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熔盛重工“调结构”的三重挑战
最近,熔盛重工(01101.HK)遭遇员工围堵厂门讨薪,并引发出“钱荒”等一系列传闻,公司随后紧急停牌,尽管大股东张志熔承诺提供2亿元的免息贷款,帮上市公司纾困,但复牌后股价仍狂跌16%,这显示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看淡。
熔盛重工曾经是“三结合”的样板。民间资本的敏锐嗅觉,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以及国企高管的价值重估,这三者在2005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江苏如皋的一片滩涂地上催生了这家员工数量最高达2.8万人的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也被视为民企效率、活力的象征,挑战体量庞大的国有资本,至2010年上市时,手持订单量已经超过两家央企造船集团,居全球第五、中国第一,如此骄人的成绩令人侧目。可如今,这家公司的资金链条紧绷,员工裁汰过半,股价跌跌不休,熔盛重工早已风光不再。
为了给投资者打气,熔盛重工再次重申了“转型升级”的策略,即成为一家服务于能源企业的综合性重工企业,言外之意是加速发展海洋工程板块。作为航运业的关联产业,造船业也是强周期行业,这被认为是此次熔盛重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熔盛重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强在造船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做过多家大型造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2010年时他就提出,希望5年后造船板块在业务构成中所占比例要降到50%左右,余下的三大板块海洋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也要达到50%,以对冲造船业的“周期性”的难题。而从2012年的年报可以看出,造船业务仍贡献了95%的应收,而海洋工程板块的收入为零,显然,这几年来,熔盛重工的“调结构”没有显著的成效。
对熔盛重工而言,“调结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挑战是造船业的“去产能化”。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风险,也是一种全球现象,中国造船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熔盛重工更是如此,给员工“放假”也是迫不得已。目前熔盛重工手持订单仍为中国第一,尽管常被用以炫耀,但在当下并非企业之福,这占用了企业资金,分散了管理精力,加重了转型的难度。特别是熔盛重工目前手持大量的干散货船以及超大型矿砂船,前者市场凄风惨雨,后者因遭中国船东的抵制而难以入港,这都给订单的履行增添不确定性。
第二大挑战是修复与中海油的关系。去年七八月份,在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的最关键时刻,爆出了张志熔内幕交易案,这引起了中海油高层的震怒,尽管事后张志熔以认罚1400万美元选择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解,但这极大损害了与中海油的关系。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工设备需求方,也曾是熔盛重工的大客户,内幕交易案以来,中海油再未向熔盛重工下过海工设备的订单。熔盛重工目前的海工订单,船东均为海外客户,修复与中海油的关系,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有一大挑战是海工产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很多人认为造船业属于低毛利的传统产业,而海工是高技术含量、高毛利的朝阳产业,很多造船企业纷纷转型,可这并不意味着海工板块都是赚钱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中集集团(000039.SZ),2009年中集集团17亿美元全资收购烟台莱佛士,转战海工,尽管中集集团寄予厚望,但烟台莱佛士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2010年起连续亏损三年,亏损总额达27亿元,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况且海工产业是能源行业的关联产业,也有较强的周期性,如何抵抗海工产业的周期性,其难度也许不亚于现在对抗造船产业的周期性。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11344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杨国英IPO暂停重启的“二重错”
下一篇:程实美国银行业何以强势复苏
·追问上半年十大暴跌股董秘们哑口无言2013.07.15
·本周解禁市值年内最高 九成多为农业银行2013.07.15
·智能穿戴 7只概念股俘获五机构逾百亿2013.07.15
·中报寻宝大幕拉开 7只个股争夺市场眼球2013.07.15
·农业银行2586亿限售股明解禁2013.07.15
·创业板中报预告收官 过半公司业绩预喜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