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快速城市化进程当警惕环境危机

发布时间:2013-4-16 14:03: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字体:
    本报讯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日前在京发布的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与污染、重金属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堪忧、交通拥堵、垃圾处理困境等成为我国城市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对城市化思路和模式进行重新反省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报告》把2013年主题重点放在城市化与环境危机的关系上,剖析城市的基本生存条件“一口气”、“一口水”、“一口饭”、“一步路”,以及“一袋垃圾”面临的环境挑战。《报告》特别提出,我国城市的垃圾魔咒亟需关注——垃圾量的急速上升、处理手段的捉襟见肘、各类后续污染的层出不穷以及各地近年来都加快上马大型垃圾焚烧场。《报告》认为,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没有较高保证的前提下,盲目推行较高的焚烧率非常危险。

  随着城市化在全国的提速,《报告》关注到西部城市化出现的新隐忧和城市的生态赤字。《报告》指出,在国家新一轮产业布局和重化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由于监管不力等因素,众多低技术重污染的禁止转移产业,正在向中西部暗渡陈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破坏和污染又随着流域和风向,从中西部再扩散到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城市群和城市圈范围内。特别是对水土和植被有严重影响的冶炼、开采和重化工产业,尤其值得关注。

  《报告》分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双双严峻的状态将持续下去,因此需要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的环境问题,城市化必须要综合考虑“大城市+小城镇+农村+农业+生态保育”的多中心、多节点的系列问题。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兴的城市带、城市圈、城市社区中打破城乡二元状态的自我复制。

  《报告》还特别关注了所谓城市“毒地”问题。我国许多城市在近些年来不断扩张之后,曾经位于城内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逐渐搬出城市中心地带,遗留下大量污染场地,而这些污染场地都已经或将要被用于商业开发或住宅用地,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新的生态风险或危害。这些污染场地现状不明,官方迄今为止没有公布关于污染场的详尽数据;对于污染场地的监管,以及修复政策、法规和技术框架都严重滞后。

  《报告》认为,我国目前在土壤环境监测监管能力还很薄弱,缺少完整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应及早建立污染场地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污染场地的信息登记数据库,以便宏观把握全国土壤污染情况,地方政府与建设项目经营者也能够针对不同级别的污染场地开展预防和修复工程。从全国层面,毒地治理要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国家决策层面要从系统、循环的角度来解决场地污染问题,这样才会保障投入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也有助于解决毒地问题的燃眉之急。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是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环境绿皮书重视用民间的视角纪录、审视和思考我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至今已连续出版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