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多重努力

发布时间:2013-5-14 14:1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增加债务推动GDP不可持续,户籍改革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回报

  这是一场思想观点的集中分享,第18届年度里昂证券中国投资论坛于5月1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里昂证券17位优秀分析师一个接一个地与北京的媒体同仁们分享着一年一度的观点与报告。在这其中,有关中国债务问题、户口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回报话题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中国债务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点?

  虽然外界对中国的债务危机一直抱有较为悲观的看法,而且现在惠誉和穆迪已经降低了中国评级,“但是我想采取一种比较平衡的观点。”这是里昂证券中国内地及香港策略研究部主管张耀昌开场表达的观点。

  在张耀昌看来,中国债务与GDP比重已经达到了100%以上,2015年将达到245%,数据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

  在他看来,中国保持7%的增长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保持这个增速到底成本是什么样,需要借多少债。实际上中国现在是借债成瘾了。与中国通过借债推动经济增长相比,其他国家都在印钞票。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新的债务比2011年的时候增长了一倍,实际上中国GDP增长是靠债务来支撑的。现在如果还按这个速度在增长的话,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即使借更多的债,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并不是债一直都那么高, 2002—2008年的时候债务占GDP比重比较稳定,只是过去四年增长非常快。和日本、美国相比,中国的债务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的。

  张耀昌认为,中国债务水平现在达到了历史的高点,穆迪的预测和标普的预测也都认为中国债务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靠增加债务推动GDP是不可持续的

  “靠巨大债务推动的GDP是不可持续的。”这个观点是张耀昌所强调的。

  从宏观面看,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处于中间位置。同时,张耀昌认为,中国的家庭借款还是优良资产,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地方政府以及公司和国有企业借款的健康状况。

  再看一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跟财政的比率是100%,并不是很糟糕。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违约风险,土地出售获得利润减少,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收入也减少了,这个风险在不断抬头,不过地方政府的债务还是可以控制的。

  户口改革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回报

  里昂证券中国宏观策略分析师罗福万以户口改革为切入口谈中国经济的增长回报令大家有些新奇。因为户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历史问题,改革的成本巨大,牵涉到方方面面。有意思的是,罗福万从中看到其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长久回报。

  罗福万说,首先这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昂贵的问题,一些中国的官员预测,目前户口改革,已经知道的有2亿多人在城市当中没有户口,如果要给他们教育、医院、住房的社会保障,要给每个人16000美元的资金支出。现在中国政府开始往这个方向走,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但这仍旧是一个非常大而且是非常昂贵的挑战。

  在他看来,关键是谁为此买单,1/3的户口改革成本将来自于中国政府。现在正在给养老金做贡献的人即将买很大的一部分单,同时也将给公司带来更多成本。

  尽管如此,罗福万仍认为,户口体制的改革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回报,而不仅仅是成本,那就是它也会对中国的增长带来贡献。

  为什么呢?首先现在中国工作人口数量在下降,目前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几十年繁荣的人口红利很快会变成负的,而户口改革有可能带来更多城市地区的工作人口,根据一个研究发现,农民工只在城市里呆7年的时间,他到35岁的时候就会回去,而且他们没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如果户口改革意味着这些人能永久留在城市的话,城市人口明显将会增加。

  其次,如果户口开放,就会获得更多的受过好的教育以及市场力更高的工作群体,目前这些农民工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影响他们的孩子,如果户口体制不改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成为社会的问题。以美国为例,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失业率远远高于有大学文凭的人,所以说,让农民工的孩子也有教育的机会,将带来一个更加有创新力、更加有生产力的劳动大军。一些例子也表明,如果将临时工变成永久工,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将提高25%,次品率会降低30%。这就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从而起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改革户口体制也会带来中国公司的生产力的提高,比如说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现在工人的流失率特别高,比如说像富士通这样的一些企业,非常头疼的就是农民可能每年要回家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户口改变的话,这一切都迎刃而解。这时候农民工会更愿意留在城市当中,更愿意在城市当中承担更长久的工作。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8945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