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银行限贷 棉价高企 纺织业遭遇两难题

发布时间:2013-2-26 15:03: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体: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勇|北京报道 
  “衣食住行”衣当先,因而纺织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称“中纺联”)了解到,2012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57810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全社会口径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只增长3.3%,创近几年新低。 
  两大因素再次困扰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发展:一是由于国内棉花收储政策造成的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差价过大,导致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二是银行系统对纺织行业融资政策收紧,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招工未出现大缺口 
  “去年的一年并不容易。”1月31日,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3年发展趋势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的开场白沉重。 
  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低迷。1—11月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0.9%和5%,国内出口企业订单不足。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服装企业仍在去库存,整体缺乏明显回升动力和对纺织行业的带动力,多数服装出口企业反映,手中少有新增订单。 
  此外,中纺联的调研报告指出,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受国内管理政策影响,2012年底国内棉价大幅高出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进口额却大幅增长56.1%。 
  受此影响,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1—11月在欧盟和日本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虽保持73.2%和40.1%的高位,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个百分点。 
  中纺联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棉价比国际棉价高出5000元/吨,福建省涉棉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削弱,纺织行业中两大主要产业——棉纺、化纤面临巨大困境,效益明显下滑。 
  不过,与往年相比,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在用工方面却没有出现大的缺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去年不少中小企业关停,分流的劳动力流向了大型企业,大企业今年用工紧缺的局面略有缓解。此外,随着纺织行业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部有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家乡,所以相对来说,现在的用工环境不是那么紧张。” 
  棉价倒挂之忧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70%以上,去年以来国际棉价大跌,国内棉价由于国家收储价(1.98万元/吨~2.14万元/吨)的托举作用,每吨市场现货价稳定在1.95万元左右,高出国际棉价5000元。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的调研报告算了一笔账:按1.1吨棉花生产1吨棉纱计算,吨纱原料成本2.15万元,人工、电费、折旧、财务管理费用和机物料消耗约0.7万元,吨纱成本不低于2.8万元,去年至今市场售价约为2.6万元,意味着棉纺织企业每生产1吨棉纱将亏损2000元。 
  一家龙头企业的棉纺织厂2011年盈利6000万元,2012年由于棉价成本亏损2200多万元。另一家上市公司下属的晋江、江西、山东三个棉纺厂2011年全部盈利,2012年全部亏损。其江西棉纺厂选址在产棉区,尽得地利和区域政策优惠,2011年盈利2000多万元,2012年也亏损800多万元。 
  高勇介绍,过去十几年,国内和国际棉花差价始终保持在每吨1500元到2000元。在这样的差价下,国内的纺织行业还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但现在国内与国际棉花差价达到每吨5000元。“所以目前我们的意见是,如果政策将国内棉价调到高出国外每吨2000元左右,我们可以接受,纺织业仍可以保持相当的竞争力。” 
  高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造成目前国内与国际棉价差距的原因是,2010年开始,国内棉价一度高到33000元/吨,国际棉价也盯着国内棉价走,当国内棉价从33000元往下跌时,为托住棉花价格,国家出台了19800元/吨的收购价格,将国内棉价稳住。 
  但是国际棉价还在继续下跌,与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差价。政府为了保护棉农,第二年继续提高棉花收购价到20400元/吨。 
  之后,为了应对这样的价格差距,中国政府加大在国际市场的采购力度,但是仍然没有把国际市场的棉价抬上来,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库存以及国内高企的棉价,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王天凯表示,现在的棉花价差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前面的收储棉花是计划经济行为,后面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行为。 
  “为了破解国内、国际棉价倒挂给企业带来的困境,我所知道的政府部门的政策就是抛储,想以19000元/吨的价格抛300万吨,这样的抛储价格实际上政府已经给补贴了,未来会抛多少取决于政府的承受能力。”高勇告诉记者。 
  融资被扼喉 
  “在融资方面,我们始终困难。”在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及纺织企业融资状况时,高勇有点激动。 
  事实上,在2012年第一季度,纺织行业企业融资难就已经非常严重。纺织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占比达99%,在国内各行业中密度最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介绍,纺织行业内贷款利息上浮严重,2012年一季度利息增长超过34%,“负担很重”。 
  记者查阅多家纺织类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其应付利息较高,显示融资成本高企。 
  让高勇激动的原因在于,银行总是把纺织行业作为一个“有潜在风险的行业”。“今年年初与去年年底那几天,国有银行列出了2013年要控制贷款和限制贷款的行业,仍然把纺织放在限制贷款的行业中,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高勇说。 
  高勇认为,有些行业全行业亏损,有些行业全行业产能大大过剩,银行将这些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有道理的。但纺织行业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整体盈利情况依然处在整个制造业的前列。 
  “这样仍然把纺织行业列入限制贷款的行业,是不正常的现象。”高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他曾经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向高层提出过纺织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银监会层面始终没有解决。 
  他建议,在目前融资困境下,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加大自己资金周转和回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