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外资银行在华蹒跚前行

发布时间:2013-8-13 11:26: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浏览: 【字体:
  近期,汇丰、恒生、渣打、星展、东亚等外资银行陆续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受中国经济下行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等因素影响,数家外资银行在华营收和利润情况延续了2012年报中的下滑态势。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近期在个别业务发展上遇到一定的瓶颈,但整体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未来外资行在中国市场渗透的深度和广度仍会不断增强,因此前景谨慎乐观

  上半年在华利润普降

  从各家银行中报里的措辞来看,上半年外资行在华业绩下滑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息差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二是持续扩张导致支出增加。

  恒生银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中国内地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1.6%,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3%。对此,恒生银行称,这是因为内地同业拆放市场波动以及存款竞争激烈,令该行息差受压;而内地的营业利润(不含兴业银行的投资贡献)同比下跌35%,则是因为恒生中国增加长期投资令营业支出上升。

  与恒生中国类似,今年上半年,东亚中国的经营支出同比上升15%,而其净利息收入仅增长7%,导致其税前利润同比下滑1.6%。受此影响,上半年东亚中国税前利润仅占集团总额的28.1%,较去年同期的32.8%逊色不少。

  星展中报亦显示,其大中华地区(除香港外的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业务的除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7%至8200万新加坡元,主要受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32%的影响。而相比之下,星展香港和新加坡本土的业绩增长强劲,这两个地区的税前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9%和15%。

  8月6日发布中报的渣打则表示,其中国内地的资产负债管理收入疲弱及边际利润显著受压,在岸收入下跌9%。

  此外,作为在华外资行的领头羊,汇丰此次中期报告仅通报了汇丰控股集团整体营收情况,并未单列中国业务的具体数据。

  在利润下滑的同时,外资行的资产质量则由于策略及客户结构不同而出现分化。中报显示,恒生中国的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东亚中国的不良率则有所上升。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东亚中国不良资产增加,与内地经济及市场流动性相关。他预计下半年内地经济增速仍会放缓,削弱企业还款能力。

  虽然中国内地业务表现不佳,但外资行的整体盈利都可圈可点,大部分实现了10%以上的整体利润增幅,其中,中国区客户带来的跨境业务收益是集团总体收益得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渣打中报显示,除了在岸业务,大部分跨境业务收入于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开展,最后则在渣打最大的市场香港入账。一位星展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虽然星展大中华地区的表现不如香港及新加坡,但星展中国带动的跨境银行业务却推动了集团的整体利润增长。中国客户的跨境融资需求从星展香港得到满足,按会计法则记为星展香港的收入。"

  贷款增长乏力

  在坏账风险增大、跨国企业融资需求放缓以及存款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下,上半年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增长。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略有放缓。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第一季度末和2012年末分别回落0.7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分机构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与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同比多增较多,但外资银行则明显落后,上半年人民币贷款负增长9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379亿元。

  外资银行因何出现贷款负增长的局面?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指出,上半年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增长,原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从风险来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外资银行由此普遍采取保守经营策略;二是从需求来说,外资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跨国企业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部分企业推迟在华投资计划,融资需求增长放缓;三是从存款供应来看,今年上半年存款竞争比往年更激烈,加上受贷存比约束,许多外资银行的贷款增长也受到限制。

  林志民表示,如果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状态,外资行下半年贷款增长仍难乐观。

  某大型外资行华南地区高管亦表示,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上半年他所在的外资行贷款和存款双双受压:一方面大部分外资银行的客户以外资企业为主,较少涉足长期限贷款,大部分是流动性贷款,而经济不好时,外资企业倾向于收缩业务、削减投资;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揽储竞争日趋激烈,外资行机制欠灵活,无法像中资行一样用尽各种手段揽储,再受到存贷比制约,就算有贷款需求也贷不出去。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随着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令外资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贷款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而外资行网点大多设于一、二线城市,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上述原因外,外资行在华贷款增长乏力也有监管政策的影响。根据监管安排,2011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各项监管宽限安排全部结束,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实现统一。这意味着,在关键的存贷比指标上,外资银行从2012年起同样需控制在75%以内。

  存贷比指标是中国特有的银行业监管指标。在国外,鲜有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存贷比作出要求。根据存贷比的计算公式,其数值等于各项贷款总额与各项存款总额的比值。控制存贷比无外乎在分子和分母两项上想办法。一方面,增加零售存款来源,做大分母;另一方面,贷款的扩张则有所收敛。

  没有存款就很难去发放贷款。而外资银行的存款面临网点少等先天不足问题,再加上实体网点运营成本高涨,外资银行机构扩张难度变大,外资银行的存贷款增长缓慢。

  截至2012年底,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4万亿元,增长6.23%。外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43万亿元,增长7.74%,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了17.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增速6.36个百分点,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51%;各项存款余额1.43万亿元,增长7.74%,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了17.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增速6.36个百分点,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51%。

  建行在其于今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计,2013年外资银行会在存款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会通过存款利率的大幅上浮与中资银行争抢份额。二是会努力改变对公客户过分集中于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不足,加大对其他客户拓展力度,即通过加快本土化步伐,大量招聘使用本地有人脉关系的员工,努力争抢本地客户,特别是会注重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发展。三是网点的不断拓展,使部分外资银行已能够初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达到相应的密度,并辅以电子银行大力推广,会加大个人存款吸存力度,提高个人存款对全部存款的贡献度。

  零售业务策略分化

  当前,外资行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营批发业务,如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另一类则是批发和零售业务兼顾,以汇丰、花旗等为代表。在不断增长的经营支出对利润产生重要影响之时,外资银行对于零售业务尤其是网点布局的策略在今年进一步出现分化。

  "中国市场很特殊。尽管外资银行在国际化方面有优势,但中国市场特点决定了外资银行不能照搬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日本和韩国,网点覆盖重点城市,就可以搭建一个高效银行体系。"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表示。

  7月中旬,德意志银行正式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零售业务支行---北京华贸支行。目前,德银中国的一些分行仍有少量存量零售业务,只是不再开展新增业务。

  早在两年前,就有传闻称德银中国将主动退出零售业务,主攻批发业务。不过,对于外界解读,德银中国并不完全认同。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与华夏银行的战略合作参与中国的零售银行市场。通过2010年的两次增持,目前德意志银行所持华夏银行的股份已达19.99%。我们认为,这一合作模式让外资行在分享优质内资行零售网络的同时,能够把积累多年的国际零售业务经验及理念较快速地施展在一个有规模的平台上。"德银中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最为明显的例证是,华夏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早在2007年便合作推出了联名信用卡。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德银放弃自己艰难开拓零售市场业务,转而寻求通过参股的方式分享零售业务增长的收益,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其实,外资银行撤出中国零售市场早有先例。2011年12月末,苏格兰皇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全面撤出中国零售业务市场已进入尾声。在此之前,该行已与星展银行达成协议,其大部分零售客户包括员工已被星展接手。

  苏格兰皇家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该行撤出中国零售市场是公司战略审视后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其退出亚洲零售与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计划的一部分。"零售业务不是我们的长项,但中国仍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核心市场。"上述人士称,"我行对中国拥有长期承诺并在中国建立了多家非银行类金融业务平台,包括一家合资信托公司、一家合资期货公司、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及全资拥有并具内地法人资格的租赁公司。"

  零售银行是东亚中国一直以来大力拓展并重点投放资源的业务,而从去年年底开始,东亚中国已经从国内小型分行开始调整零售业务结构,欲提高整体收益。东亚中国高管在2012年年报公布后的媒体发布会上指出,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东亚银行将在发达地区规模较大的分行加强个人业务,规模较小及偏远地区的分行则集中发力企业银行业务,每年可节约5000万元成本。

  "东亚中国仅仅在规模比较小的一些分行调整了零售业务,但北京、上海或者青岛这样大中型分行的零售业务并没有受到影响。"东亚中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零售业务结构的调整,东亚中国的人均产出也会有所提升。"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外资银行对零售业务'动刀'"。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表示,外资银行在华零售业务并没有体现很强的优势,也没有给银行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部分银行调整业务也是符合内部调整的要求。随着中国银行业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化,外资银行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便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事实上,东亚中国调整零售银行业务的举动,和一些本土银行的做法不谋而合。去年以来,内地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压缩房贷,将有限的信贷资源转向中小企业贷以及小微企业贷。除政策引导外,也和此类贷款的利率明显高于房贷有关。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境内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为412家,同比增加25家,增速为6.46%,比2011年降低1.04个百分点。

  与国有商业银行动辄数万个的网点相比,目前,仅有汇丰、东亚和渣打三家外资银行网点超过100个,这一数字甚至不及四大行在上海一地的分支行数量。

  不过,那些决心继续在中国做零售的外资银行,仍然看好中国的发展机遇,未来将加紧开拓经营网点,布局呈现"双向"延伸趋势:一方面,从东部向中西部拓展;另一方面,在一些重点省份增加网点密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近期,上述三家网点过百的外资银行扩张步伐并不逊于往年---东亚中国宁波、济南分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相继开业;渣打中国则在广州开设了第100家网点;汇丰中国南宁分行、常熟支行也已顺利开业。此外,汇丰中国扬州分行将于本周正式开业,成为其在华第150家网点。

  人才瓶颈待解

  当外资银行扩张网点时,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又一大障碍。目前,进入外资银行工作正变得缺乏吸引力,外资银行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如何留住员工令不少外资银行头痛。

  普华永道去年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指出,2011年,在接受调查的41家外资银行中,13家的员工离职率达到10%-20%。有14家外资银行表示,员工离职率在20%-40%,高于2009年和2010年。

  这些外资银行普遍认为,未来几年离职率可能还会升高。尤其对于零售业务较为突出,以及已在二级市场建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正面临人员持续流失风险,员工往往被新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抢走。

  超过一半的受访外资银行认为,人才短缺会对收入增长产生"重大"或"非常重大"的影响。

  徐先生已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近10年,是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但他最近却在考虑跳槽事宜。在他看来,外资银行工作繁忙,压力大,现阶段上升空间有限。

  员工跳槽频率高,推高了银行的营运成本。同时,与中资银行相比,北上广的外资银行在户籍等隐性福利方面不具优势,这些因素导致外资银行吸引熟悉市场的本土人才加盟难度增加。

  徐先生所在外资银行处于第一梯队,因此,他有更多选择空间。徐先生表示,可能会去其他外资银行中寻求更高职位。"当然,一些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民生、浦发和兴业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徐先生认为,"相比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更稳定,职业前景更好。"

  人才流失直接降低了外资银行服务客户的水平,而优质服务正是外资银行重要卖点之一。目前,各家外资银行都在争夺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行业经验的管理人才。一家外资银行驻上海的高管说,在中国,拥有10年外资银行工作经验的双语员工能比欧洲同样的人挣得更多。

  尽管如此,许多外资银行仍在积极招兵买马。上述普华永道报告预计,该行业员工人数在2015年或将提高56%。

  上海向来是外资银行重镇,其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国内亦处于垄断地位。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宏宇在今年的2013陆家嘴论坛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在沪外资银行从业的人员达到1.84万人,占到全国外资银行从业总人数的41%。22家法人银行中超过40%的外籍员工常驻上海,金融人才的集聚有力提升了上海金融中心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差异化发展是正途

  曾几何时,在2007年外资银行正式在内地法人化后,中资银行相关人士曾大呼"狼来了"。然而,随着大部分中资银行股改成功并顺利挂牌上市,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后,这一论断似乎已经不再成立。

  "2009年,外资银行还认定其竞争对手是国内银行。到2012年,他们认定自身定位不同,要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考虑是否还要追求规模。"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表示,未来三年内,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不再追求规模、分行和网络。

  汇丰中国副行长丁国良也认为,中资银行在经营网络、客户资源、专业人才等方面都相当具有竞争力,外资银行不可能取代中资银行的网络和服务。

  这一思维上的变化前后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为破解转型困局,一些外资银行已转而寻求差异化发展,尝试推出特色服务。

  比如,渣打银行的中小企业服务、浦发硅谷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荷兰合作银行的农业信贷、北欧银行的船舶融资、澳洲银行的农业和能源金融都颇具特色。

  在监管机构看来,外资银行擅长的外汇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财富与现金管理、金融衍生品,以及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等,能够为市场引入成熟的产品和风险管理经验。

  普华永道一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认为,未来债务资本市场存在最大机会,其次是结构性产品、利率掉期和货币掉期。外资银行已将目光投向4个目标领域: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中国高净值人群呈指数式增长,使一些外资银行重新审视其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改革,将为国内进出口公司创造汇率及资产管理套利的机会。"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

  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孙敏杰认为,目前,外资银行急需通过战略转型促进下一阶段发展。转型需要提升本土化管理水平,同中资银行一样,共享国内经济发展红利。同时,外资银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经营道路。"监管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满足外资银行个性化需求。"孙敏杰表示。

  以近期外资银行界的重大事件---获批代销国内基金资格为例,我们已不难发现,外资银行在"有所不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垂涎基金代销业务已久,但他们想切割的"蛋糕"并非简单销售基金所取得收益,而是借力销售本地基金,进一步强大自己为客户服务的实力,最终能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与中资银行更注重基金代销的"量"不同,外资银行似乎更看重基金代销的"质"。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兼个人银行业务总经理朱亚明表示,目前中资银行大多采取"基金超市"的策略,而星展银行将会针对优质高端客户的具体需求,精选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走"精品化"路线。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中国区个人银行总裁安柏民则表示,代销国内基金不仅将进一步丰富渣打银行现有财富管理服务的投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渣打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选择将更加多元化,有助于渣打进一步实现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顾问的承诺。

  "未来几年,外资银行在经营策略方面的变化可能不会很大,还会继续保持稳健风格。"前述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认为,"如何控制运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国内监管体制会是重点。"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225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