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油价放开将是痛苦的过程
应该说,国家发改委2月7日晚决定于次日零时上调汽、柴油价格的决定并非武断、轻率之举。其有关负责人表示,被作为国内油价标杆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日的价格变化已满足国内成品油调价的边界条件,但考虑到元宵节即将到来,因而适当推迟了调价的时间。
油价既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又会影响到很多领域的生产成本与企业决策,再结合春节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可以说充分考虑油价上调可能带来的情绪影响,并没有错。但遗憾的是这次上调又恰好碰上国际油价转头下跌,中国台湾则于同日下调油价,两相对比,调价主管机关就难免再次遭受民间的讥嘲。这幅鲜明的画面一印入人们的脑海,再细致的解释也难以唤回听众的耐心,留下的只有铺天盖地的对“垄断”、“管制”的痛斥。于是,发改委的“政治考虑”就如同回旋镖一样反伤自身,“无事不政治”的逻辑最终收获的仍是政治上的苦果。
但事实上,自从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于2008年底确定并于次年实施以来,类似的尴尬场景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吗?就拿去年同样是春节后、即3月20日的调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来说,当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虽然调价幅度较高,但其实政府已适当控制上涨幅度,否则按照定价标准计算还会更高。但民众对这番“已经手下留情”的表态并不领情,依然怨声四起。与此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这备受争议的“两桶油”也啧有烦言,在许多场合抱怨国内成品油价格太低,“与国际市场接轨不够”,其炼油业务一直在亏损。于是成品油调价就变成了一场所有玩家都觉得不快乐的游戏。
但如暂时撇开这种种抱怨、争吵所制造的情绪性迷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关键的真问题却很少被提及,那就是,如果按照真实的供求关系衡量,中国目前对成品油的政府定价到底是偏低还是偏高?如果放在2008年底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之前的几年,可以说学界多数人都有共识,就是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不够,政府定价偏低产生抑制供给刺激需求的效果,造成国内外市场的油价倒挂,很多地方出现“油荒”。而2008年底确定的新定价机制也正是在这一情况的刺激下出台的,其核心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但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一调价过程基本上是“涨多跌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该机制本身的特征,如调价周期有关),所以成品油价格的总变化趋势是上涨,至于是否已经弥补了过去的差距而“与国际接轨”,则众说纷纭。
由于国际油价也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很多人的衡量方法是和美国油价相比,算出中国成品油价格已高于美国,但也有专家表示,按扣除税费之后的“裸价”比较,中国油价还是偏低的。(如果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油价偏低应该没有异议。)当然这个算法有一个问题:中国同时是个产油国,相当大比例的原油不依赖进口,用国际油价的标准衡量这一部分是人为拉高油价。不过最终的问题还是,在不放开价格管制、实行自由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合理”的价格水平是算不出来的,但不论如何,中国油价依然偏低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
同样可以确定的是,“不管”了并不意味着就会“不涨”了,尽管民众现在怨声连天,但真正价格放开之后未必油价会下跌,而且考虑到过去中国实行低油价政策的历史以及国际油价变化的大趋势,应该说上涨的可能性居多。当然话说回来,老百姓也未必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人们会逐渐习惯对变化莫测的市场价格安之若素,而由一个政府机构来指定价格,即使它可能是在实行人为低价,也会被认为背后其实有猫腻。但很重要的是,老百姓接受这一点的前提是,存在各方面都公平自由的市场,只是价格放开是不够的。
一个当前被隐藏的事实是,成品油如果真的实行市场化定价,在中国现实的市场环境中,未必对“两桶油”不利,这从其对政府定价持续不断地抱怨、试图摆脱这种束缚中就能看得出来。当前中国的成品油定价并非垄断企业定价,而是行政定价或者“半市场”定价。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垄断主要体现在其对产业链和市场的垄断,而不是价格垄断。但如果放开由企业定价,可以想象,“两桶油”至少短期内会利用对渠道和市场的控制而通过定价方式收取垄断利润。而因为投资石油产业对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太高,由于现有制度性障碍的残余影响,目前处于弱势的民营油企很难对这种垄断形成实质性挑战。事实上,这种涨价的前景也是政府考虑“维稳”需求而不愿看到的,所以现在的定价机制虽然尴尬,却不过是受制于各方条件而达成的博弈结果而已。
所以笔者并不乐观地认为,只要解除了价格管制,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至少需要与石油进口、加工、冶炼、销售各个环节上的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企竞争相配合,在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后才能开放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定价机制,例如缩短调价周期、提高机制透明度等等。不用猜,这种定价机制继续存在的必然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满意”的尴尬会继续。如果说这一结论令人痛苦的话,这不过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诸多阵痛的表现之一而已。换句话说,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继续吞下去的尴尬。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评论版主编)
(华夏时报)
上一篇:21世纪经济报道公积金政策需要系统性改革
下一篇:朱海斌未来数月或现楼市政策重要窗口期
·行情性质决定后市反弹并不平坦2013.02.28
·长阳反弹,考验重要阻力位2013.02.28
·深刻理解二月收官中阳 执行既定策略——2月28日盘后日2013.02.28
·调整完成后又见翻倍潜质股2013.02.28
·许君浩明日是走是留?2013.02.28
·一切早在预料中!不久就可见分晓!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