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财经观察平安证券3亿元能否买来平安?

发布时间:2013-5-19 14:10: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导读]平安证券近几年屡屡与“造假”联系在一起,胜景山河、万福生科、海联讯都与其有直接联系。

平安证券近几年屡屡与“造假”联系在一起,胜景山河万福生科海联讯都与其有直接联系。此次万福生科财务造假,平安证券被处以7千万罚单,并成立了3亿元的补偿基金,看似诚意十足,实则只是一出危机公关保住保荐资格的苦肉计而已,投资者想拿回损失并不容易。而监管部门每每对违法事件以个案化处理是无法遏制造假风蔓延的,需要在制度上不断完善。

【“宅门逆子”平安证券:频频造假】

平安证券对平安集团的利润贡献不足10%,却让平安集团这两年为它操碎了心,平安集团这个家长真的需要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宅门逆子”。

粗略算来,2010年以来,平安证券保荐了将近90家公司A股上市,其中57家出现业绩变脸,另有29家公司在上市当年就出现净利润下滑。更严重的还在于频频出现严重造假问题:*ST德锦、胜景山河、万福生科、海联讯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和IPO造假上市,都与平安证券有直接联系。

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一事,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万福生科2011年9月登陆创业板,并于2012年9月19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该公司此前已承认2008-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约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约1.8亿元,虚增净利润约1.6亿元。

5月10日,证监会公布了对万福生科案处罚决定。其中,拟对保荐机构平安证券给予警告,罚没保荐收入2550万元,并处以两倍罚款,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

平安证券起初对于万福生科案采取的是遮遮掩掩虚以委蛇。只是表示公司内控环境不足,并把责任和矛头引向已经离职的高管和员工,称项目执行者存在经验和能力缺陷等等。

但如今的投资者早不是当初人傻钱多时的天真了。最终,在证监会开出史上最重投行罚单——7650万元之后,平安证券稍稍低下了“顽劣”的头:5月10日当天,平安证券也召开发布会,对投资者道歉,并宣布将以3亿元自有资金成立万福生科的补偿基金。

“坏孩子”就此学乖了?

事实上还没等万福生科案尘埃落定,平安证券又因海联讯造假惹上麻烦。2013年3月22日,海联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媒体报道称其有IPO欺诈的重大嫌疑,而保荐机构恰巧又是平安证券,海联讯因此被比作第二个万福生科,若监管层最终认定造假上市,平安证券将难逃惩罚。此案未最终认定,平安证券亦未对此作出回应。

【平安证券3亿元的算盘打得精】

按照平安证券的补偿机制,赔偿主要用于万福生科案中受害的投资者,基金规模3亿元,存续期为两个月,7月2日开始派发补偿。

但千万别以为投资者就可以顺利拿到在万福生科上的损失。按照公告,符合赔偿条件的投资者,应在6月11日23时之前完成专项补偿基金网站注册,登陆查询可获得补偿金额及计算方法,并在该时限前完成《和解承诺函》点击确认。

这意味着投资者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来确认补偿资格,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投资者可能会失去获赔资格。

甚至有人质疑,平安证券并没有披露3亿元资金的来源,而其管理层和董事会是无权调动3亿元资金,而且3亿元补偿基金也没有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因此一旦平安证券小股东恐高,司法机关会将3亿元资金查封,万福生科投资者只能眼看着两个月过去,而官司却没能了结。

但拿不到赔偿就是投资者自己的事了,平安证券的目的非常明确:保住保荐资格并尽可能减少暂停资格的时间,否则一旦暂停时间过长,必将失去大批客户。IPO窗口一旦打开,又必然与市场脱节,客户进一步流失,团队也将难以稳定,后果将是崩溃性的。

因此在这份并没有太多诚意的补偿办法面前,更多体现出来的仅仅是一种危机公关策略,甚至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钱规则”,而不是真心的道歉和赔偿。

而且这3亿元,仅仅是平安证券2012年30%左右的收入而已,对于大股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来说就更不值一提。因此这次设立赔偿基金,只能说明平安有实力,更多的是出于危机公关以及市场形象方面的考虑,尽快挽回公司声誉和形象。

事实上,对于平安证券来说,这3亿元花的非常值。此前市场多方都要求证监会吊销造假惯犯平安证券保荐业务资格,而平安证券仅拿3亿元补偿就欢呼了保留保荐业务的牌照。“三个月之后,老子照样是条好汉。”

而且这3亿元也有人买单。平安证券先赔这个钱,然后再问上市公司老板要。一次惩罚,就变成了新的生意。中介机构借机提高中介费用,继而转嫁给投资者,投资者最终又成为造假成本承担者。

还好这次万福生科没有退市,投资者总体亏损不大,否则平安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窟窿,它是否还有这个勇气先赔后追?因此,此举对后来者也不具有太大的示范效应——不是谁家都可以随便拿出3亿元来为自己的不尽责买单。

【监管层“高举轻放” 个案化处理“于市无补”】

既然平安证券劣行难改,而其家长平安集团又默不作声,就只好寄希望于证监会这个大家长来为投资者主持公道了。

此次对平安证券处以罚款和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证监会可谓“高举轻放”,刀下留人。

在海外,多数投资者权益受侵事件,都采取和解形式解决。不过在中国,由于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快速赔偿机制,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出现投资亏损后,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索赔,这往往面临耗时长、成本高、举证程序繁琐、投资者分散、诉讼结果不确定等问题。

然而面对来势汹汹,每家背后都颇具背景的造假企业,证监会往往无能为力。从2001年银广夏开始,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许多类似的案件,但却并没有引发更为根本的变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纵容了平安证券、万福生科等后来者沆瀣一气、胡作非为。

自2011年上一轮换帅后,证监会便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查处了一批内幕交易、老鼠仓、上市公司造假及信批违规案件。而从去年底开始,在更高级别监管层的主持下,中国债券市场也掀起了一轮监管风暴,引发市场震动。证监会正急于“立威”,平安证券撞到了枪口上。

一方是意欲树立从严治市的形象,一方则是要保住并尽可能地减少暂停保荐资格的时间——而外界是一直呼吁将平安证券的保荐资格取消的。最终,平安证券3亿元买来了暂时的“平安”。

在新的时期,中国监管层需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从制度上堵漏,而非在事后以个案的形式加以治理。停留在个案层面上,只会是一种浪费。这一次针对个案的赔偿能否制度化,形成一种投资者保护机制,取决于监管层的态度以及后续相关规则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结语

又一次的个案尘埃落定,而且此事看起来最后是皆大欢喜:平安证券通过3亿元补偿基金既挽回了自己的名声,又保住了宝贵的保荐资格;证监会则保持了近期强势的“从严治市”的形象;投资者也即将拿到在万福生科上的损失;万福生科也留在了A股市场上。下次呢?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9181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