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经历汶川地震的人们遇震不再慌乱

发布时间:2013-4-22 6:34:00 来源:证券时报 【字体:
证券时报记者直击四川芦山地震那一刻——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 颜金成 何顺岗

  4月20日,周六,清晨8点。
  这个时候,很多人还在享受周末的懒觉,很多人虽然已经醒来,头脑却还未完全清醒。当时,证券时报记者住在成都南部双流县的一栋18层大楼顶层——成都市离震区最近的地方。
  在平时习惯设置的8点钟的闹钟刚过几分钟,大楼突然传出嗡嗡声,听起来更像是隔壁邻居在搞装修。这个猜测刚从脑海里飘过,与记者同住的朋友就突然大吼,“是地震!快跑!”
  朋友拉开房门,“哗!哗!哗!”,走廊里天花板与墙体积压的声音一下子占据了脑海。地震已经确定无疑了。
  记者和朋友都没经历过汶川地震,更无系统的地震经验,在18楼,我们只是知道不能坐电梯,却错误地选择了跑楼梯。由于平时从没走过楼梯,朋友并不知道楼梯的确切位置,匆忙间,他拉开的一扇门里面居然全部是电表!这是一个电表间。在电表间的右侧,是楼梯,虽然脑海里一直在想,“18楼下去,真还来得及吗?”但本能驱使我们不断地往楼梯下面奔跑。
  一直跑到10楼下面,开始看到有其他的住户了,与记者和朋友相比,他们显得要冷静很多。老人扶着楼梯稳步移动,妇女抱着小孩急匆匆地往下走,虽然每一个人的动作都很快,却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尖叫、大喊。整个楼梯间只听见脚步声,及人们小声的对话。
  楼层越低,楼梯间里聚集的人越多,人们移动的速度也变得慢起来,虽然每个人都想尽快走出楼梯间,但是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插队、“超车”。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下到八九层左右,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居然淡定地用四川话说:“应该没得事了,不怕、不怕。”言语间,暗含着他对地震情况的估计,他估计地震最强烈的时候已经过了,对于成都这个地区破坏力不会太强。
  等到记者跑出大楼,来到开阔的小区院落间时,开阔地里已经站满了人。没穿上衣的人散落于人群间,人们都在猜测地震来自于哪个方向,地震级别如何。
  从众人杂乱的言语间,记者总结出一点:有了汶川地震的经验,人们应对更沉稳了。
  记者居住的小区是地震之后建设的,当时,无论是地方地府,还是地产商、住户,对于房屋质量都极其重视。
  朋友说,他买房子之前,就听人说,当时,业主们经常到工地现场进行监督,防止建筑公司偷工减料,以保证房屋质量。成都周边包括雅安人在建房屋时,都会考虑地震因素,甚至个人建房,也会以浇筑替代预制板。
  经历了汶川地震,成都人学会了寻找保命三角区、不坐电梯、急而不乱这些基本的避震常识。整个逃避地震的过程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撤离的人群很有秩序。
  到了当天晚些时候,地震级数明确为7级。一位的士司机说,就直接的感觉而言,这次和汶川地震差不多。但是,这一次,成都人进步了很多。
  这位司机说,汶川地震刚刚发生后,由于缺乏防震经验,成都整个城市一片慌乱,很多车都往外跑,整个城市的交通一度瘫痪,跑到户外住的人非常多。
  而在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交通井然有序,虽有少数人到户外住帐篷,在这个大都市里,感觉不到明显的恐慌。
  地震本身是不可抗的,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有无助的一面。而此次芦山地震体现出人们灾害应对能力增强,以及建筑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