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亟须“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世界工厂”。但基于自身禀赋和工业基础等因素,缺乏核心技术与优质品牌,中国工业通过低端嵌入全球市场,逐步形成了低端路径依赖。加之全球价值链控制者的封锁控制,导致了中国工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 “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工业亟待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这成为现阶段中国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与现实路径。
一、中国工业亟须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现状
成本上升与市场收缩共同挤压下中国工业困境重重,亟须摆脱低端模式,以创新为动力,以价值为核心,围绕质量、效率和效益寻求突破。
(一)传统的“低端嵌入”战略形成了路径依赖
改革开放之初,立足比较优势及现实条件,我国工业选择了“低端嵌入”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只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的活动,处于“微笑曲线”底端。这种战略使得中国企业迅速融入了全球经济分工,在巨大的国际市场拉动下带来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中国工业被局限于“拼成本、拼数量、拼资源、拼环境”的低端状态,庞大的规模体量愈发积重难返,加之跨国公司等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封锁与控制,中国工业陷入了“低端锁定”陷阱。
(二)低效率、低效益的“贫困化发展现象”凸显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由于价值链低端锁定,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工业生产率和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处于低质量、低效率、低效益的“贫困化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方面。“贫困化发展”已穷途末路,谋求长期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升级亟待中国工业摆脱现有状态。
(三)市场倒逼机制下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在当前国际市场趋紧、资源能源约束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制约下,中国工业以往的低端生存环境不再,生存空间收缩倒逼中国工业依托创新逃离低端锁定状态。首先,劳动力成本及资源能源长期上升动摇传统比较优势。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上升,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大幅拉高了工业成本。其次,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竞争加剧动摇 “中国制造”的竞争基础。人民币已进入长期升值通道,近年来欧、美、日等经济体竞相推出的货币宽松政策愈发使这一趋势得到强化。人民币币值上升大幅削弱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依托更低的制造成本纷纷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在低端制造领域 “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再。再次,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尚未完全启动压缩中国制造的市场空间。欧洲尚未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美国复苏进程缓慢反复,新兴市场尚未成熟,贸易摩擦加剧令国际市场空间短期难以改观。受消费预期、消费环境、消费层次脱节等多因素影响,国内需求启动尚需时日,目前尚不足以完全消化庞大的产能。成本上升与市场收缩共同挤压下中国工业困境重重,亟须摆脱低端模式,以创新为动力,以价值为核心,围绕质量、效率和效益寻求突破。
二、新竞争环境下通过协同创新体系才能赢得持续优势
品牌创新是打通企业与市场通路、推动价值传递的动力。缺乏这一动力支持,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完成最终的“市场一跳”。
近年来,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内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工业领域对创新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战略创新:在技术创新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工业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品牌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顺应国际潮流,对于商业模式的关注也日益提高。但是,全球价值竞争环境下,竞争已经上升为整体价值竞争,围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全链条展开,单一方面难以形成协同效应,难以赢得竞争优势。
(一)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倍增效益
在新技术革命取得本质性突破前,技术创新领域呈现出突破前的混沌状态,既有技术层级上的新技术扩散速度加快,围绕技术获取的逆向工程大行其道,单一技术创新的优势难以长期保持。同时,技术创新方向趋同,技术应用趋同,技术创新和顾客、企业价值创造存在脱节。市场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价值,而要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化,就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将科学技术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商业模式则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系统,其核心是价值创造。离开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单纯的技术创新只能触及产品层面,难以迅速稳定地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企业价值。
(二)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结论统计显示,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组成要素主要集中于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获利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就是通过这些方面的不断创新,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获取价值。但是,商业模式创新在寻找发现价值、重塑价值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离不开处于产品层面的技术创新成果作为依托和载体。国内外无数例证显示,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一方面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成果——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构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物质基础。
(三)品牌创新为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从价值链竞争的视角来分析,价值竞争取胜离不开关键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环节,三个环节相互有效衔接完成价值创造的整体工作。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产品供应者——企业所发现和创造出价值的最终实现离不开价值的有效传递,只有将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传递给市场并被市场认可才真正意味着企业所做一切努力的最终价值实现。因此,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完成价值的发现、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在价值创造环节依托技术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价值实现环节依托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创新来实现价值的有效传递。可以说,品牌创新是打通企业与市场通路、推动价值传递的动力。缺乏这一动力支持,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完成最终的“市场一跳”,完成价值的真正兑现。
三、构建技术、模式、品牌“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工业摆脱低端弱势、实现整体突破的方向在于基于价值网络的技术、商业模式和品牌战略 “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发挥系统协整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主要思路
一是能有效支撑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全链条顺畅运行,避免价值割裂。“三位一体”的协整创新要求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层面的创新,完成价值的产品化;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网络和构建,完成价值发现和创造;依托品牌战略实施和创新实现价值传递,完成价值的市场实现。
二是大幅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效益。首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融合,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基于价值创造的方向,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其次,商业模式创新为品牌战略创新刻画了诉求重点,能大幅提高创新效率。再次,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共同围绕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避免各自孤立脱节,形成1+1>2的系统收益。
三是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协整创新立足于价值创造的链条,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优化了顾客价值体验,提升了价值市场传递效率,这三方面的系统提升有助于强化市场地位,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
现阶段实施协整创新要基于中国工业的现实情况,找准着力点,阶段推进。
1.科学定位,分层次推进技术创新
要对技术创新有正确认识定位,适当区分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主体和职责定位。科学研究的主体在于全社会,主要着力于重大理论突破、基础科学突破、构建新原理、发现新材料、发明新工具;技术创新的主体集中于企业,主要着力于应用层面,创造新功能、探索新工艺、发现新应用、推出新产品。不能超越中国工业的现实条件,越俎代庖。
2.循序渐进,把握技术创新阶段重点任务
技术创新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由先进适用技术探索到尖端前沿技术创新逐步推进,违背规律、跳跃阶段欲速则不达。推进过程中要突出阶段重点,找准抓手。现阶段要重点关注网络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道路,围绕产品质量稳定提高,降本增效,着力于技术集成创新、开发工业产品中的信息化“嵌入”系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层次。3.重点突破,不断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
一是要提高全社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关注。国内外依托商业模式创新获取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当前重点是引导企业界将创新注意力转移到价值创新上来,通过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获利方式的系统思考谋求系统创新。
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不仅体现在审视、整合自身资源进行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更在于将企业所创造的内部价值通过有效商业手段完成市场转移,获得市场认可。因此内部生产价值转变为外部市场价值的关键是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满足、顾客价值创造为出发点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和环节安排。
三是要注意与网络环境对接,紧扣时代特征。当前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传统经营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效对接,利用网络的消费空间创造、信息交互高效,以及对市场主体消费方式的影响,以更加低的成本、更迅捷的市场反应、更贴近的距离谋求竞争的成功。
4.着眼长远,持续提升工业品牌影响力
一是要转换观念,树立品牌意识。“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离不开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中国工业需要重塑自己的国际形象,以品牌资源统筹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寻求品牌突破。
二是要明确工业品品牌特征,选择适当战略;与消费品品牌相比,工业品品牌需要更加注意工业产品的核心质量,因此品牌战略设定、品牌定位塑造、品牌维系均应紧扣产品质量品质。
三是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中国工业进行品牌战略建设过程中,应紧紧建立国际化视角,关注国际文化和市场差异,面向国际市场精准定位。
5.多措并举,有效优化协同创新发展环境
围绕工业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修订,剔除老化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为工业提供标准指引;探索建立国家专利公司,构建工业“专利池”,为工业界提供技术储备,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知识产权流动;减少企业市场创新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企业市场创新行为的各项审批和限制,鼓励企业探索新市场模式。继续加大对中国工业“走出去”战略的支持。突破以往局限于海外宣传、推广等形式,建立国家层面的双边或多边技术成果、研发人才、市场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使中国工业有效融入国际价值创新链之中,推动中国工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371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重金推动 恒大“多元化”发展路径
下一篇:汽车网评下午茶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