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要放活
会议提出7大举措
1力争农业丰收,抓好夏季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实施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防控。
2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增加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进口,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境外投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3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要商品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4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5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6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7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据新华社电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国内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和进出口较快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失业率维持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宏观政策要稳微观要放活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稳中求好、稳中求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求着力释放内需潜力
会议提出,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解读
A 稳住宏观实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任务依然繁重,稳住宏观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从目前看实现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会很大,但也说明了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切忌猛踩油门和猛转方向,以免转方式和调结构目标落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张立群认为,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风险点,包括房价持续上涨、消费和投资领域出现波动等,我们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控,也有实现稳增长的条件。
稳增长不是消极求稳。庄健说,提出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是要在稳增长的同时,结合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目标,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协调推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B 放活微观让社会和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既要解决经济稳增长问题,还要兼顾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比较优势,这要求从微观政策发力,使微观主体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冯飞说。
张立群强调,放活微观,要求政府松绑,向市场和社会让位,把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
会议提出,要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这释放了更加积极的市场信号,为企业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轻税负吃了‘定心丸’。”张立群说。
冯飞说,当前微观主体发展面临体制机制矛盾,还有很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会议提出,要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专家认为,微观政策放活还体现在对消费潜力的释放上。比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开发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实现。
C 托底社会为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掩盖一些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有所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社会政策托底具有很强现实意义。这要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守住民生底线。
庄健说,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方能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等。
许光建说:“社会政策托底,意味着财政花在民生上的钱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有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努力。”据新华社
1力争农业丰收,抓好夏季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实施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防控。
2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增加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进口,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境外投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3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要商品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4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5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6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7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据新华社电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国内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和进出口较快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失业率维持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宏观政策要稳微观要放活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稳中求好、稳中求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求着力释放内需潜力
会议提出,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解读
A 稳住宏观实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任务依然繁重,稳住宏观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从目前看实现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会很大,但也说明了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切忌猛踩油门和猛转方向,以免转方式和调结构目标落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张立群认为,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风险点,包括房价持续上涨、消费和投资领域出现波动等,我们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控,也有实现稳增长的条件。
稳增长不是消极求稳。庄健说,提出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是要在稳增长的同时,结合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目标,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协调推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B 放活微观让社会和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既要解决经济稳增长问题,还要兼顾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比较优势,这要求从微观政策发力,使微观主体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冯飞说。
张立群强调,放活微观,要求政府松绑,向市场和社会让位,把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
会议提出,要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这释放了更加积极的市场信号,为企业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轻税负吃了‘定心丸’。”张立群说。
冯飞说,当前微观主体发展面临体制机制矛盾,还有很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会议提出,要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专家认为,微观政策放活还体现在对消费潜力的释放上。比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开发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实现。
C 托底社会为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掩盖一些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有所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社会政策托底具有很强现实意义。这要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守住民生底线。
庄健说,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方能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等。
许光建说:“社会政策托底,意味着财政花在民生上的钱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有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努力。”据新华社
标签:中央政治局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要放活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国经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
上一篇:是否调整退休年龄人社部将稳慎研究
下一篇:宏观要稳住 微观要放活
·快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2013.04.25
·快讯外管局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2013.04.25
·专栏房地产贷款激增 企业贷款增速却放慢2013.04.25
·人社部正参与制定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2013.04.26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外资投行看好中国经济2013.04.26
·资本项下千亿美元顺差背后资本流入压力大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