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 构建和谐社会
文/山东省蓬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张永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有9亿多农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和谐的关键在于农民是否能够增收。而目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势在必行。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土壤气候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现在要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发挥各地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加速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沿海地区要尽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中部地区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经营,把粮食产业做优;要强化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优质专用和无公害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西部地区要加大发展还林(草)步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在搞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把广种薄收的农田和山坡地退出来,封山绿化,植树种草。这样,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发挥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多样的优势,有利于使西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十分重要。从这几年实际看,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是贷款的条件、金额等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农村资金总量不足,流失严重,造成其对农业增收的功能减弱,对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目前,农村的小额贷款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探索实行“个人信用”贷款,确保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融通资金,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加大农业支持力度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一直处于负保护状态,农业的弱质性及其基础地位要求加强农业保护。中国入世后,对农业的保护必须符合WTO规则,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合理进行农业支持。
首先,强化农业收入支持。农业收入支持可分为直接收入支持与间接收入支持,直接支持措施主要是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如灾害补贴、差额补贴、农业保险计划、产品储备补贴等;间接支持措施包括农业优惠及贴息贷款,提供投入(化肥、农药、运输等)补贴。“绿箱”政策没有限制粮油储备补贴、国内粮油消费补贴、灾害补贴、收入安全计划、农业保险等收入支持政策,因此,可通过收入支持来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大中型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支持系统。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再次,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快地税体系建设,实行费改税;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精兵简政,加强政府机构反腐败工作;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做到财务公开、财政公开、民主理财。
实行积极农业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我国解决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在加入WTO的情况下,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主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信息、产前产后服务以及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等基础条件来进行。通过项目投入,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可以使部分投资通过农民出工等形式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国家还应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农民最缺少购买力,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比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保障,使农村增产不增收,而另一方面,对农业的补贴,只能短期有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让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可借鉴欧美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经验,调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要特别重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化解农民就业矛盾,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调整国内支持政策,总的原则是支持总量和水平要提高,要着眼建立稳定而有效率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同时调整支持结构,调整农村税赋政策;还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计。在中央、地方财政中设立农民就业培训专项基金,用来启动、加强和落实农民培训工作。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组织实施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有9亿多农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和谐的关键在于农民是否能够增收。而目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势在必行。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土壤气候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现在要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发挥各地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加速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沿海地区要尽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中部地区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经营,把粮食产业做优;要强化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优质专用和无公害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西部地区要加大发展还林(草)步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在搞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把广种薄收的农田和山坡地退出来,封山绿化,植树种草。这样,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发挥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多样的优势,有利于使西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十分重要。从这几年实际看,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是贷款的条件、金额等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农村资金总量不足,流失严重,造成其对农业增收的功能减弱,对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目前,农村的小额贷款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金额,探索实行“个人信用”贷款,确保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融通资金,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加大农业支持力度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一直处于负保护状态,农业的弱质性及其基础地位要求加强农业保护。中国入世后,对农业的保护必须符合WTO规则,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合理进行农业支持。
首先,强化农业收入支持。农业收入支持可分为直接收入支持与间接收入支持,直接支持措施主要是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如灾害补贴、差额补贴、农业保险计划、产品储备补贴等;间接支持措施包括农业优惠及贴息贷款,提供投入(化肥、农药、运输等)补贴。“绿箱”政策没有限制粮油储备补贴、国内粮油消费补贴、灾害补贴、收入安全计划、农业保险等收入支持政策,因此,可通过收入支持来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大中型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支持系统。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再次,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快地税体系建设,实行费改税;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精兵简政,加强政府机构反腐败工作;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做到财务公开、财政公开、民主理财。
实行积极农业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我国解决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在加入WTO的情况下,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主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信息、产前产后服务以及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等基础条件来进行。通过项目投入,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可以使部分投资通过农民出工等形式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国家还应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农民最缺少购买力,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比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保障,使农村增产不增收,而另一方面,对农业的补贴,只能短期有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让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可借鉴欧美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经验,调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要特别重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化解农民就业矛盾,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调整国内支持政策,总的原则是支持总量和水平要提高,要着眼建立稳定而有效率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同时调整支持结构,调整农村税赋政策;还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计。在中央、地方财政中设立农民就业培训专项基金,用来启动、加强和落实农民培训工作。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组织实施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9933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增加农民收入 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收入
上一篇:建设三峡库区明珠 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下一篇:用实干解决就业难
·五月“知情人”趁势出逃 十大“弃儿股”解密2013.06.05
·60亿产业资本出逃 创业板牛途迷茫2013.06.05
·41只牛股年内涨幅超100% 逾三成中报业绩预喜2013.06.05
·7只次新股净利降幅超五成 国信证券“独中四元”2013.06.05
·18罗汉股价逆市登天 地产板块春光乍现2013.06.05
·半年报行情预演 警惕业绩变脸股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