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是“印出来的”还是“炒出来的”?
高房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抛出这个引人思考的问题。他的观点是,与其说高房价是“印出来的”,不如说是“炒出来的”。盛从学理和实践分析,货币供应量与房价上涨并不总保持一致,他的结论是,房价并不决定于货币供应量,而决定于房地产供求关系。
换句话说,抑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价格的有效方法,应该是改善该产品的供求关系,而非去寻找货币根源,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目标之一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而非任何单一一种特定商品价格的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盛松成作为央行官员的特殊身份,很容易让外界揣测其是否在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辩解,这对于早已潜移默化接受中国“货币超发”现实的民众而言,接受起来无疑有难度。
反对者恰恰抓住了这一“死穴”,有体制内经济学家甚至在微博上直接斥其为“掩耳盗铃”;然而,反对者的言论也忽略了一条基本事实,那就是盛松成本人并没有否认货币供应与房价之间存在的关联,文章中也有相当篇幅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单一商品价格(包括房价)之间存在的高关联度。
盛认为,可以把单一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与通胀率相等的那一部分是货币因素,而超出通胀率的那一部分则是非货币因素。“当某一商品价格的涨幅远高于通胀率时,货币总量的调节对该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
这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判断。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盛松成的观点是货币供应并不是单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这并没有错。回到前面,为什么人们会觉得高房价是央行“印钞机”印出来的呢?
如果我们站在金融的角度,观察房地产行业,会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除了贷款之外,地产价格乘以开发面积,即房地产市值相关度最高的指标是M2。
过去十年,在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之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机理早已被市场所熟知——“人民币升值——外汇占款激增——通胀压力上升”,外汇占款激增导致的大规模基础货币投放,需要有足够的投资渠道。
换句话说,这么多年大规模的货币发行,房地产成为吸收货币很重要的投资品种。房地产投资成为吸纳通胀压力的主要通道。
这背后恰是资本投资渠道过窄的现实国情。如果将国民经济分成两大部门:可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可贸易品某种程度上是全球统一定价,通货膨胀吸收不了,这样通货膨胀的压力就积聚在非贸易品,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
也就是说,货币投资渠道不畅,再加上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的通胀预期刺激了民众更多的住房投资行为,从而扭曲了供求关系。
多年前,经济学家余永定就曾警示过中国房地产投资速度过快,在GDP中所占比例太高的问题。“日本在房地产投资最旺盛的时期,房地产投资在GDP当中的投资不到8%,而中国一般是10%以上。”
投资渠道不畅的背后,则是我国民营资本投资范围受到较多约束,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能源等高收益行业;同时,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严格的资本管制也限制了国内资金的“出路”。
这恰是中国M2突破百万亿之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抉择难题,换句话说,改进货币投资渠道,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走出去,亦成为中央银行的必然选择。另外,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也是题中之义。
从此种意义而言,通过拧紧货币水龙头来抑制房价的做法,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正如盛松成所言,“当物价总水平并不很高而某一商品价格的涨幅较大时,紧缩货币未必能抑制该商品的价格,反而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伤害实体经济,因为紧缩货币会抑制总需求,而不能直接抑制对某一商品的需求。”
破解高房价的出路仍然需要从“供求关系”上做文章。房地产调控至少应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央行需要有效的结构性信贷政策加以调控房价,当然,货币和信贷的口子也不能随便动,历次调控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旦信贷调控松动,房价必然上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同时必须花很大力气抑制通货膨胀,如果说通货膨胀失去控制,那么房地产就成为了老百姓保值重要的手段。这里不仅是老百姓,巨量投资和投机资金涌入房地产,造成的后果更加可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zhengfu/12186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李宁财政部开出“税改”大单 房产税最敏感
下一篇:任泽平制造业发展符合规律 内部优化是趋势
·8月12日买盘最强劲的20只股2013.08.12
·8月12日卖盘最强劲的20只股2013.08.12
·8月12日超级买入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8.12
·8月12日换手率最大的20只股2013.08.12
·8月12日超级卖出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8.12
·透视户均持股市值 资金最青睐前10股曝光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