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卢朵宝预测危机需要“动物精神”

发布时间:2014-1-3 17:17: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浏览: 【字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一个问题不断被人们提及:为何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未能察觉它的逼近?
  时隔5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在最新专著《地图与疆域:风险、人性和预测的未来》(暂译)中,他写道,答案是个很陈旧的思想:“动物精神”。
  格林斯潘认为,几十年来,大多数经济学家断定非理性因素与任何可靠的预测方法格格不入。但在密切研究“动物精神”在严重危机期间的表现后,他逐渐相信,个人行为方式的可预测性比经济学家认为的更高,不仅可以得到衡量,而且应当成为今后经济预测和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失败的数学模型
  格林斯潘在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个细节:2008年3月16日下午,他打完室内网球回家时,接到一个始料未及的电话:美联储一位高级官员与他讨论采用《联邦储备法》具有爆炸性的13条第(3)款的可能性,该款授权美联储把无限额的现金借给任何人。
  这通电话导致一个重要决策随后出台,美联储向摩根大通借出近290亿美元,以便其收购濒于破产的贝尔斯登。
  贝尔斯登的消亡是全球金融稳定遭受侵蚀的开始。随后,雷曼兄弟倒下,一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爆发。令人疑惑的是,危机爆发前,美联储精密的预警系统没能预测到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模型亦如此;大多数职业经济分析家也和《经济学家》杂志一样,认为世界经济运行良好。
  这不仅是全球金融系统的一场危机,也是经济预测工作的一场危机。预测宏观经济发展的传统方法——经济计量学模型——在最紧要的关头失灵了。对此,格林斯潘在最近几年反思后得出结论,关键是经济学界未将充斥美国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动物精神”纳入到预测中。
  在经济学中,“动物精神”一词因凯恩斯而驰名。这位经济学家在笔记中将其标注为“无意识精神行动”,近似人类本能,区别于“理性人”。格林斯潘认为,将“动物精神”纳入经济预测更贴合实际。
  著名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提及“脑筋急转弯”:人们在作出许多金融市场的日常决策时,往往依据的是快速反应。这可能基于本能,而不一定是理性的。从预测者的角度看,行为是否理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具有充分的重复性和系统性,因而可以进行数字上的衡量和预测。
  强大的“动物精神”
  格林斯潘说,通过多年来仔细研究严重经济危机下“动物精神”的表现,他逐渐相信人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尤其是在极端经济压力下。“这种行为是可量化的,应该把它纳入到经济预测和决策制定中。‘动物精神’实际上具备连贯性,能帮助经济学家识别股票、商品、汇率中出现的价格泡沫,甚至能预测这些金融资产的最终衰竭和恢复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格林斯潘写到。他总结了对经济预测至关重要的三种“动物精神”。
  格林斯潘说,对预测工作最为重要的动物精神应该是风险厌恶。选择承担哪些风险、规避哪些风险的过程决定了市场的相对定价结构。这又反过来指导着储蓄向投资的流动。这是金融的关键职能。人们对风险的厌恶具有稳定性,这可通过金融市场的收益率差证明。例如,主要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与其在南北战争刚结束时和二战结束后的差距极其相似。这表明,美国人的风险厌恶程度具有长期稳定性。
  另一个强大的动物精神是时间偏好,即倾向于更看重对今天一笔资产的索取权,而不是同一资产在未来某个固定时间的索取权。这是一种举足轻重且非常稳定的经济力量,对利率和储蓄率有极大影响。像风险厌恶一样,时间偏好已被证明非常稳定: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利率已处于与今天相近的水平。
  第三种重要的动物精神是经济学家凡勃伦所称的“炫耀性消费”。储蓄和消费反映出人们使自己幸福最大化的努力,但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与同龄人相比的收入,而不是自己的绝对收入。这种从众行为对投机市场的行情涨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格林斯潘在书中引用“杰赛尔悖论”说明,当乐观兴奋情绪主导市场时,经典的市场泡沫便形成了,空头变成多头,推动价格进一步走高。在行情达到高峰时,人人都对市场笃信不疑,以至于无人接盘。
  这实质上就是2008年所发生的事情。2007年春,债券市场上的利差已经显著缩小,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意识到日益增加的风险,但他们也知道,泡沫可能会在许多年里持续扩大。花旗集团前CEO查尔斯·普林斯曾有一段名言:“只要音乐还在播放,你就得接着跳舞。”
  格林斯潘指出,金融机构以为,即使一场危机形成,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需求仅会缓慢减少,人们能抛售自己全部的投资组合。但它们错了。它们未能认识到,市场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与炫耀性消费。一旦人们认识到风险存在,恐惧诱发的市场紧缩马上开始,流动性一夜之间消失,因为买主放弃了购买。事实上,许多市场在2008年危机达到高峰时,投标几乎消失。
  “动物精神”与美联储
  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保持充分的资本,那么世界也许可以免于危机。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这样做。
  如何解释各类缓冲措施的失灵?投资者和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一个精妙的、基于数理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能够遏制市场的崩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危机发生前,在兴奋情绪日益增强的状态下,私人风险管理者、美联储以及其他监管机构都未能充分认识到所谓的“尾部风险”的扩展规模。
  “尾部风险”指的是发生概率很低、但真正发生时会造成巨额损失的风险。人类风险承担的结果反映出对理性假设长期趋势的随机偏离。这些偏离往往遵循正态分布:一条钟形曲线,“尾部”随着发生率降低而萎缩。
  这些假设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检验。最生动的例子是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崩溃。事实证明,金融风险的负面尾部可能比人们曾假设的“肥大”得多,全球金融体系要比多种模型所显示的脆弱得多。雷曼兄弟倒闭后的情况再一次显示,这个尾部肥大得令人恐惧。
  格林斯潘说,2008年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关负面尾部风险的大量新数据。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新数据,作出对金融风险的范围和概率更切实际的评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更好的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人性的可预测方面,包括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与炫耀性消费。“预测工作总会有点像掷硬币。但如果经济学家更好地把动物精神融入模型中,人们就可以提高预报准确率”,格林斯潘总结说。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在《纽约时报》发文说,格林斯潘不太受理论的左右,而是靠数据和实际经验。曼昆认同格林斯潘关于不要过于相信监管机构“先见之明”的警告,因为他们很可能屈从于时兴的非理性思维。金融监管机构及其所监管的机构一样,是人而不是神。
  与格林斯潘一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也很重视这个主题,并共同写作了《动物精神》一书。阿克洛夫的妻子是可能即将出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因此,外界有理由猜想,“动物精神”或许会影响未来美联储看待风险的方式。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132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