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领袖访谈汤子嘉 守业二代

发布时间:2013-10-8 10:41:00 来源:观点地产网 浏览: 【字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依托房地产行业大发展之势,朱孟依、杨国强、许家印、张力、王健林等企业家成功创业,打造出了自己的地产王国。

  转眼多年之后,怎样将企业传递给75后、80后的子女,已是第一代创始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父辈呵护下成长的第二代如何不负众望续写新篇更是一大难题。

  不过,对于汤臣集团创始人的长子汤子嘉来说,这些问题已随着父亲汤君年的去世而早早降临。

  2013年6月底,汤臣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汤子嘉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太早失去爸爸的关心是一种遗憾。另一方面,这也是逼着我成长,令我较早的接触到公司。”

  “年龄和我接近,或者稍年轻的二代企业家,现在也都逐渐进入到房地产企业中,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这些人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与此同时,汤子嘉还透露,这两年自己的心态出现较大的调整,相比最初一心求大,现在认为如何守业才是二代掌舵者最重要的责任。

  往昔

  在汤子嘉的记忆中,汤臣集团一路走过来的历程并不容易。

  “父亲出生在上海,年幼时随祖父到了香港,后来在台湾发家,又在香港收购了几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再回来上海浦东。那是在九十年代早中期,也是浦东刚刚开发的时候。”

  1952年,年仅4岁的汤君年随父离沪,定居香港。1966年在香港成立科达公司,专营墙纸、窗帘、沙发布。22岁那年,汤君年只身赴台创业,以进口窗帘布为主的“汤臣窗帘布”公司,也是在那时,汤君年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后来汤君年开始步入台湾地产界,买下台北市的龙门百货与西门町的科达百货大楼,并于上世纪80年初改制公司为汤臣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房产开发项目。

  1988至1992年间,汤君年到香港投资,收购了川河集团、永盛财务、奔达国际香港子公司等,被香港人称为“台湾帮”。还与澳门赌王何鸿燊合作,进入澳门的娱乐与地产市场。

  1992年,汤臣集团正式参加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土地招标,拿下第一个开发项目。

  “在1995年前后,我们已经在浦东投资了20亿美元,至今还在不断循环投资。”汤子嘉回忆称,在1997年前后,由于金融风暴,香港受影响非常大,同时国内投资正经历第一轮宏观调控。

  “当时,我们在香港与内地之间选择了回到中国大陆进行长远发展。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那时卖掉的香港两家上市公司以及世茂中心,如果按照总资产来衡量,留到现在价值会更高。”不过,汤氏家族并不为此感到遗憾,遗憾的是汤君年的逝去。

  “资产也只不过是数字,是多个零还是少个零的概念。”汤子嘉续称:“在这20年里,父亲不只是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国的建设发展,同时更积累了难得的经验。然而,也是在这20年里,父亲为了事业付出了健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太早失去爸爸的关心是一种遗憾。”

  守成

  此时的汤子嘉,不知是否会回想起最初介入汤臣集团事务的时候。

  那年汤子嘉18岁,由于父亲身体状况不佳,一直在美国读书的他只读了两年大学便选择回到国内,以汤臣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协理的职位,跟随在父亲身边。

  汤子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过这一段时光:父亲曾带他到浦东一片高高的芦苇荡里,并指着眼前的烂泥塘跟他描述浦东未来的景象。

  后来这些想法逐个实现,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个涉外高档商务中心、第一栋五A级涉外写字楼逐个落成,建造了浦东唯一位于市中心地段的汤臣高尔夫球场,并在周边分期建设了汤臣高尔夫别墅。2004年,汤君年突然过世,汤子嘉的角色也随之改变。

  “父亲的过世逼着我成长,令我较早的接触到公司。”汤子嘉回忆称,那时对于公司的发展、集团的未来,他有很多设想,希望企业能够慢慢壮大。

  “但这些想法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觉得一心求大并不意味着变强。”汤子嘉进一步指出:“对于民营企业的二代掌舵者,我们最大的责任应该是守业。守业不是要做大,而是怎么把基业守下来,这是我们对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责任。”

  这也就意味着,汤臣集团国内地产业务走过汤君年开创的“浦东开发第一人”的时代之后,进入了汤子嘉的守业时代。

  “作为二代企业家协会比较核心的成员,我常常会在论坛里与稍微比我年轻的企业家分享自己刚出社会时的抱负,希望自己将来一定要做成怎样,其实这是不成熟的想法。”汤子嘉表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回顾自己以前的想法和一些决策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成熟。

  “年纪大了就想求稳。”汤子嘉调侃道。

  未来

  谈及国内房地产市场,汤子嘉表示,眼下正处于需要下大决心调整的时候。

  从国家长远的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比如很多企业一边发债,一边去拿比“面包”还贵的“面粉”,这无疑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汤臣是民营企业,所以在做法上相对保守很多。汤臣集团目前的土地储备基本位于上海以及天津的核心地段。产品以中高端住宅为主,可满足未来几年的开发需要。

  “上海和天津是我们的两驾马车。”汤子嘉介绍称,位于天津和平区的津湾广场是其亲自谈下来的异地项目,将被建成6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其中包括2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十几万平方米的商业以及地下商铺。

  “当时,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也看了很多,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最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天津。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去,是因为北京一个朋友的邀请,就坐了半个小时高铁去到了天津,也由此感受到高铁建设给天津带来的众多商机。”

  汤子嘉认为,天津经济增长非常惊人,从天津房价来看,一线城市定位房价却处于三级城市水平,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一开始我们在天津打算只拿住宅,后来却连办公楼一起拿了,主要还是认为天津高标准写字楼的市场非常好。”

  “其实,我们家族在经历父亲的事情之后就变得比较‘懒’,把以前累积下来的土地做完之后,未来我们会一部分收租,一部分做土地开发,一部分买现成的物业自己持有,而且持有比例会不断增加。”

  汤子嘉介绍,这三方面将会是汤臣集团未来长远的发展策略。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专访汤臣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汤子嘉先生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一直以来,提及中国房地产的行业领袖,为众人所熟知的都是王石、任志强、潘石屹等,作为房地产行业新领袖的代表,您能否谈谈自己的感受?

  汤子嘉:其实现在地产圈的第二代逐渐在接班中。我是因为爸爸过世比较早,所以出社会早一些。其实,年龄和我接近,或者稍年轻的(二代企业家)现在也都逐渐进入到房地产企业中,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这些人会成为社会的主流。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地产圈的二代接班人之中,您是一个正面的代表,对于成长,您有怎样的体会?

  汤子嘉:汤臣集团一路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爸爸(汤君年)出生在上海,早期到了香港,后来在台湾发家,在香港收购了几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再回来上海浦东。那是在九十年代早中期,也是浦东刚刚开发的时候。

  在1995年前后,我们已经在浦东投资了20亿美元,至今还在不断循环投资。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得在1997年前后,由于金融风暴,香港受影响非常大,与此同时,国内投资正经历第一轮宏观调控。当时,我们在香港与内地之间选择了回到中国大陆进行长远发展。

  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那时卖掉的香港两家上市公司以及世茂中心,如果按照总资产来衡量,留到现在价值会更高。

  但资产也只是数字,只是多个零还是少个零的概念。而在这20年里,父亲不只是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国的建设发展,同时更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然而,也是在这20年里,父亲为了事业付出了健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太早失去爸爸的关心是一种遗憾。另一方面,这也是逼着我成长,令我较早的接触到公司。

  观点地产新媒体: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主题为“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在您看来,应如何理解“地产新力量”?“新力量”指的是什么?会为企业或者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汤子嘉:内地对于地产政策不断调整,应该还是像那句老话——“摸着石头过河”。眼下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要下大决心调整的时候。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仍有很大的市场,这也可以从侧面解答大家对房价、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的疑惑。

  观点地产新媒体:正如您所说的,土地与政府收入以及房价均有密切关系。对于房企而言,土地也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目前公司的土地储备情况如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3210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