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中超“房地产时代”

发布时间:2014-2-18 15:17: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浏览: 【字体:

  中超“房地产时代”中超联赛上海申花足球地产商

  地产为何总是宠爱足球?

  随着绿地集团宣布接手上海申花足球队,中国足球界的一个奇迹出现了:中超16支队伍,16个房地产开发商,一个不落,房地产商们整体“收编”了中国足球。在世界足球职业联赛历史上,这也是一道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风景。

  是足球很赚钱?不一定。2013年,中超16家俱乐部中,有14家亏损,只有恒大和辽足两家盈利。既然不赚钱,为何这些“土豪们”争相烧钱足球?品牌效应,还是更隐秘的土地企图?

  最强联手最弱

  在申花去留问题上,地产商再一次成为“关键先生”,这也成就了一个时代:中超“房地产时代”

  在中国,有两个行业最令普通民众“愤怒”和不满,房地产行业就在其中。不断创新高的房价,压得许多中国人直不起身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报告(2013)》显示,公众对房价稳定和公立医院两个方面的满意度处于最低水平。

  比房地产行业口碑更差的,当然少不了中国足球。中国足球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屡战屡败成了中国足球的独特风景线,“冲出亚洲”成了中国足球年年喊,年年实现不了的口号,而“假球”、“黑哨”一度成了中国足球联赛的代名词。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臭味相投”的行业,一夜里,超越所有行业,成为了联系最紧密的两兄弟行业,恐怕谁都不曾想到。

  2014年的年夜饭,对于许多足球记者和足球迷来说,注定不平凡。原本想安安心心和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却被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心神不宁。

  “听到消息真是既兴奋又激动,坐都坐不住了。”做了20几年球迷的甘先生笑着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什么消息让甘先生如此激动?

  “申花终于留在上海了。”在蛇年的最后一天,绿地集团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接手上海申花足球队。

  自从上赛季中超联赛结束以来,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申花俱乐部将易主,准备搬迁到云南昆明的消息一度沸沸扬扬。绿地的一纸声明,清除了一切悬疑。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的介入,营造出最具“中国特色”的足球联赛——中超全部16支球队全都拥有房地产背景,中超也正式迈入了“房地产时代”,换言之,2014,中国土豪足球开踢。

  地产“插旗”

  中超的“沦陷”,是不是中国足球的“沦陷”?现在还不知道,但“土豪们”强有力的子弹供给,中超的动力是够了

  目前的消息是,绿地已准备好了所有的注册材料,已向中国足球协会提交。保留“申花”称号尘埃落定,上海足球运动的象征性符号得以保存。

  对于为何退出申花,《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与原实际控制人朱骏联系,并未成功。朱骏似乎并不愿意在此时有过多语言,只是对外表示,“我真心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接手申花,把申花做得更好,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休息,也需要调整。”“从内心来讲,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也懒得说,我希望申花的未来会更好,过去这7年,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投资人该做的事情,至于外人怎么说我,我并不在意。”

  有人计算,朱骏经营申花7年,俱乐部账面上显示的数字是投入6.3亿元,其中还不包括他通过境外公司支付给球队的资金。

  绿城接手,朱骏拿到多少分手费?有消息称,其拿到手1.5亿元。

  朱骏与上海国资有着数不清的“恩怨情仇”,离开申花虽然“被逼无奈”,但他的这一行为,却彻底使中超联赛完成了一次“蜕变”——彻底成为“房地产联赛”。在此之前,上海申花是中超惟一一家没有房地产背景的足球俱乐部。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中超16支球队的投资方中,超过10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其余的也都涉足房地产领域。以黑马姿态出现在积分榜第四名的贵州人和,其东家人和商业的主营业务是以地下商城开发为主的房地产;排名第五的大连阿尔滨其东家则是大连阿尔滨集团,主要业务为房地产、机械化工石方工程;而排名第六的广州富力,其东家富力集团也是一家房地产企业。而排名第七至第九的是上海三兄弟:上海申鑫东家上海恒源集团,主要业务为矿业、房地产、金融服务;上海上港的东家上海东亚集团,主要业务为房地产、体育文化、宾馆酒店、商务贸易。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从第十名到第十四名,以及已经降级的两支球队,乃至刚刚“冲超”成功的两家俱乐部,全部具有房地产背景。而上海申花“失守”易主后,中超球队全部“沦陷”。

  回顾中国足球的风雨历程,从当年的霸主大连万达到现如今的“国人骄傲”广州恒大,在中国足球的舞台上,从不缺少房地产商们的身影。

  上世纪90年代,大连万达就是中国足球的代名词。1994年中国开启职业足球联赛之初,“热爱足球”的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就入主了大连万达。无论是联赛冠军三连冠,还是55场联赛不败,动辄半数以上主力队员入选国家队,让万达迅速成为大连乃至全国的明星企业。

  品牌诱人

  不赚钱,是正常的,这一点土豪们有准备。真正看中的还是背后的品牌提升以及品牌提升后的业绩增比。恒大5年销售额增300%,就是例证

  众房企集体杀入最受国人诟病的足球行业?出于什么目的?

  品牌与广告效应,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诱惑。

  “恒大冰泉,冠军的滋味。”这是去年恒大亚冠封顶后一度活跃在网络、电视、社交网站上的广告词。许家印四年时间的“烧钱”运动,缔造出一个恒大足球神话。随着恒大这几年在中超的夺冠、卫冕,直到三连冠,再加上亚冠登顶,恒大集团的销售额也连创新高,2009年为303亿元,2010年为500亿元,2011年为803亿元,到2013年达到了惊人的923.2亿元!按照许家印的说法:“恒大办足球只是拿年度营业额零头的零头去办。”

  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2013年,中超俱乐部亏损2.64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16家俱乐部中,有14家亏损,只有恒大和辽足两家盈利。其中恒大盈利8590万元,辽足盈利1795万元。其中亏损最多的俱乐部为富力,亏损额为1.5349亿元。

  不过,尽管如此,2013年各俱乐部总体的收入还是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加。

  “大家都试图复制这个模式。”知深品牌专业人士王潇梵认为,由于中国足球已跌到谷底,现在政府开始扶持足球,足球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示。

  “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这点钱并不算什么。”一位体育产业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投入产出比不能光看数字。“中央台、地方台、各大媒体做一个半小时广告的话,那得多少亿?但一场比赛,有几十家电视台现场直播,上百家媒体报道。这是无法用收益去衡量的。”

  这几年,恒大的广告品牌效应确实非同一般。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公布的数据显示,恒大接手广州足球8个月里,品牌价值达80.16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比2009年几乎整整增加了一倍。在2011年,恒大品牌价值破百亿,猛升至210.18亿元。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恒大地产以267.83亿元的品牌价值独享房地产品牌第一名。

  有人这样计算,体育频道最高的广告价位属《体育新闻》和《体育世界》栏目,以30秒为单位计价的话,两档节目的广告收费是180000元,而以5秒为单位计价的话两档节目的收费则是53300元。以最少的30秒单位计算:恒大半个小时的直播价码是1080万元。若以5秒为单位计算,恒大半个小时的直播价码则直飙至1918万元。恒大在联赛以及亚冠联赛的夺冠,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广告宣传效果。

  “虽然中国足球与日本、韩国等国的足球水平相差甚远,但与国内的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它的广告效应依然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东南大学体育系老师叶培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最近中央领导关心足球的发展,无疑为中国足球的振兴,打了一针兴奋剂,这对“钱多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疑是抄底的好机会。

  在著名律师、体育撰稿人方正宇看来,恒大的盈利也许只是表面上的报表利益,但恒大品牌效应就像此前的万达一样,曾经的万达虽然一度退出中国足球圈,彼时的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集团却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本。现如今,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风生水起,恒大正在复制着当年万达之路,甚至走得更好,这无疑让众多同行在羡慕嫉妒的同时跃跃欲试。

  搭线政府

  即使没有提升品牌,也不着急,投资足球将成为一块“敲门砖”,敲开与政府的关系,获得因为投资足球带来的照顾性政策

  除了众人皆能看到的广告效应,还有一种回报,是许多人都知道,却不愿点破的——那就是足球是一张地方名片,投资足球有助于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上述体育产业分析师表示,当年人和俱乐部老板戴永革将球队从陕西带到贵阳,便得到了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当地国企贵州茅台也立刻作出了反应,给予其每年5000万元的赞助,同时,授予人和集团茅台酒一级代理权。要知道获得了茅台酒的代理权,“相当于被赠予了一部印钞机”。

  如今的房地产企业自然也是看重了足球和政府这层关系。地产商们纷纷选择高调介入中国足球,其实充分说明了房企对国家政策动向的嗅觉相当敏锐,他们对高层动态的判断以及据此做出改变也相当迅速。

  “通常,做地产的人都不是实业思路,骨子里是吃政策红利同时兼金融操持思维,现在的中国足球,已具备金融功能。”王潇梵分析,“现在的中国足球,民众都有赢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又都期待不高的市场,其实是可以抄底的,大家都是足球故事上的股民,期望着能有成长性。”王潇梦强调,由于现在的中国足球有政策红利的支持,再加上金融属性,房地产开发商们可以通过包装球队,买卖球员,聘请外援等,找题材炒故事,球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其实这就是一种期货原理,开发商看涨中国足球,现在提前介入。

  “对于一个年收入达到几千亿元的企业来说,每年在球队上花几个亿不至于造成明显的资金链压力。”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总监薛建雄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有了足球这个资源之后,去很多城市拿地更加方便,比如可以用配建足球学校等方式和政府谈判获取地块,避开土地市场上激烈的招拍挂。只要一块地能便宜几个亿,一年的投入就可以回来。

  方正宇指出,房地产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度很高,房企希望和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获取拿地、审批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而投资足球可谓是一条捷径。他举例称,就如此次绿地出手解救面临要被迫离开家乡的申花,也算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房企玩足球,拿地更方便。这是分析人士普遍认同的“事实”,而依托足球平台,房企到底能谋求多少隐性利益,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标杆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研究分析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商在未来的经营模式上,传统的促销广告业绩平平,不论恒大还是富力,投资职业体育,声势浩大,都是有着希望通过职业足球将房地产资本向外渗透获益的诉求。

  足球新模式

  进入足球怎么证明是“土豪”?烧钱!花样百出的烧钱表演开始了。2013年16支足球队的花费达30亿元

  一众房企集体杀入足球领域,除了可能对实现他们利益最大化有帮助,而他们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烧钱是最直接的影响。先看一组数据。

  1994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超的前身)开打,一个赛季总投入才8000万元。1996年,突破1亿元,随后逐步上升,到2010年,中超联赛的投入一下子达到5亿元,这是恒大介入足球联赛后的最直接后果,随后,在恒大的示范作用下,中超联赛的花费猛增,2011年中超联赛的花费激增到15亿元,而2013赛季16支中超球队的花费加起来达到了惊人的30亿元。

  与此同时,中超联赛的冠名赞助费也如火箭般迅速蹿升。此前,万达集团与中国足协签约3年,3年冠名费是1.95亿元,每年6500万元。而在2014赛季,有消息称,平安保险将要以每年1.5亿元的价格替代万达。

  绿地的介入,无疑将加剧这种金钱的投入比拼。

  2月6日的媒体见面会上,绿地集团公开承诺,三年内要给上海足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球队“该花的钱绝对不会省”。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新成立的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吴晓晖更是直言,“满意的答卷”将是中超冠军、亚冠冠军乃至世俱杯冠军。气势上堪比恒大接手广州足球时,恒大老板许家印放出的“争取3至5年夺取亚冠冠军”。业内一片惊呼绿地有望成为“第二个恒大”。

  绿地如此表态,显然因为其底气十足。绿地集团的经济实力,要比目前中超最风光的广州恒大还要强大。公开数据显示,绿地集团2013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3283亿元,利润总额达140亿元,分别增长35%和19%。而恒大去年创下的1004亿元的纪录,但似乎还难与绿地一争高下。

  方正宇表示,期待“第二个恒大”的出现还为时过早,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恒大模式”很难再被复制,但未来各俱乐部之间的“金元大战”显然已经吹响了号角。一场中超联赛的烧钱PK秀正式上演。

  方正宇分析,如今俱乐部年预算额达到1亿元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的确,相比以往百万欧元买人就算大投入而言,现在哪家俱乐部要是说转会季花不出个千万欧元,真的都不好意思张口。

  就在绿地宣布申花改名的第二日,广州恒大官方宣布与意甲传统劲旅博洛尼亚队长、意大利现役国脚亚历山德罗·迪亚曼蒂签约,转会费共690万欧元,合同期三年。据悉,迪亚曼蒂的身价位于德国transfermarkt最新中超转会身价榜的第二位。

  为了与恒大PK,鲁能火速敲定了阿根廷前腰蒙蒂洛(中超转会榜第一名)的转会。年薪500万欧元的蒙蒂洛届时也将超过此前俄罗斯媒体曝光400万欧元年薪的勒夫。

  “随着中国足球商业化慢慢成熟,足球行业对于资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有时往往投入越多亏得越多,可以说所有的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状况都是亏损的,因此房地产作为如今中国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只有它才敢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去投资。”方正宇强调。

  风险凸显

  从烟草足球,到地产足球,足球场似乎只是生意场绚丽烧钱后,又回到平静,足球本身并无长进。地产不会永远是土豪,下一次,谁来

  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那时候起,中国顶级联赛的俱乐部就一直在靠“供血”而存活。近20年时间过去了,这一先天短板依旧困扰着中国职业足坛,众多足球俱乐部依然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钱多多的开发商介入足球领域,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来说,也许是一把双刃剑。”叶培军分析,好的方面是,开发商的大量资金投入,可以催生一些足球“奇迹”的诞生,如恒大现象,这会给陷入低谷的中国足球,注入兴奋剂,引起更多民众的关注,促进中国足球向上攀升;坏的方面是,一旦开发商失去对足球的兴趣,或者由于自身资金链的断裂,就可能在一瞬间摧毁刚刚有起色的中国足球。

  这种担忧并非不存在。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就表示,“2014年的房地产情况非常不妙”。

  中国足球的复兴,高度寄托在房地产开发商上,而一旦房地产崩盘,中国足球的发展势必受到牵连。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发商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中国足球,或者说,绑架了中国政府。

  “开发商们不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起到振兴作用。”王潇梦悲观地认为,因为开发商更重视短期利益,无法为中国的足球发展,做长远规划。

  方正宇指出,从烟草足球到国企足球到房地产足球,背后隐藏着共同现象:发展毫无规划,一窝蜂上马,一窝蜂圈地,一窝蜂地肆无忌惮,一窝蜂地拔腿走人,最后剩下一个越来越糟的中国足球。

  “回望过去20几年,中国足球几起几伏,但一段段命运却又如此相似,如今中国足球好不容易迎来了新的契机,就决不能再重蹈覆辙。”作为资深体育撰稿人、资深球迷,方正宇的担心,正是众多民众的忧心。

  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快乐运动,快乐足球,足球生态链的打造才是问题的核心,在这方面,显然,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778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