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华晨宝马合资自主筹划独立渠道

发布时间:2013-3-7 4:35: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之诺”或主攻全新市场区间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发自北京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上的一则商标信息令华晨宝马合资自主项目再次升温。该商标信息显示,商标的注册方为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品牌名称为“之诺”。随后有媒体报道,华晨宝马合资自主品牌将于两个月内落地,首款车型为基于宝马3系打造的一款混合动力车型。
  对于上述报道,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副总裁孙玮表示,不予置评。但宝马(中国)内部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这一项目正在运作,品牌名称正是“之诺”。然而,首款车型并不是传言的基于宝马3系打造的车型,而是基于宝马X1车型改造的一款SUV新能源车型。
  基于之诺品牌的产品和渠道规划,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华晨宝马开发合资自主品牌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政策的要求,这一品牌应该承载了宝马品牌和产品下沉的重任。
  首款车型基于X1开发/
  早在去年上半年,便有消息称,“华晨宝马自主品牌将于9月正式落地,并组建了一只专业团队打造这一品牌”。然而这一品牌并未如期而至。
  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那时这一项目已进入投资环节,但是由于涉及多方的利益,华晨宝马正在和宝马总部沟通相关细节,因此未能如期发布。”
  华晨宝马一位内部人士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一品牌在2012年底能够正式对外公布,但也仅限于品牌层面的规划,车型方面的信息应该会更迟一些。”然而,2012年相关品牌并未公布。
  近日,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上的一则商标信息点燃了汽车市场的兴奋点。该信息显示:“商标的注册人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商标图像为‘之诺’。商品和服务列表中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金融、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
  上述宝马内部人士透露,首款车型是基于宝马X1打造的一款新能源车型,应该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是纯电动车。接近宝马的消息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去年年底就看到了合资自主的车型,是基于X1开发而来的。此外,未来传统能源汽车已列入规划。同时,未来之诺品牌将建独立渠道销售。”
  构建独立销售渠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去年年底,华晨宝马向旗下经销商介绍了合资自主品牌车型方面的具体规划、渠道布局,征求了不少经销商的意见。
  据接近宝马的消息人士称,“按照规划,华晨宝马应该会为合资自主品牌建立独立渠道销售。”
  该人士表示,“去年年底,宝马(中国)曾征求了不少经销商关于合资自主品牌销售渠道的看法,但不少经销商都不愿意销售这一品牌的车型,理由是并网销售无益于宝马品牌,而且两个品牌的车型也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该人士认为:“宝马是第一个推出合资自主的豪华品牌,品牌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如果将入网条件有所降低,建设经销商网络应该不是问题。”
  宝马(中国)的一位内部人士分析,“华晨宝马合资自主车型不被经销商看好,并不仅仅是出于品牌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前期规划的车型为新能源车型。”
  据其介绍,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大多数的新能源车型均进入了公共领域,个人销售市场惨淡。同时,不管是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是纯电动车,在售后方面均需要较大的投入,不仅要培养维修技师,而且在维修设施等方面也要有所投入。
  该宝马内部人士称,“对于经销商而言,在销售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便进行前期投入,自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未来华晨宝马合资自主品牌不仅将建设独立渠道销售,而且前期将采用租赁的方式推广。这种渠道建设模式也将为未来传统能源车型的销售带来便利。”
  新品牌定位低于宝马/
  对于华晨宝马而言,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并将首款车锁定在新能源,和我国的政策要求不无关系。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现有合资企业扩建产能,必须具备拥有合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等条件。
  “为了建设华晨宝马第二工厂,宝马集团曾承诺,未来必将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接近宝马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从华晨宝马自主品牌的车型规划和渠道规划来看,宝马(中国)的目的应该并不在此,他们对这一品牌明显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一品牌在豪华车品牌之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目前宝马集团在华主要有三大品牌,分别为劳斯莱斯、宝马和MINI品牌。这三大品牌的定位均是针对高端人群或者高端个性化消费者。由此可见,宝马在华产品布局存在真空地带。
  以大众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来看,其在华的车型布局较为广泛,利用旗下多个品牌以及同一平台上的多款衍生车型占领了各细分市场,实现了对市场份额的快速拓展。
  目前,菲亚特、标致等均有针对新兴市场的全新车型开发计划,因此宝马通过合资自主品牌抢占宝马品牌之下的区间市场,或是宝马投巨资规划合资自主品牌的真实原因,也是其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