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保时捷的“被逼空”与“反逼空”

发布时间:2014-2-18 16:13: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浏览: 【字体:

  保时捷的“被逼空”与“反逼空”保时捷

  保时捷的“被逼空”与“反逼空”保时捷

  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

  费迪南德·皮耶希

  保时捷的“被逼空”与“反逼空”保时捷

  保时捷控股公司监事会主席

  沃尔夫冈·保时捷

  保时捷的“被逼空”与“反逼空”保时捷

  ● 对冲基金:保时捷在2008年隐瞒了其收购大众的计划,并且秘密增持大众股份导致大众股票价格猛涨。因此造成了当时在市场中做空大众股票的基金公司损失高达20多亿美元。

  ● 保时捷:保时捷及其监事会成员将使用所有可用的法律手段捍卫自身权利,法兰克福地区的诉讼与汉诺威地区悬而未决的诉讼没有什么不同。

  时隔六年,大众保时捷“最经典逼空案”的影响仍在延伸和扩散。2月2日,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称,美国私募基金埃利奥特联营公司(Elliott Associates)等7家对冲基金在德国法兰克福法院对保时捷控股公司监事会主席沃尔夫冈·保时捷和董事会成员费迪南德·皮耶希发起诉讼,指控二者在2008年保时捷意图收购大众事件上隐瞒收购真相,操控市场、误导市场预测,并索赔18亿欧元。

  这并不是保时捷近几年遇到的第一起诉讼,自从2008年大众逼空案后,美、德等多家对冲基金和投资机构亏损惨重,因此不折不挠地向多个地区的法院提起过类似诉讼,希望能获得赔偿,均无果。已经面临多次类似诉讼的保时捷对此态度坚定,坚决拒绝对方的控诉及究责,并发表声明称:“这只是对方的猜测,与之前的诉讼没有什么区别。”

  2月10日,外媒传出消息,披露了法院的立场。法兰克福法院认为申请方(指那些对冲基金们)承担了巨大而明显的诉讼风险,并质疑申请方的控诉内容,法院强调保时捷在披露其近75%的股权时完全是出于自愿而非义务,如果保时捷不披露,那申请方的损失会更大。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而“逼空”本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运作方式。2008年,对冲基金对大众“逼空”不成,反而被保时捷趁机而入,套得巨额现金。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该事件应当令投资者有所觉悟。

  保时捷胜算大

  新的诉讼不会增加保时捷面临的整体法律风险,因为它仅仅是把美国的诉讼转移到了德国

  据德国《明镜周刊》2月2日报道,以美国私募基金埃利奥特联营公司为首的7家对冲基金对保时捷控股公司董事会成员发起诉讼,认为后者违反了德国民法典(BGB)第826条——违背诚信善良的传统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并索赔18亿欧元。

  这7家对冲基金在德国法兰克福对保时捷控股公司监事会主席沃尔夫冈·保时捷和董事会员、亦是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的费迪南德·皮耶希发起诉讼,指控二者操控市场,质疑二者事先知晓收购事宜。对冲基金方面认为,保时捷在2008年收购大众案中刻意隐瞒收购的真相,误导了投资者对于大众汽车股价的预测,导致了他们的巨额亏损。

  2月10日,事情有了新的进展,法院质疑原告对冲基金的说法,并且已经站在保时捷这一边,原告胜利希望不大。法兰克福法院的原话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显著诉讼风险的申请人。”申请人指的是对冲基金,言外之意即对冲基金此次诉讼的风险非常大。

  事情要追溯到2008年3月,保时捷对于“收购大众集团”的传闻予以否认,因此对冲基金押注大众汽车的股票会继续下跌。但是,10月份保时捷又披露已将其在大众的持股数增至42.6%,并通过金融工具控制另外31.5%的股份。

  大众汽车股票在随后短短几天暴涨超400%至1005欧元。业内估计,卖空者在这场大众股价暴涨中巨亏近400亿美元,导致不少小基金破产。面临如此巨额的亏损,也难怪他们会“百折不挠”地找保时捷索赔,直指保时捷操控市场。

  不过,保时捷公司并不承认这样的指责,“保时捷控股公司将会运用一切法律手段来应对,指控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申请人的猜想一贯不准确。”并且,保时捷表示,这次的诉讼和之前对保时捷提出的诉讼并无区别。

  法院还强调,当时保时捷是否透露已经直接或间接持有大众汽车近75%的股份是出于它的自愿,保时捷并没有义务或者有强制规定一定要公布这一信息。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案咨询了相关领域的律师,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对冲基金有权提出诉讼,但最终能不能获赔还是要看个案的情况和法院的具体审理。而每个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也不一样,可能正因如此,所以这些投资者在美国及德国的多个地区均发起了诉讼。”

  保时捷控股公司的股价在诉讼提起后的第二天即2月3日有明显的回落,比1月31日下跌1.7%至70.96欧元/股,为2014年以来最低。2月10日法院初次表态后,股价上涨明显,到2月11日已经上涨至77.79欧元/股,比2月3日上涨将近10%。

  诉讼恐难休

  多个国家涌现出指控保时捷的诉讼,诉讼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在索赔金额方面有着一定差别

  2008年保时捷收购大众汽车75%的这一事件被业界称为全球股票史上的经典“逼空案例”。这一事件产生了一系列的“后遗症”,严重亏损的投资者近年来多次向各地法院发起诉讼,希望能够获得赔偿。如今看来,保时捷常年面对这种状况,似乎已经“得心应手”。

  据记者了解,投资者第一次发起诉讼是在2010年。由Elliott Associates LP、Black Diamond Offshore以及39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对冲基金向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理由与此次一样,“秘密挟仓,操纵大众股票”。与此同时,还有一项针对保时捷前CEO Mendelian Wiedeking和前CFO Holger Haerter的诉讼案。

  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裁决驳回诉讼,法官巴尔表示,像保时捷诉讼案这样的欺诈指控只适用于在美国国内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和在美国国内交易股票的其他公司,“应该去德国提起诉讼才合适。”

  2012年,德国布伦瑞克(Braunschweig)法院收到五宗针对保时捷控股公司的诉讼,诉讼理由大同小异——涉嫌欺诈、操控市场。五宗诉讼中最大的一项是HWO公司提交的诉讼,要求保时捷赔偿2.13亿欧元的损失。该公司与德国亿万富翁阿道夫·默克尔(Adolf Merckle)家族相关。默克尔曾以92亿美元的身价位列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4位,但他做空大众汽车股票的错误投资决定以及对另外两家持股企业股价的下跌,使其遭受连续打击,债务不断加重,他自己也最终选择在2009年自杀。

  2013年5月,又有25家对冲基金在德国斯图加特法院向保时捷发起诉讼,索赔13.6亿欧元。其中24家对冲基金之前也曾参与了在美国纽约州法院针对保时捷的诉讼。因此,当时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次诉讼只是将美国的诉讼转移到了德国,不会增添保时捷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过仍然导致了保时捷股价3.7%的短暂下跌。

  不久后的6月,受理了6宗对保时捷诉讼的德国布伦瑞克地区法院宣布,已将1项针对保时捷控股公司索赔20亿欧元的指控移交至一家汉诺威的法庭,该法庭专门处理卡特尔案件。卡特尔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的一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个国家涌现出指控保时捷控股公司的诉讼,这些诉讼都大同小异,提起诉讼方都是对冲基金或投资机构,指控内容也没什么不一样,只在索赔金额方面有着一定差别。

  对于这种现象,著名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觉得对冲基金没有道理,股市本来就有风险,只是他们赌得太厉害了。再说,保时捷和大众本就是一家,人家家族内部开会,外边根本掺合不进来,不了解情况也很正常。这个是其他企业不存在的特殊情况。”

  “经典逼空案”

  由于股价螺旋攀升,对冲基金等原告方被迫平仓其空头头寸。而出于自身利益,在逼空行情中保时捷抛售了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股票

  在金融市场上,部分基金组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采取多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策略,这些基金组织便被称为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的运作模式有多种。2008年卖空大众股票事件中,其运用的模式是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也就是说,在预测大众股价下跌时,通过卖空的方式,在股价较高时向券商借入证券之后卖出,在股价较低时再从市场买回证券还给券商,赚取其中的价差。卖空也是一种极具风险的操作,如果股价不跌反升,将会付出更多的金额重购要归还的证券,最终造成损失。

  当时,大众汽车在经营上连续面临困境,保时捷开始增持大众汽车的股权,但始终否认将收购大众汽车。外界预测,保时捷增持超过50%的获得控制权后将会停止增持动作,因此一些机构料定大众汽车已无上涨潜力。

  2008年10月全球资本市场卷入金融海啸,大众的股价却在同期因保时捷的增持自200欧元上蹿到接近400欧元。但是,由于逼空者的运作,10月下旬,大众股价自400欧元一线暴跌至210欧元。对冲基金紧接着通过直接融券卖空和衍生品加大逼空程度,卖空仓位相当于大众总股本的12.9%。

  10月26日,收盘之后,保时捷却突然宣布增持大众股权至74.1%的消息。当时萨克森州政府持有20%的大众股票,这就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只有总股本的5.9%,而卖空仓位却高达12.9%,卖空者将无法买入股票来平仓。空头在交割日会自动爆仓,这使得卖空机构一时恐慌至极,纷纷不顾一切高价回补自己的头寸。

  10月27日收盘时,大众股价已经从上一个交易日的210欧元上升到了519欧元,10月28日又在盘中创下1005欧元的高价,大众汽车的总市值在那一刻高达2960亿欧元,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这种极端逼空行情使多家投资者损失惨烈,既有如绿光资本这样的老手马失前蹄,更有不少的小基金破产。

  在这种暴涨局面持续两天后,10月29日,保时捷宣布将结算5%的大众股票期权,以推动大众普通股流动性上升,避免市场价格过度扭曲,股票价格也应声回落到600欧元以下。业内人士估计,这场惊心动魄的“逼空战”能为保时捷带来至少30亿欧元的现金。

  收购与反收购

  这场复杂的并购大戏演绎八年之久,刚开始保时捷汽车针对大众发起并购,但最后却是以大众成功反向收购保时捷作结

  文中反复提到的保时捷收购大众案指的正是2005年至2012年保时捷收购大众失败,反被大众收购的8年拉锯战。

  受困于大肆扩张“后遗症”,大众汽车在2005年连续遭受经营困境的打击,2005年10月,保时捷公司宣布其收购了大众汽车8.27%的股份,加上原本持有的10.26%的股份,保时捷成为大众汽车的最大股东。

  两年后,欧洲最高法庭欧洲法院决定推翻长达47年的“大众法”。“大众法”是德国联邦政府为其立下的法律,“大众法”中明文规定,大众汽车的股东即便持股数量超过20%,但在董事会内的投票权亦不得超过20%,并明文确保德国联邦政府与萨克森邦政府在董事会内的席位,以保障劳工团体与政府对于大众公司的控制权,避免以国家资源设立的大众,落入私人的口袋,甚至是落入他国企业的手中。

  然而,欧盟认为这样不利于欧洲市场自由竞争,最终欧盟的决定盖过了德国联邦政府的规定,当时的保时捷虽然年产量只有10万辆,远远不及大众汽车600万的年产量,但前者的年利润却高达40亿欧元,比后者高出十多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汽车就像一只脱离羊圈的小羊,随时有被“狼吞”(收购)的危险。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保时捷开始生出收购大众汽车的念头。2008年3月,保时捷决定将其在大众汽车公司的持股增至50%以上,从而完全控股大众。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已经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就是此时在面临外界对其收购大众的疑问时,保时捷予以了否认。保时捷哪想到,这一“否认”是直接导致今日面临诉讼风险的导火索。

  经历过“大众逼空”事件后,2008年11月,受到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保时捷表示公司销售额将出现大幅下滑,并有可能出现1993年以来首次年度销售额下滑。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保时捷收购大众汽车的道路,到2009年1月,保时捷已经获得大众汽车超过50%的股份,成为大众占比超过一半的最大股东,并表示想要继续增持至75%。

  进入2009年3月,收购大戏进入最高潮迭起的时间段。3月,保时捷已得到15家银行提供的100亿欧元贷款,用以收购大众汽车公司的股份。4月,保时捷公司股价出现“过山车”行情,上午飙升后下午快速回落。5月,由于资金所限,保时捷放弃收购大众,同意和大众合并组建新公司。

  本来二者有望组建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原定于5月18日举办的双方高层合并谈判因大众集团监事会主席皮耶希的缺席而搁浅,而大众反悔的原因是保时捷的巨额债务,之前为收购大众不惜借下100亿欧元的贷款,但还是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本来用于收购大众的100亿欧元,变成了压在保时捷肩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风水轮流转,大众汽车提出“反收购”。尽管这期间保时捷并不配合,屡次拒绝甚至想通过卡塔尔资本曲线合并大众,但最后的结果并未改变。大众汽车出资39亿欧元从作为控股集团的保时捷欧洲股份公司手里收购拥有汽车主营业务的保时捷股份公司49%的股份。

  2012年7月,大众汽车与保时捷达成一致,将以44.6亿欧元与1股普通股的代价,换取保时捷50.1%的股权。后来,保时捷股权被全部收归大众汽车集团所有,大众全面收购了保时捷控股公司以及保时捷汽车公司。

  戏剧性不仅体现在收购战本身的波澜起伏,还牵扯到背后更为人津津乐道的豪门家族恩怨。保时捷和大众本就是一家,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一手打造了大众的甲壳虫汽车,离开大众后又一手缔造了保时捷品牌,费迪南德·保时捷有一儿一女,共同分得父亲财产,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由于个性过强,被舅舅(即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儿子)解雇,后来进入大众汽车集团并登顶CEO,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孙子沃尔夫冈·保时捷则继承了父亲和爷爷的保时捷公司。

  表兄弟之间都想把两个集团合二为一,但都不想通过合并的方式,而必须以一方收购一方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最终还是曾被家族赶出的皮耶希取得最后的胜利。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778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