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约车应向“打车APP”学学
■ 一家之言
缓解“打车难”,不只是推广电话约车,还可以充分使用微信、APP等新技术平台,形成良性竞争。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多项举措,以缓解“打车难”。比如,新增出租车调度站和扬招点,推出4小时约车承诺机制,争取在6月份之前,出台更多配套措施。
一直以来,“扫马路”是多数出租车采取的模式,也就是乘客看到显示“空车”的,即招手,而出租车则招手即停。应该说,这一模式不仅效率低、空驶率高,而且油耗高,不环保。
就此而言,改变“打车难”当从改变“扫马路”模式开始,大力推广电话预约模式,值得肯定。大家都在用APP软件打车,用微信打车了,电话叫车如何与之竞争?
电话约车,依然难掩效率不高的诟病。比如,4小时约车承诺是不是太久,解决不了急需打车的问题,而强制要求每个司机每天完成两笔电话叫车业务,是否尊重了市场规律?这都有可商榷之处。
现在,有关部门准备大面积推广电话约车,就必须总结之前的教训,而且,可以多向市场学习。近年红红火火的“打车APP”,能得到消费者极大认可,背后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所谓“打车APP”,也就是乘客手机通过免费APP软件的卫星通讯系统,查看周边的空车情况,与司机取得联系。
比如,乘客为了尽快打到车,在APP上找到对应的司机,可以加价也可以不加价,即便加价也是你情我愿。这是典型的善用价格杠杆调节供需,并无过多可以指责的地方。不过,这一市场目前鱼龙混杂,不少黑车司机也参与其中,乘客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有关部门如果真觉得这事政府应该干,那么,或许可以考虑向市场学习,拥抱新技术,推出打车APP这样的产品,实现规范化、透明化,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与此同时,还能与电话约车形成良性竞争,提高效率。
还有,“打车APP”有讨论平台,乘客和司机可以互相评价,服务不好的司机,以及爽约的乘客,都会受到暂时停用的惩罚。这一“优胜劣汰”机制,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学习吸收进来。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正在自发地解决“打车难”,这是在帮政府的忙。对此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并向市场学习。仅仅电话约车,渠道是不是过于狭窄?杭州采取的“微信叫车”模式,实践证明就比较成功。
□大白(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A22版
(新京报)
上一篇:消费公益诉讼为何只能消协做?
下一篇:旅游法能管住凤凰“圈城收费”吗
·多空主力大幅加仓 净空持仓上升2013.04.26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10股4262013.04.26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10股4262013.04.26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五大板块4262013.04.26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五大板块4262013.04.26
·节后变盘概率较大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