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银行业总部机构在沪成长

发布时间:2013-3-26 14:06: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记者马翠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它就是商业银行在沪持牌专营(总部)机构。截至去年末,持牌专营机构的资产总额达到1.56万亿元,已相当于一家中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年交易总额39.13万亿元,实现账面利润153亿元,吸纳近万名员工就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银行业总部机构纷纷落“沪” 
  加快各类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上海,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也一直是上海金融业发展多年的心愿。 
  早在10年前,一份截至2005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二个“十年”关键时间“结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目标框架,其中就提到,“基本确立国内外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功能与地位,上海成为中国资本运作中心、资金运营中心、资金清算中心和外资在华(在沪)金融机构管理中心”。并作为上海四个“基本确立”的阶段性标志之一,即“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总部半数进驻上海;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基本集中于上海,特别是要注重吸引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集聚上海;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金融机构大部分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大多数跨国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业务运作中心设在上海”。 
  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到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始终致力吸引金融机构加快集聚。 
  此间,总部级中外资金融机构、功能性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加快向上海集聚,到2011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达1136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雏形毕现。 
  去年1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促进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地。 
  而银行业总部机构向上海集聚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歇。上海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岷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重心仍然在于进一步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而金融市场的加快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集聚和广泛参与市场的培育。因此,上海银监局持续致力于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集聚,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2005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实践,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开业,领取金融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并接受上海银监局的监管,成为内地第一家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经营的商业银行专业化资金营运机构。 
  从基于shibor的票据业务到贵金属期货,再到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等衍生品业务,拿到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准入门票”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从此走上“快速多元化”的道路,业务范围涵盖本外币同业拆借、同业存放、债券回购、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信贷资产转让、债券发行、本外币债券承销与买卖、外汇买卖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各类资金业务,成为真正切入债市、汇市、贵金属、货币及商业票据市场的“全天候”交易商。2012年,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获得《环球企业家》杂志评选的“最佳资金业务银行”奖。 
  一年前的3月20日,百年中行重回故里———中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正式落“沪”。经银监会批准,中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的业务范围包括:人民币债券自营交易、货币市场交易、贵金属交易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总部负责全辖人民币交易、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政策与管理信息,以实现全行在这些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管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中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2012年本币债券总交割量达24.28万亿元,交割量较上年增长62.4%,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黄金自营和黄金代理业务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12.24%,账户黄金业务则约占市场份额30%。 
  中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阶段,我们将依托上海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要素齐全、金融机构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中行特色的优势业务。” 
  从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在上海挂牌开业,到中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落户申城,今天,商业银行总行在沪设立的持牌专营机构,已经发展到包括票据、资金营运、信用卡、私人银行、贵金属、中小企业事业部六大类12家。各专营机构主动发挥专营、集约、扁平化管理优势,在市场影响力、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进取,从而助推新产品、新服务模式和高端人才不断向上海金融市场集聚。 
  人均1.16张信用卡7家信用卡中心集聚上海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值得骄傲的是,上海不仅是国内惟一一家银行卡机构———中国银联的诞生地,还是7家总行级银行信用卡中心驻扎之地。今天,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1.16张,远高于全国0.25张的平均水平。去年前三季度,7家总行级信用卡中心信用卡累计交易量超过2万亿元,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当2005年12月招商银行宣布斥资13.5亿元在上海建造自己的大厦的时候,招行信用卡中心移师上海已经整整3年。作为最早落户上海的总行级信用卡中心,招行信用卡中心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向全国发行贷记卡。其后,招行信用卡中心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中国信用卡的各种定义:第一张商务信用卡,第一张白金信用卡,第一家实现“境外消费人民币还款”,国内首推“分期付款”功能,最早承诺“积分永久有效”,率先推出提升用卡安全品质的“五重安全保障”…… 
  去年12月,招行信用卡中心落“沪”10周年。10年间,中国GDP总量从第6位升至世界第2位,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不到8000元一跃突破2万元。10年间,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突破4200万,境外刷卡额稳居同业第一。 
  此时,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公开表示:“我们在想,能否有勇气第一个废掉信用卡。”如今,招行信用卡中心将移动智能化技术引入信用卡申请和支付流程,推出手机近场支付和移动终端受理客户银行卡申请服务等创新产品,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2012年,在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后,招商银行首次入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之列。继承了母品牌的优势,招行信用卡连续8年蝉联“最受中国千万富豪青睐的信用卡”称号,更被8大权威机构授予“全球最佳呼叫中心”等30余项客服奖项。 
  几乎与招行信用卡中心落“沪”同时,2002年12月,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在上海挂牌,并首次发行建行龙卡国际卡。次年的2003年8月,交通银行太平洋卡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在上海推出了太平洋贷记卡。紧随其后的2004年1月,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2006年11月,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率先迁沪。2007年,中国银监会批准兴业银行在沪建信用卡中心…… 
  今天,国内商业银行在沪持牌信用卡中心已达7家。2012年11月,由农行、建行、交行、招商、兴业、浦发、上海银行等7家总行信用卡中心成立的“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联席会议”正式亮相,标志占有全国一半以上信用卡市场份额的总行信用卡机构在上海聚集。 
  上海银监局纪委书记张荣芳表示,截至2012年末,上海辖内信用卡发卡存量2059万张,授信规模2650亿元,全年刷卡消费量3110亿元,实现各项收入78亿元,均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信用卡不良率1.75%,虽同比增长0.2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全行业较低水平。“这些数据表明上海的信用卡产业发展是稳健有效的,正对全国信用卡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张荣芳表示。 
  如今,上海精耕细作、稳健发展、风险与效益平衡的“海派”信用卡发展模式得到更多总行信用卡中心的认同。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马茵对记者表示,今年,建行卡中心将在客户体验上做足文章,为消费者带来更优服务。 
  未来,7家总行信用卡中心在“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联席会议”这一新平台上,将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争取市场和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进一步扩大。 
  发力私人银行发展票据业务 
  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50万亿元达到51.93万亿元人民币。而有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将达到77.2万亿元。暂且不去追究77.2万亿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众多银行争相较劲发展私人银行客户,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8年3月27日,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在上海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获中国银监会颁发私人银行业务金融许可证的专营机构。记者从去年各家银行上半年年报中看到,截至2012年半年报,私人银行中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为工商银行,达4617亿元。工行私人银行部连续两年获得《欧洲货币》杂志授予“中国地区最佳私人银行”,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在全行系统排名第二。 
  2009年6月,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鼓励有序开发私人银行等“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此后,上海银监局和工商管理机构先后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颁发了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牌照,批准经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顾问咨询、私人增值服务和跨境经营服务等业务。 
  2010年5月5日,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落户上海,成为国内第二家具有专营金融许可证的私人银行。农行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制定农行私人银行发展规划,引入专业公司开发了私人银行管理系统。先后安排多批业务骨干赴瑞士、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等地学习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在国内也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核心课程和私人银行家认证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私人银行专业人才,为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行私人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农行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0个省市分行设立私人银行部。截至2012年末,全行私人银行达标客户3.5万户,管理资产3960亿元,均较上年大幅增长。 
  交行私人银行是继工行、农行之后的第三家持牌中资私人银行。截至2012年9月,交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已突破3200户,管理资产近3200亿元。去年底,交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及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陶文透露,作为三家持牌的私人银行之一,交行近期正在筹备成立私人银行部,实施私人银行业务专营,探索准事业部管理体制。 
  三大银行私人银行齐聚上海,开辟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先河,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增长。 
  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上海一直走在前列。票据业务起源于信贷业务,票据表面看是一种结算工具,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融资工具,成为企业低成本融资的工具。 
  2000年11月9日,作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票据业务专营机构,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成立。12年来,工行票据营业部累计票据交易量逾200万笔、金额突破8万亿元,实现账面利润超百亿元,年人均创利超过400万元。该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连续12年保持了假票收进率、不良资产率、资金损失率和经济发案率为零的风险管理纪录,这在全国票据机构中都是一个奇迹。” 
  5年后的2005年7月8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宣布,农行票据营业部及资金交易中心上海分部正式落户上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市场中的第566位新伙伴。开业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该部实现票据买入交易140亿元,其中票据转贴现14.8亿元,票据回购125.4亿元。 
  2012年,农行票据营业部重新组合传统即期、远期票据交易业务,推出“票远通”产品,切合金融衍生品交易需求,受到市场瞩目。 
  农行票据营业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作为专营机构“重量级”的市场成员,上海两大票据营业部给相关市场成员带来新的交易对手和合作机会,同时提高了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和票据市场的交易量,促进票据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更合理和科学。 
  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不遗余力服务小微 
  近年来,全社会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08年,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大中资银行必须建立准子银行、准法人机构性质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以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并从风险定价、成本利润核算、信贷审批、激励约束、违约信息通报、风险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资源集中用于中小企业市场。上海在这方面又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全国前头。 
  2009年9月,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挂牌成立。同年12月,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在沪开业,成为全国首家总部选址上海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而在此前,交行和平安银行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也已在上海挂牌。2010年,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也在上海成立。 
  多家在沪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中心总部集聚上海,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在业务模式和专业化经营上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在全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制度建设、业务辐射和管理功能探索等方面,不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全行小企业营销管理、业务推进以及风险管理工作。针对小企业融资“短、频、快”的特点,他们打造了“便捷贷”产品,对小企业授信不要求“面面俱到”,适度弱化财务分析,而是强调通过现场了解其真实经营情况;通过税单、对账单等非财务信息,交叉验证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通过对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的资信调查,全面掌握客户个人资产情况。 
  在建设各类“信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上海银行对平台内优质客户给予200万元-500万元信用免担保额度,并以合作平台为基础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方案模板”,进行标准化、批量化地客户拓展,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操作风险。此外,通过与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紧密,上海银行迄今已经为数千户缺乏信用记录的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市场份额在上海地区始终保持50%左右。 
  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坚持专业经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浦发银行中小企业经营中心总经理汪素南对记者说:浦发人做“中小”,不是当业务做而是当事业做。由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主推的“吉祥三宝”批量客户服务模式,针对特定区域中小企业的共性特征而设计,到去年10月末,“吉祥三宝”项下授信客户超过3500户,中小企业表内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 
  浦发大力推广针对中小企业的“吉祥三宝”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业务收入2012年增长了75%。2012年,浦发银行中小企业存量贷款高达2253亿元,是同类股份制银行中最多;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加680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在所有股份制银行中增长最快。“吉祥三宝”中小企业服务模式还获得2012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三等奖。 
  从2009年开始,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就在全行提出,大力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定位“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的发展战略,打造特色银行、效益银行。 
  在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带动下,民生银行在上海的小微金融服务风生水起。去年3月1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共同成立了“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长宁区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家城市商业合作社。目前,这样的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已达307家,覆盖了上海所有区县,共有小微企业会员近2万户,已有1000多户会员获得授信支持,主推的无抵押无担保授信中最大授信金额150万元,最小授信金额为6万元。同时,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与30个行业商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长宁区、黄浦区、金山区、静安区、奉贤区、虹口区等多个区县工商联基层商会实现了全面覆盖,其他区县的基础对接工作也已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完成与各层级工商联(商会)的融资平台建设,将新增各类合作社近300家,依托该平台,该分行将为上海市2.5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聚焦小微企业4年来,目前该行沉淀小微企业客户数约7000户,累计发放贷款近580亿元,户均贷款约261.5万元,贷款资产不良率不到1%。 
  结束语上海银行业“总部”机构在成长。在沪持牌专营机构紧贴市场需求,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功能性总部的独特优势,使在沪持牌专营机构在服务创新方面体现相对优势,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明显。未来,上海的市场集聚优势和良好的配套环境将继续吸引新设专营机构落户上海,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功能性专营机构的集聚效应也会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