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外需回暖“呼声一片” 趋势有待观察

发布时间:2013-5-6 10:1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回暖似乎成为第113届广交会的一个亮点。参展企业普遍反映,前来咨询和洽谈的采购商明显多于第112届广交会,显示外部需求回暖;虽然不少企业表示信心满满,但也坦言受近期汇率波动影响,采购商下单意愿趋于谨慎,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不同行业冷暖不一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猛增18.4%,而具有贸易风向标意义的广交会今年的成交情况无疑能更好地反应未来半年的进出口情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广交会一期机电产品累计成交额184.6亿美元,较上年春交会同比下降1.8%;而广交会二期轻工工艺馆成交总结显示,客商总体数量回升,但采购主力欧美客商仍无明显增加。截至4月25日,成交总金额较上届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但比第111届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

  同时数据显示,到会采购商数量、质量均有明显提升,采购商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满意度也逐渐提升,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产品保持增势,五金、建材、卫浴产品成交增长显著,分别比上届上涨15.67%、15.7%和14.1%。

  一般认为,春交会数据对比上年春交会数据更能准确反映形势。

  “从会客商的数量来看,113届广交会客商与去年同期春交会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此次广交会的收获并不相同。”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广交会大企业、大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表现较好,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表现却并不乐观。

  本报记者连日在广交会的采访也显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冷暖不一。一些品牌大企业和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回暖比较明显,美国市场和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恢复较好,而欧洲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依然低迷。这也显示出当前外贸复苏基础依然不稳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现状。

  “相比第112届广交会,来自国外的客商数量出现了回升势头,但是增长的客商更多是来自于新兴市场,如南美、非洲,来自北美及欧洲的客商仍基本持平,他们出手采购的姿态也变得更为谨慎。”一位广交会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与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是息息相关的。

  “今年回暖趋势还是比较明显,虽然美国的增长不像东盟、南非这些市场增长那么快,但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环球市场集团市场总监魏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欧盟虽然还处于波动状态,但形势相对以往也缓和很多,加上新兴市场日益活跃,这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机遇。

  判定回暖为时尚早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虽然触底回升,但总体仍不容乐观,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仍时有发生,“中国制造”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客商和部分行业成交量的回暖并不足以说明整体外贸形势的好转。

  来自广交会江苏交易团的调查显示,多家企业反映,本届广交会人流量较上届明显增多,来自中东、俄罗斯、土耳其、南美、东南亚等地的采购商增长较多,但下单意愿强烈的客户增长缓慢。近七成企业表示出口形势仍然严峻,而同行竞争更激烈。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采购商下单谨慎且压价现象普遍。成交以小额订单为主,近五成企业反映订单与上届持平,近三成有所增长,近二成出现下降。

  魏涛表示,今年外贸应该是整体呈企稳上升的趋势,但估计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一方面美国市场已经逐渐回暖了,欧洲的形势也缓和了不少,新兴市场表现非常活跃,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很多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从研发创新等角度入手转型升级。”

  而郭凡礼认为,此时下论广交会成交现回暖迹象仍然过早。

  “2013年全球经济仍不容乐观,外贸形势好转并不会在此次出现。一方面欧洲经济提振乏力制约着外贸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也制约着“中国制造”的出口。此外,不断上升的人民币,更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其外贸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自身转变是突围之道

  记者发现,在此次广交会上,那些注重品牌运作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更能取得客商的青睐,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实现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企业的选择。

  “当前外贸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首先,不断上涨的用工成本,推高了产品的价格;其次,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再次,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外贸需求持续不振;接着国际厂家逐渐转移工厂,国内产品面对来自东南亚的竞争日渐激烈;最后,低准入门槛以及低附加价值引起同质化竞争激烈,也让外贸企业倍感压力。”郭凡礼认为,现在外贸企业出现产品同质化、激烈的价格竞争的现象,与较低行业准入门槛和企业战略定位都有关系。

  “国内企业主要优势还是停留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而非技术、品牌和渠道上。大部分制造企业从事贴牌加工生产,单纯模仿、组装,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体系的低端位置,在跨国公司研发和品牌经营两端的挤压下,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利润率极低。”魏涛认为,缺乏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少,这不仅使得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而且还付出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同时过分注重生产,忽视微笑曲线一端的经销渠道,也使得国内企业无法掌握产业链上的定价权。

  “若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要在产品、渠道、服务、价格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其中加强研发、提升技术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郭凡礼建议,切入细分市场、差异化的竞争也是企业应对价格战的有效方式。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8499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