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良渚文化村归属感的生成
本报记者 荆宝洁 杭州报道
俞龙云拖着些许疲惫的身体从机场走出,踏入了一辆出租车,行至公司门口取到自己的车。秋夜细雨敲打在玻璃上,想起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家,温暖立刻驱走寒意。
大约6年前,俞龙云在万科·良渚文化村购房。俞的妻子喜欢这里,干脆将城里的房子卖掉,彻底断了回城的念想,从此心甘情愿当起村民。
俞似乎并不在意。家对其来说是每天工作后休息的地方,妻子的感受更重要。谈及良渚文化村,俞开玩笑说,“大多数住在村里的人估计都有点轻度自恋倾向,估计他们都会说好。”
“轻度自恋症候群”
70多岁的“海老大”本名赵丹涯,是小区网上论坛的活跃分子,是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的业主,也是俞的邻居。
“六七年前,身攥几个闲钱在杭城各个楼盘游逛,目的倒并不一定要买房,而是为了消磨时光。直至一天到了良渚,连廉价的茶水都未尝一口,立刻掏出一生的血本买了房。”这是海老大自述的买房故事。
本来他和太太说好,平日只在良渚文化村偶住,哪知太太一住进来立马改变主意,再不肯回市区的家。海老大恼火异常却又无可奈何。9月8日,太太交给海老大的任务是去市区购书。
村民张新宇曾在广告界做过平面设计师,在良渚文化村经营了一间茶室和亲子农庄。茶室设计别具一格,接待了不少名人。他介绍农庄的意义,植物私塾会告诉人们一些植物常识,很多小孩已经和自然离的太远,是到了回归的时候了。农庄组织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制作花生酱或者梨膏,收获劳动的喜悦。这样的空间也成为大家交流的新场所。
张新宇喜欢这里的生活,“繁华的都市常常让人感受到不安和焦躁,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内心马上宁静下来,环境很重要。”张新宇指着窗外满目的翠绿说。
位于杭州西北部的良渚文化村,吸引了许多城市移民。他们热情,不冷漠,有归属感。
从烧饼、油条开始的一天
村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业主因为在食堂里喝了一碗豆浆,吃了一根油条,于是决定购买2000万的郡西别墅。即使许多没去过良渚文化村的人,也早已听闻村民食堂的大名。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视察良渚文化村时,曾对村民食堂的烧饼油条大加赞赏,并触发了万科在物业服务上的延伸,“第五食堂”由此诞生。迄今为止,万科也是国内少有的“开食堂的开发商”。而食堂也成为了万科许多新项目的标配。
村民食堂的风格有些“复古”,随处可见70年代的痕迹。搪瓷杯、大标语。俞龙云是村民食堂的常客。据其观察,很多村里的老人可能不愿花一二十元在村民食堂吃午餐、晚饭,但早餐,食堂却可以提供单个家庭所无法满足的多样性选择。
为了方便上班族早上买早饭,良渚文化村还在工作日推出汽车食堂的服务。开车经过汽车食堂,就能买到放心油条、家乡烧饼、粢饭团、煎包、豆浆。村民食堂开业后,生意日渐火爆,用餐高峰期必须等位。在杭州万科商业与配套管理部经理沈毅晗看来,食堂存在的另一层重要含义在于,无论贫富,都可以拥有享有相同的食品安全。村民食堂目前由万科自己经营,年营业额在千万左右,基本保持盈亏平衡。
离村民食堂不远是玉鸟菜场,由古荡农贸市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经营管理。“这几乎是杭州最干净的菜市场。”俞龙云说。沈毅晗告诉记者,一些业主是在村民食堂和其它商业配套和菜市场开业后搬到村里来的。目前,良渚文化村的常住户在3000户左右。
良渚文化村的配套不止于此。春漫里商业中心“新街坊”是玉鸟流苏商街外的另一个商业中心。在这条街上,有许多业主自己经营的店铺,包括咖啡馆。在沈毅晗看来,社区商业提供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种有爱的生活,也是造有人住的房子的关键。同时新街坊也是从“配套”向“商业”转变的开始,从招商开始商铺租金就高于周边50%,商家也聚集到了60多家。
良渚文化村的随园嘉树老年公寓,是万科对老年住宅进行探索的一个试点。随园嘉树位于良渚文化村核心区,规划了575套养老公寓,及一栋颐养中心。其中颐养中心将承载特殊照顾服务、老年社区服务等功能。在公寓的功能上,万科考虑长者的需求,配备一键紧急呼叫按钮、卧室应急灯、大按键智能电话、无高差卫生间、加宽电梯间和走廊灯设施,方便长者的居住和使用。长者的公共交流空间也得到充分重视,组团的园区中央规划有包括阳光阅览室、健身房、老年大学等的长者养生休闲区。养老项目后期服务人员王玲告诉记者,最难的不是销售,而是业主陆续入住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是医疗或者保健。
亦有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在做养老地产之前,万科曾做过入户调查,村民们更希望的是将其做成服务的概念而非地产的概念。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缺乏相应的金融配套制度匹配。万科养老地产刚刚起步,但养老地产的存在,让家的概念更加完善。
相互砥砺与和谐
良渚文化村的村民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海老大是村里的名人,村民公约出自其手。2011年,海老大登录小区论坛,他自述:“当时论坛兴旺,各路好汉云集,都说文化村的好。于是信马由缰地写了‘竹径茶语村志’,不期引起了众多的反响。经诸位高人的谆谆指教,易稿四五次,最终由万科刻石而成了文化村的一撇亮色。”
即使在村民食堂的桌子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守则。一块三角形的木雕上写着:“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在小镇公共场所就餐,我们提倡自备打包餐盒。”良渚文化村也在践行垃圾分类。
2011年2月27日,《村民公约》正式发布,800多位村民参加了发布会。这份《村民公约》向3931户村民征求意见,收集3653户村民反馈,最终确定为26条。公约没有一条使用“禁止”、“不准”等生硬词语,用了“我们会”、“我们乐于”、“我们提倡”……来代替。
王石认为,对于21世纪城市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而言,像《村民公约》这样的东西很重要。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这样的村民自治,认为社区是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海老大眼里的“村志”凝聚了村民的心血,也寄寓了村民们的居住之梦。村民们多次自发在小区论坛上曝光不文明行为,比如买东西插队,同时倡导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来践行《村民公约》。他认为,“村志”的宗旨并非“避世归隐”,恰恰相反,在追求宁静、平和生活的同时,尚含进取奋争之意。
也许小区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比如,俞龙云认为竹林茶语的绿化有点“野”,需要更好的修剪和管理;海老大希望万科能帮助业主上班“拼车”。张新宇想了许久,也没说出村里还有什么不好,还需要做怎样的提升。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里。
俞龙云拖着些许疲惫的身体从机场走出,踏入了一辆出租车,行至公司门口取到自己的车。秋夜细雨敲打在玻璃上,想起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家,温暖立刻驱走寒意。
大约6年前,俞龙云在万科·良渚文化村购房。俞的妻子喜欢这里,干脆将城里的房子卖掉,彻底断了回城的念想,从此心甘情愿当起村民。
俞似乎并不在意。家对其来说是每天工作后休息的地方,妻子的感受更重要。谈及良渚文化村,俞开玩笑说,“大多数住在村里的人估计都有点轻度自恋倾向,估计他们都会说好。”
“轻度自恋症候群”
70多岁的“海老大”本名赵丹涯,是小区网上论坛的活跃分子,是良渚文化村竹径茶语的业主,也是俞的邻居。
“六七年前,身攥几个闲钱在杭城各个楼盘游逛,目的倒并不一定要买房,而是为了消磨时光。直至一天到了良渚,连廉价的茶水都未尝一口,立刻掏出一生的血本买了房。”这是海老大自述的买房故事。
本来他和太太说好,平日只在良渚文化村偶住,哪知太太一住进来立马改变主意,再不肯回市区的家。海老大恼火异常却又无可奈何。9月8日,太太交给海老大的任务是去市区购书。
村民张新宇曾在广告界做过平面设计师,在良渚文化村经营了一间茶室和亲子农庄。茶室设计别具一格,接待了不少名人。他介绍农庄的意义,植物私塾会告诉人们一些植物常识,很多小孩已经和自然离的太远,是到了回归的时候了。农庄组织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制作花生酱或者梨膏,收获劳动的喜悦。这样的空间也成为大家交流的新场所。
张新宇喜欢这里的生活,“繁华的都市常常让人感受到不安和焦躁,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内心马上宁静下来,环境很重要。”张新宇指着窗外满目的翠绿说。
位于杭州西北部的良渚文化村,吸引了许多城市移民。他们热情,不冷漠,有归属感。
从烧饼、油条开始的一天
村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业主因为在食堂里喝了一碗豆浆,吃了一根油条,于是决定购买2000万的郡西别墅。即使许多没去过良渚文化村的人,也早已听闻村民食堂的大名。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视察良渚文化村时,曾对村民食堂的烧饼油条大加赞赏,并触发了万科在物业服务上的延伸,“第五食堂”由此诞生。迄今为止,万科也是国内少有的“开食堂的开发商”。而食堂也成为了万科许多新项目的标配。
村民食堂的风格有些“复古”,随处可见70年代的痕迹。搪瓷杯、大标语。俞龙云是村民食堂的常客。据其观察,很多村里的老人可能不愿花一二十元在村民食堂吃午餐、晚饭,但早餐,食堂却可以提供单个家庭所无法满足的多样性选择。
为了方便上班族早上买早饭,良渚文化村还在工作日推出汽车食堂的服务。开车经过汽车食堂,就能买到放心油条、家乡烧饼、粢饭团、煎包、豆浆。村民食堂开业后,生意日渐火爆,用餐高峰期必须等位。在杭州万科商业与配套管理部经理沈毅晗看来,食堂存在的另一层重要含义在于,无论贫富,都可以拥有享有相同的食品安全。村民食堂目前由万科自己经营,年营业额在千万左右,基本保持盈亏平衡。
离村民食堂不远是玉鸟菜场,由古荡农贸市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经营管理。“这几乎是杭州最干净的菜市场。”俞龙云说。沈毅晗告诉记者,一些业主是在村民食堂和其它商业配套和菜市场开业后搬到村里来的。目前,良渚文化村的常住户在3000户左右。
良渚文化村的配套不止于此。春漫里商业中心“新街坊”是玉鸟流苏商街外的另一个商业中心。在这条街上,有许多业主自己经营的店铺,包括咖啡馆。在沈毅晗看来,社区商业提供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种有爱的生活,也是造有人住的房子的关键。同时新街坊也是从“配套”向“商业”转变的开始,从招商开始商铺租金就高于周边50%,商家也聚集到了60多家。
良渚文化村的随园嘉树老年公寓,是万科对老年住宅进行探索的一个试点。随园嘉树位于良渚文化村核心区,规划了575套养老公寓,及一栋颐养中心。其中颐养中心将承载特殊照顾服务、老年社区服务等功能。在公寓的功能上,万科考虑长者的需求,配备一键紧急呼叫按钮、卧室应急灯、大按键智能电话、无高差卫生间、加宽电梯间和走廊灯设施,方便长者的居住和使用。长者的公共交流空间也得到充分重视,组团的园区中央规划有包括阳光阅览室、健身房、老年大学等的长者养生休闲区。养老项目后期服务人员王玲告诉记者,最难的不是销售,而是业主陆续入住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是医疗或者保健。
亦有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在做养老地产之前,万科曾做过入户调查,村民们更希望的是将其做成服务的概念而非地产的概念。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缺乏相应的金融配套制度匹配。万科养老地产刚刚起步,但养老地产的存在,让家的概念更加完善。
相互砥砺与和谐
良渚文化村的村民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海老大是村里的名人,村民公约出自其手。2011年,海老大登录小区论坛,他自述:“当时论坛兴旺,各路好汉云集,都说文化村的好。于是信马由缰地写了‘竹径茶语村志’,不期引起了众多的反响。经诸位高人的谆谆指教,易稿四五次,最终由万科刻石而成了文化村的一撇亮色。”
即使在村民食堂的桌子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守则。一块三角形的木雕上写着:“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在小镇公共场所就餐,我们提倡自备打包餐盒。”良渚文化村也在践行垃圾分类。
2011年2月27日,《村民公约》正式发布,800多位村民参加了发布会。这份《村民公约》向3931户村民征求意见,收集3653户村民反馈,最终确定为26条。公约没有一条使用“禁止”、“不准”等生硬词语,用了“我们会”、“我们乐于”、“我们提倡”……来代替。
王石认为,对于21世纪城市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而言,像《村民公约》这样的东西很重要。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这样的村民自治,认为社区是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海老大眼里的“村志”凝聚了村民的心血,也寄寓了村民们的居住之梦。村民们多次自发在小区论坛上曝光不文明行为,比如买东西插队,同时倡导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来践行《村民公约》。他认为,“村志”的宗旨并非“避世归隐”,恰恰相反,在追求宁静、平和生活的同时,尚含进取奋争之意。
也许小区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比如,俞龙云认为竹林茶语的绿化有点“野”,需要更好的修剪和管理;海老大希望万科能帮助业主上班“拼车”。张新宇想了许久,也没说出村里还有什么不好,还需要做怎样的提升。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里。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3463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新财富夜谈互联网金融的混搭时代
下一篇:NBA样板新浪网的社交改革
·龙虎榜揭秘涨停敢死队大肆抢筹8只个股2013.10.21
·龙虎榜揭秘敢死队大肆抢筹12股抛售13股 机构抛售18股2013.10.21
·揭秘机构调高评级14只个股 最大涨幅超30%2013.10.16
·揭秘涨停板民营医院风生水起 水域改革持续活跃2013.10.21
·21家机构激战5000亿年金 保险机构抢下近半份额2013.10.17
·9只社保三季度重仓股浮出水面 友阿股份涨幅显著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