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银行加入资管混战

发布时间:2013-12-18 16:35:00 来源:新财经 浏览: 【字体:

    银行终于加入资管混战,成为大资管时代最具实力的竞争者。
  2013年9月末,银监会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到目前为止,第一批规模约100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发行完毕,涉及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浦发、招商、兴业以及渤海银行10家银行,每家银行的发行规模在5?10亿元,期限在1?3年。
  青骓投资华北区总监郁晶对《新财经》记者表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标产品的压力,未来可能会涉及标准化产品,但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透明度低,采用资产池方式无法令每款产品及其对应资产价值变化得到清晰反映,蕴含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而银行在其中又承担着隐性担保的责任,使风险集中在银行一端。就像某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所言:“利率市场冲击之下,银行自身难保,如何保障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银行资管初露端倪
  根据第一批试点的情况,在100亿元银行资管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有40%投向债券资产,25%投向直接融资工具,其他配置到货币市场工具和同业存款等方向。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银行的资金实力非常强大,但现在刚刚开始还非常保守,大行的策略集中在固定收益的产品,小行的策略目前还看不出来。
  此次银行资管产品试点肩负着打破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局面,因此银行策略趋于保守,这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多配置于稳健资产,而且对投资者还设置了较高门槛。
  例如,首款上市的工行“2013年第1期多享优势系列理财产品”明确要求客户金融净资产须达到600万元,认购起点为10万元;交行发行的产品认购起点设定为10万元,但对客户金融资产不做规定;兴业和浦发各为5万元。相对来说,大行的策略也是更加保守。
  由于试点的融资企业相对信用资质较好,主要以国企为主,信用等级在2A、2A+以上,因而在风险较低的同时,收益率也不会很高。
  在手续费方面,各家银行规定的费率不太相同,收费大约在1.1%?0.65%,这比公募债券基金1.1%?1.3%的费率略低。但是,普通的公募债券基金没有浮动管理费,而银行的资管类产品要收业绩提成。
  银行资管产品中有一项重大的变化,就是过去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不见了,代以“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2013年11月初,专供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开始在中债登的综合业务平台上正式报价交易。
  开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此次试点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将“非标”资产直接转变为标准资产,代替了传统的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计划。
  这里的“非标”资产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意为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银监会8号文中明确限制了银行理财计划中投资“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定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或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而放开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后,银行理财计划投资“非标”资产将突破这一限制。
  例如,交通银行发行的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产品明确设定了投资比例,其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投资比例高达79.19%;兴业银行设定的两款理财管理计划在资产配置上集中于标准化债券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中一款33%投资于债券,67%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而另一款对应的投资比例则为6%和94%。
  搅乱一池春水
  银行资管产品的入市让已经迅速贬值的银行通道类业务面临着进一步萎缩,这对信托行业是否会产生影响?对此,有信托业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这块业务本身利润很薄,不是信托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另外很多信托公司和银行关系密切,是银行的子公司的关系,因此影响也不会太大。反而从长期看,银行进入资管领域有利于提高信托公司的发展质量,这是正面的影响。
  中国建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涂俊认为:“银行进入大资管有利于改善原来信息披露不足、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弱的现象,对银行理财的长期发展是好事。”银行资管产品担负着一项重任,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真正把风险传递给投资者,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让资产管理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
  让投资者承担风险的前提就是风险可以计量、隔离及分散,只有理财产品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才能让投资者接受。
  以往,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于非标准产品,只得借助信托公司、券商或基金子公司通道。通道使银行无法将单笔理财产品区分,只能将所有理财产品的资产放在银行的一个资产池内运作,每笔投资收益无法计算,也无法就每笔理财产品投资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所以在实践中,银行形成了给客户一个固定的收益率,盈亏都算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售模式,造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一种类似存款的产品,风险越来越积聚在银行一端。
  现在通过运用直接融资工具,银行可以像债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一样,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受益凭证”,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融资企业。银行可以真正做到每笔项目的盈亏由客户承担,银行只收取手续费。资产管理计划涉及的资产就可以出表,业务从理财产品时的负债业务变成了中间业务。
  但是目标与实践之间仍然有距离,在第一批试点的银行资管产品中,多款产品仍然仿照传统银行理财产品,设置了预期收益率。如以交通银行发行的“交通银行人民币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为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该产品募集规模上限1亿元,委托期达1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7%。此外,平安银行的“平安财富—金橙月月盈”理财管理计划01期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产品信息中被注明为5.2%。
  这些产品的收益设计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并无差别,除“直接融资工具外”,新旧产品界限模糊。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坦言:“大银行渠道广,客户稳定,产品好卖;但中小银行的理财如果不附加预期收益,销售肯定要出大问题,客户对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已经习惯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836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