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华夏时报货币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3-4-11 1:33: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事实证明,如果货币部门有想法要让物价降下去,他们还就真有办法。

尽管有春节假日因素的影响,今年2月和3月的CPI都还是过于叫人意外了。这个反映物价和通胀水平的指标,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3月份数值为同比上涨2.1%,而之前2月份的数值为同比上涨3.2%。2月份的3.2%是10个月的高位,而3月份的2.1%则造成了3月到2月环比数据下降0.9%,成为过去一年来最大的单月环比降幅。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有一种分析说是猪的因素,因为在3月份的CPI构成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是2.7%,远远低于2月份的6%的涨幅,是拉动CPI回落的主力。当然更靠谱的分析还是指向了央行的动作,毕竟,2月中旬春节长假结束后,央行已经连续7周从经济中抽离流动性,不可不说这种动作抵御了通胀的压力。

当然,这种分析还是可能有问题。因为对于物价的涨跌而言,影响因素既可能来自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也有可能来自纯粹的货币因素。也就是说有一种可能性,尽管央行连续回收了流动性,但真正影响CPI回落的还是实体经济的原因,也就是经济的复苏不稳固。

如果持有这样的分析,结论就会完全相反,说明了通胀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还是增长的乏力。既然2月份通胀回升只是一个临时性反弹,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风险,那么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偏紧下去,反而应该保持中性甚至是偏宽松才对。

那么,到底是央行的适度偏紧的政策导致了CPI的回落,还是实体经济的疲软导致了CPI的回落呢?其实,现在也不需要得到一个多明确的回答,央行完全有政策空间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之前央行所做的只是微调式的从紧,整体的流动性环境依然宽松。

周小川行长上个月才说对物价上涨保持高度警惕,这个月就见到了效果,而央行仅仅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温和回笼资金而已,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疗效。

央行这种温和的货币调控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心态,那就是对物价水平的高度关注,同时对于高速的增长不再怀有热烈的期盼。只有对GDP的超高速增长不再有所求,才能把对于通胀的关注真正落到实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两者是一对矛盾关系。

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处方之一,而所有处方的出发点都只一个:不再对超高速的经济增长持有幻想,实事求是地追求有质量的增长。这一点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态中已经得到了确认。

根据报道,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对商界领袖们表示,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将寻求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及增强环保意识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不错,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上升空间依然很大,毕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是,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完全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也将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实现这些目标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如果认真“贯彻落实”了习总书记的精神,央行的货币政策恐怕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个中性甚至偏紧的态势。因为按照习惯性的动作,货币一松,所有那些不可持续的、不是那么绿色的、不是那么讲究效率甚至是产能过剩的增长就会再次冒出头来。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在接下来的十年之中,每年平均增长只要求在7.5%左右的话,2009年开始不断释放到市场中来的巨大的流动性就有一个逐渐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性的货币政策应该是一个常态。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发展和增长,来消化掉多余的流动性,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只需要根据增长的步伐相机而动就好了。

过去的十年和未来的十年,货币政策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得看经济转型的步伐如何,增长方式不同,货币政策自然也不同。

其实,在看到3月份CPI出现巨大回落,就担心经济增长不稳定,认为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再次出现的人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尽管中国股市的波动差不多和央行的流动性松紧趋于一致,但一个更加重要的资产也就是房地产却往往特立独行。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这样的资产价格泡沫央行到底需不需要警惕?理论上来看,央行的目标无非是经济的增长与物价的稳定,资产价格似乎不应该是央行的调控标的,但是资产价格尤其是楼市价格还是可以给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个醒的。

有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如果把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股价的价格波动,加上CPI的价格波动,合成一个更加全面的价格指数的话,这个指数的波动从这些年的走势来看,要比CPI的波动大得多,而且似乎存在一个先行指标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先出现大幅上涨之后,CPI才会在随后出现上涨。

假如这种资产价格和普通物价的联动关系依然存在,那么只要楼市泡沫不消,CPI就永远别想真正得到控制。货币政策,对此不可不察。

(作者为本报编委)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