地集聚了QQ品牌所无法触及的高端和商务用户群,这正打中了原来MSN和新浪微博的核心群体。
微信应持续经营好高端化和清新简洁的形象,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第二个QQ。每次看到央视或报纸报道“微信约炮”等负面事件,都觉得很紧张,很担心这些累积的口碑会劣币驱逐良币,伤害到腾讯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个高端品牌。
3)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
微信,应该考虑接盘MSN的未来市场。MSN未来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留下一个市场机会,基于工作场景的通讯工具还是非常有需求的,QQ因为品牌问题满足不了这个市场,而微信目前已经推出了网页形态用来覆盖PC场景,我觉得应适时进一步发展PC客户端版,用来实现文件传输等一些网页形态解决不好的能力,一举巩固这个市场,和QQ一起,垄断国内市场。
■ 文 / 汪轩然
随着微信的崛起,业内对腾讯在整个移动IM产业上的布局和战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问。奇虎360董事长周鸿不久前爆料称,微信的张小龙曾找他抱怨说,“微信最大的对手并非米聊,而是手机QQ,做微信更是为了争口气。”这话真实与否,姑且不论,但从腾讯企业文化基因,以及微信的成长环境分析,腾讯内部难免“左右互搏”的现实问题。
残酷境遇
和华为公司崇尚狼性文化不同,同处深圳的腾讯,表现出来的样式更像一种虎性文化。
狼性文化与虎性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必须依赖于统一整体作战,而后者崇尚我行我素,各自为战,甚至常常互相夺食,谁的爪最锋利,谁的牙最硬,谁就能最终生存下来。腾讯的高层,在内部完全放任甚至鼓励这种虎性文化。有腾讯员工和笔者提及,公司内部的日常运作就一个“抢”字,不仅抢项目、抢资金、抢带宽、抢运维,甚至赤裸裸地抢人。同一个项目,在腾讯内部会有3至5个团队同时抢着做。这一点,从微信的诞生就可窥一斑:
2011年1月,微信在米聊、飞信、友你等移动IM竞争对手的环伺中,横空出世。但令人费解的是,发布微信的不是手机QQ部门,也不是移动部门,而是刚把QQ邮箱做到月覆盖率超过2亿的腾讯广州研究院。与此同时,在腾讯内部,还有QQ通讯录和Q信等至少3个以上团队在做类似或完全相同的项目。因此,微信出生就面临一个残酷的内部世界。
不过,虎性文化也有好处,一个大公司,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固步自封,而腾讯的这种文化,通过刺激公司内部团队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有效地保持了团队的紧迫感和战斗力。而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一旦能够存活下来,其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以至于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团队,都会被问及一个问题,就是:“腾讯也做和你们一样的事情,你们怎么办?”
正是在虎性文化下,催生了微信和手机QQ相争的局面。同一公司不同部门,试图挑战公司的根基产品,这在别的公司很难想象。百度的浏览器部门,会去做同样的搜索吗?新浪新闻部门,会再做一个微博吗?但,腾讯一定会做,而且能做。
内战狼烟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作为腾讯“虎群”中的“虎王”QQ,其地位一直牢不可破,但现在,一只更年轻的名叫“微信”的老虎诞生了,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它向“虎王”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在移动平台这一战场,微信仅用了2年,就完全威胁到“虎王”亲自繁殖出来的手机QQ的生存。
微信的成长势不可挡。从最早开始接入QQ邮箱和QQ离线消息,到后来“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等陌生人交友功能,直到公众平台化,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包括手机QQ在内的竞争对手的沉重打击。而从2012年发布的公共平台,更将微信从单纯的移动IM,转向了平台化开放化的方向,其成长过程,和当年QQ在互联网上的成功何其相似。
再看手机QQ,受到微信威胁前,它只是将QQ从PC移植到了手机上,界面和功能同PC完全相同。而最新版的手机QQ界面,则完全“微信化”,同时,在功能方面,手机QQ也加入了语音聊天、附近的人和涂鸦等诸多手机平台的因素,和微信的内战慢慢进入白热化。
腾讯虎性文化的弊端,已经在二虎相争中慢慢凸显:
首先是资源分配之争。作为马化腾钦点的项目,微信几乎能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而手机QQ不仅无法从微信中获取资源,反而还要成为前者的资源输送者,这在内部引发了两个部门的矛盾。马化腾及部分高层都试图冲淡这种冲突,但至今没有迹象证明内部已经和谐。
其次是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功能还是界面,手机QQ与微信的差异越来越小,手机QQ将腾讯所擅长的“模仿+微创新”的招数,同样运用在了对微信的内战中。
微信和手机QQ之争,最后一定是成王败寇。如果这一竞争发生在外部的公司与公司之间,彼此还有法律和行规约束,但发生在内部,就是内耗。
利益趋同
马化腾必须思考:当一个部门成长到能够对公司根基产品发出挑战,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时,如何面对?
先研究手机QQ或微信的根基是什么?社交软件之所以高粘性,在于关系网。一旦你身边的人、亲朋好友都用这个软件,你便欲罢不能;另外,社交软件之所以有商业价值,也在于关系网,各种商业机构利用关系网,实现推广和营销。定义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围绕根基发挥出价值。
手机QQ与微信的根基是用户关系,而微信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QQ导入的,彼此的用户关系存在着交集。因此手机QQ与微信之间无论何种竞争,都首先不能彼此影响用户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用户关系的后台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独立的用户关系部,这样,两者在共享这一资源的同时,又能各自为这个资源供应新的用户资源,从而形成微信越发展、手机QQ也倍增用户规模的局面。而在战略趋同之后,再彼此商榷一下那些放在台面上的竞争,比如,限于客户端功能和体验之争时,两者反而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创新比赛,而不是残酷的虎爪相向。
附文:
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
文/蒋宁 腾讯移动电商产品总监
也许QQ变成不了微信,但也怕微信变成第二个QQ。
1)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
历史赋予QQ品牌更加年轻、活泼、生活、温情的内涵,一如QQ的电视广告所营造的影响和氛围:“弹指间,心无间”。QQ母品牌下孕育了庞大的子品牌体系和各类QQ系的产品,未来还将孕育如电视QQ、车载QQ甚至QQ电话等更多的产品形态。QQ品牌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是过去互联网十年发展的产物,我认为,QQ品牌作为腾讯企鹅帝国的龙脉和根基,是短期内崛起的微信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其文化内涵不在一个量级层次。微信替代不了QQ,QQ也代表不了微信。
2)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寻找和坚守品牌边界
微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诞生不久,但是它很好地集聚了QQ品牌所无法触及的高端和商务用户群,这正打中了原来MSN和新浪微博的核心群体。
微信应持续经营好高端化和清新简洁的形象,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第二个QQ。每次看到央视或报纸报道“微信约炮”等负面事件,都觉得很紧张,很担心这些累积的口碑会劣币驱逐良币,伤害到腾讯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个高端品牌。
3)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
微信,应该考虑接盘MSN的未来市场。MSN未来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留下一个市场机会,基于工作场景的通讯工具还是非常有需求的,QQ因为品牌问题满足不了这个市场,而微信目前已经推出了网页形态用来覆盖PC场景,我觉得应适时进一步发展PC客户端版,用来实现文件传输等一些网页形态解决不好的能力,一举巩固这个市场,和QQ一起,垄断国内市场。
标签:微信手机QQ
上一篇:微信崛起的幕后
下一篇:三问维C银翘片涉毒事件市值与消费者孰轻孰重
·澳元强势上扬,初步指向1.06关口2013.04.11
·镑美短暂上破1.54,略显破败迹象2013.04.11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幅超预期,美加低位反弹2013.04.11
·新台币周四收盘微涨,再创一周高位2013.04.11
·短讯美元日元刷新日内低点99.112013.04.11
·决策分析初请失业金人数降幅超预期,普罗索呼吁削减购债201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