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第一财经日报改善中企形象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3-3-27 2:12: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这片美丽的大陆再一次受到国人的热切关注。近年来,中非之间各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入,自然也包括经济、商业方面。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额在持续增大。在非洲大陆的不少国家,皆可看见中国企业活跃的身影。

总体来说,中企在非洲,呈现的是互惠互利的局面。中非人民在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各有收获。不过,亦有少数中企在非洲表现不佳,以致给中企的整体形象造成损害。虐待工人、卷入腐败事件等问题的间或出现,犹如一粒老鼠屎差点坏了一锅粥。个别中企和东道国在环保、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处理,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友谊。改善部分中企在非洲的形象,着实是个严肃而现实的课题。

企业的形象不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尤其在异域他乡经营发展,若缺少起码的形象,很可能对投资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个别中企甚至曾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出现过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当然,有些国家政局不太稳定,经营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中企,但在有些风波中,中企的部分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

谈及在非洲开发投资的中企形象,大抵有三个维度。一是底线维度,即企业必须遵纪守法,尊重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二是商业伦理维度,尊重企业的本质,倡导互惠互利原则;三是担当“民间大使”的维度,鼓励中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等,在不同国家中各有区别,但中企把握住了这三个维度,基本上就能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非洲是一个古老的大陆,有着漫长的历史。比之中国,在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较大。所谓尊重当地的法律和生活习俗,从小处说,就是入乡随俗,从大处讲,就是一定要尊重他国的法律规则,尤其是不可随意卷入他国内部的政治冲突中。涉及到环保等关乎子孙未来的领域,也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像爱护自己家园一样爱护别人的家园。唯有如此,中企和东道国民众间的相处,才会步入和睦、融洽的境地。

商业伦理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在一种和谐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商业秩序之下,商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产业与服务,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中企在国内经营是如此,在海外经营亦是如此。一些企业在国内发展,颇有“草莽生长”的意味,出现了很多问题。倘若中企在非洲的发展,亦有类似的情形,则出现问题也是必然。企业形象的破坏,需要从自身根子上找原因。

如果说商业的基本伦理守护着一个企业基础的价值准则,则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基本伦理之上,传递着更多、更深的价值期许。中非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彼此有着较强的认同感,这有利于中企在非洲的投资与发展。但友谊需要维护,也需要经营。倘若中企能够在恪守底线维度和商业伦理的同时,更多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东道国的公益事业中,则能够产生正能量,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在更深的意义上,这种正面的形象,也是以“民间大使”的角色充当一个管道,促进双方之间的情谊。

中非两个经济体之间互补性很强,非洲大陆充满了商业机会,种种商业前景吸引着不少中国企业,试图在这片热土上有所作为。有机会是一回事,能否把握机会是另一回事。而能否可持续地把握机会,则是更高的境界。有位外交官说得好,中企在非洲发展“不搞一锤子买卖”,在战略上不能让机会主义的观念所占据,而是要切实改善形象,诚实发展。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