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三方跨境支付
李旻(化名)在海外购物网站上为女儿选购幼儿牙膏、小食品,尽管有数年“海淘”经验,但她对核算货币兑换费和物流转运费总是感到苦恼,因为支付很不方便,首先必须有双币信用卡卡,如果海外购物网站仅支持海外的信用卡,还要多付一笔货币兑换费。
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了政策支持,开始试点跨境支付业务。只要拥有国内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在国外网站购物将和在国内一样方便。另外,对于做小额出口业务的电商来说,收款的环节也将大大简化。
“用户对第三方支付的黏度越来越高。现在可以通过支付宝去理财,交水、电、煤气费了,对传统银行的依赖程度在降低,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在扩大,从仅仅服务于网购到增加服务性功能,再到跨境服务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新财经》记者说。
跨境支付新业务
2013年10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下发《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批复》的通知,批准1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合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其中,贝付科技与支付宝一起成为浙江省的两家试点企业。
10月17日,贝付科技完成了浙江省第一笔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其相关业务部门总监张磊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此笔业务的具体情况。“第一笔业务是我们跟浙江省中行一起合作,实际上是一笔购汇业务。中国一名消费者在海外市场购买商品,通过我们代理申报了一个购汇操作,换成等值的1010元港币,我们再发出指令由中行做了国际汇款,把这笔钱汇到了境外这家商户的银行账户里面去。”
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海外购物付款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优惠。张磊介绍此次试点中几个重要的突破。首先,突破了个人结售汇每年5万美金的额度限制。在原来的制度下,不论进口还是出口,每人每年有5万美金的限额,而通过第三方支付则不再受此限制。其次,允许支付机构代理结售汇。以前的外汇办法要求消费者必须本人带着身份证件去银行柜台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现在通过支付机构代为申报,可以在线上批量处理,不用再填纸质单据。最后,支付机构可以后补录外管局的相关系统。试点之前交易需要先录入外管系统,进行比对查询,符合规定才能做业务。现在可以完成业务后在T+1日或T+2日把相关数据补录到外管局系统中,这是一个放权的行为,把审批和交易验证的权利下放到支付机构。
通过第三方跨境支付,方便了国内消费者在国外消费购物,这是进口的利好;同时,也方便了小商户通过电商向国外消费者卖出商品服务,这是出口的利好。“海淘是个人买进来,主要对个人方便;出口更多是对企业、经营者方便,原先做小额外贸都是用个人信用卡或通过地下渠道周转,不仅额度有限制,周转时间长,费用成本也高。”曹磊介绍。
此次试点的17家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各有侧重,贝付科技拿到的是货物贸易和留学两块业务。张磊表示,今后会在机票、酒店方面争取增项的许可。贝付科技目前留学方面的主要跨境业务还是国内家长要为孩子海外留学汇出学费。但他们也看到了当前世界各地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产生的巨大商机。进口和出口都是未来跨境支付的服务方向。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目前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以及专业汇款公司进行跨境支付。其中,第三方支付最受青睐,占比为50.9%;商业银行费率过高;专业汇款公司网点不足。而第三方支付同时满足了用户便捷性和低费率的需求。
在进口环节,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明显;但是在出口环节,要让国外消费者能够愿意使用国内第三方支付工具,需要比拼的内功还很多,牌照只是一个开始。“单从这次试点来说,对于支付机构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用户身份、交易真实性进行的校验上。”因为只有保证了交易的真实性,才能有效防止资金的非法进出,保证试点的成功。
市场竞争新变量
在曹磊看来,此次试点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业务范围,从以境内为主,开始大力发展跨境业务,并且降低了清算的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并且,每一笔支付的背后都有一笔国际贸易的存在,推动了现实的交易交流。
我国当前电子商务领域跨境交易增长迅速。艾瑞咨询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0%,预测2016年将达6.5万亿元,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增至19%。与跨境电子商务相伴而生的跨境电子支付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试点之前,就有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银行及国外支付公司合作,曲线进入跨境支付领域。国外支付巨头PayPal虽然一直未取得国内支付业务牌照,但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在我国开展国际支付业务,使中国银联国内持卡人可以把自己的银行卡与PayPal账户关联,进而连接到全世界近800万家网上商户。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PayPal的跨境支付业务在大中华区的总支付金额超过44亿美元,占其亚洲地区收入的40%,并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
张磊介绍,试点前,跨境电子商务主要还是国外巨头在做。面对全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对于出口的小微商户来说,选择支付工具最关键的是国外的消费者能够认同和接受,能够受理国外消费者支付的需求。像PayPal已经先于国内支付企业发展了很多年,在全世界完成了自己的布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支付企业,加上依托eBay平台,中国出口的小微企业只要在eBay上做生意就没别的选择。
国内商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平台做生意,如国内的电商平台或者国外的其他平台,但PayPal是世界上最大的支付企业,eBay是启蒙国内出口电商的鼻祖,即使不在eBay上做生意,也倾向于使用PayPal。
如今,正式试点标志着跨境电子支付市场规范化的开始,也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新的竞争变量。在国内业务竞争趋于白热化,准入门槛低、业务模式重复、价格战激烈的情况下,首先获得跨境业务试点的支付企业是否将获得先发优势,在规模迅速增长的跨境电商贸易中获得市场先机,改变当前的行业格局呢?
曹磊认为,“任何政策出台或者牌照发放,对单个企业的影响和整个行业的推动都是渐进的,包括之前的支付牌照,很多企业没有拿到牌照也一样在做,拿到了也不是说市场份额就立即大大增加。何况跨境支付的比例更小,中短期内对第三方支付格局影响还很小。”
跨境支付资格只是企业的一块“敲门砖”,能否发展起来还要看服务质量和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精确把握,但新业务领域的开展为企业差异化竞争带来了更多可能,也给未来格局带来更多变量。
??。2013年8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香港的一个分析师会议上表示,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银行绝不会坐视不管。建行分析师会议4天之后,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通过在平台上收集交易数据,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意图将其作为扩展业务至支付与金融服务等金融领域的基础。现在的情况就像18年前一样,银行将会觉醒。”
事实上,银行已经在行动。
招商银行已经改变了争夺传统物理网点的传统思路,而是转战网上银行。目前招行在全国的物理网点仅有900家,甚至不及国有大行的零头,但网上的替代率达到了90%。行动起来的不仅仅是招商银行,其实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开始应对网络金融的冲击。2012年8月,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应运而生,而交行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交博会”近期也陆续向客户开放。
2013年6月初,中信银行与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全新POS(销售终端)网络商户贷款业务。近年来,银行自建电子平台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建行“善融商务”、交行“交博汇”及中行“云购物”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开始推出“微信银行”,这都是银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抗衡的结果。
面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企业客户资源的“分食”,银行也开始尝试线上信贷业务,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先启动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2011年9月,平安保险集团耗资4.2亿元打造网络投融资平台,即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简称“陆金所”),运行至今,该平台的业务模式正式在P2P线上借贷,与其他P2P公司的业务操作方式基本无异。
2013年9月,招行也推出了类似P2P贷款的投融资撮合服务,在业内引发热议。招行“e+稳健融资项目”P2P网贷项目自9月17日开始上线,与普通的P2P平台不一样,招行的P2P融资项目都是针对企业客户放贷,规模也相对较大。
在大型银行创建自己电商平台的同时,一些中小银行开始了直销银行的尝试,其中以民生银行最为典型。所谓直销银行,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
2013年9月中旬,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公布了战略合作的方案,其中直销银行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在直销银行业务方面,民生银行主要依托的平台将是淘宝网站,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系统还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提供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
而险企、基金行业、券商亦在网络金融领域施展拳脚。
中国平安除联手阿里巴巴、腾讯共建“众安在线”从而进军网络保险业外,还热衷于鼓励多点开花式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券商则直接进军电商。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华创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从2013年开始分别建立各自的网上商城,做出金融“互联网化”的大胆尝试。
银行利用这些接通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新产品的竞争,来稳住和扩大个人客户资源。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及未来格局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什么?未来的竞争格局如何?
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但互联网在金融领域产生的价值更多是网络渠道本身的优势,而在金融实质和产品研发方面并无创新。
事实上,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种商业形态,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将其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也就是所谓金融互联网,如网上银行、券商网络销售基金等;二是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技术、数据、渠道等优势来开展金融业务,如余额宝、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三是以互联网概念为基础开展金融业务,如P2P借贷、众筹等。
看得出,第一种商业形态的主体是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参与到互联网金融里来,其实仅仅是其金融业务互联网化,并未改变传统资金融通的方式。也可以说,这种商业形态并无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的创新和改变,只是借助一种新技术来降低金融业务交易成本。
第二和第三种商业形态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第二种形态的主体是互联网企业,由于拥有较强互联网技术背景,有平台和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金融业务。该商业形态若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并实现金融脱媒,终究也只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渠道或另一个金融中介。
第三种商业形态其实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典型的如P2P借贷,通过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融资从而实现金融脱媒。但国内的P2P借贷在相关政策监管不完善和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演变成了银行或担保公司,也就是不受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却做着金融机构才可以开展的业务,在满足一部分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蕴含巨大的风险。而众筹模式目前大部分带有公益性质。
目前来看,互联网和金融机构正在展开激烈竞争;但长远来看,双方应该是共生和竞合的关系。不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联网领域,谋求的都是协同效应,而非简单多元化。
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表示,“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和新金融、泛金融机构的兴起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发展趋势,相反,二者呈现的是竞争与合作的竞合格局”,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企业的融合发展。比如目前各家银行的POS贷合作,工行与支付宝的信用合作,京东与中行的供应链金融合作,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公司的余额宝合作等,就都是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泛金融机构融合发展的例子。
万建华预计,未来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会有两个路径。
一方面是以电子化手段为基础的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服务。在这条路径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会将大众化业务需求设计、整合为标准化产品,通过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移动支付、移动证券等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金融应用和柜台终端进行营销,取得规模化效果。它们“携带”轻便,易于操作,完全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内取代传统的金融网点服务和人工服务。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将被彻底解构,并逐步完成从物理网点向方寸屏幕的迁移。在这期间,传统金融机构将出现金融业务产品化,金融产品标准化,产品销售平台化、规模化,金融机构电商化以及金融体系去网点化的趋势,进行低成本竞争,产生规模化效应。
另一方面,金融作为一门技术专业,信息化和电子化不是其全部,也非其本源。随着财富的增长,高净值客户群体会不断扩展。高净值客户层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管家式的财富管理、财富服务发展之路,需要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高尊贵感的网点场所。在信息更加透明的未来,对于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仍将借助专业服务优势,打造强大的投资顾问队伍,用一大批管家式的客户经理在未来的个性化、定制化金融领域大展身手,这也正是传统金融机构一片广阔的蓝海。
“未来的趋势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大众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增长以及在高净值客户平台上的个性化、定制化增长。标准化的模块式服务和专家式的高价值服务将相得益彰。”谈到未来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时,万建华如此判断。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824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1号店“品牌直通车”直对源头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棋局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