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首季报GDP增7.7%经济步入慢复苏

发布时间:2013-4-16 13:53:00 来源:重庆商报 【字体: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去年四季度GDP增速反弹至7.9%后,再次波动回落。
  7.7%的增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8%。专家指出,首季经济增速低位开局,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均显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短期内可能呈现慢复苏的态势。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效益,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后续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制造业疲弱致GDP未达预期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但是总体来讲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7.7%的增速并不低,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虽然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处于7.5%至8%的适宜区间,中国经济站住了脚跟。
  数据显示,导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出在工业方面。一季度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9.5%,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今年没有缓解,反而因为需求释放不达预期,暴露得更加明显。
  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跌1.7%。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今年的PPI回升乏力,预计同比涨幅要到三季度才能转正。这意味着企业再库存力度较弱,对GDP增长难有显著贡献。
  慢复苏有望成为未来主调
  尽管经济增速回落打破了持续反弹的预期,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反复不改经济回升的大方向,慢复苏有望成为未来主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3月份重新抬头的PMI数据和再度冲至高位的信贷与社会融资额,都让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回升保持希望。此外,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4%,CPI重回低位和PPI跌幅扩大,显示在经济回升到更高水平之前,物价将不是一个问题。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房地产调控“国五条”、管控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显示,中央担忧这些领域的风险进一步积累,有意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落实,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复苏势头会弱一些,但也更具可持续性。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在8%左右。”
  经济升级版呼唤实质动作
  国家领导人在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多位研究人士指出,在经济慢复苏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有望保持中性。预计央行将更为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以增强灵活应变和相机抉择的能力,对利率和准备金率的使用则较为谨慎。
  在稳货币的基础上,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力。近期,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据测算,2013年企业将因此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企业税负减轻对于激发投资活力,不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交通银行高级分析师唐建伟说。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户籍改革也有望提速。“政府应该赶快行动起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如果城镇化得到落实,对扩大内需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彭文生也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意味着改革的迫切性增强。未来在调整要素价格、鼓励民间投资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预计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专家分析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5%
  商报记者 谭亚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宏观经济学家昨日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未来仍将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称,一季度全国GDP增长7.7%,其中有4.3个百分点是最终由消费贡献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达30.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14.2%,拉动了1.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而且在内需中间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在出口、投资均放缓的情况下,物价水平回落对消费的带动产生了积极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消费正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他预计,全年来看,出口部分能保持10%左右的增速就算不错,投资在20%左右,消费对GDP增速仍将产生主导作用。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丁瑶则分析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一直比较稳定,在一季度出口和投资均缺乏亮点时,消费的贡献自然就比较突出了。她认为,从全国来看,目前“热点消费”呈下滑态势,但包括部分服务性消费在内的因素由于未纳入统计范畴,实际产生的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着支撑作用。
  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跑输”GDP
  商报记者 谭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担当消费主力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不及7.7%的GDP增速,创下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新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分析称,企业业绩不理想对工资性收入产生影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仍是长期要务。
  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1.7%。
  记者注意到,在组成城镇居民收入的几个部分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仅8.3%。“企业效益不太好,发给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因此受影响。”牛犁认为,近几年国家都在力争让收入增速“跑赢”GDP,才能让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比较好看,下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仍是重中之重。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丁瑶也认为,工资性收入跟整个经济下行态势有关,企业进展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有的工人被放假休息或者参加培训,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丁瑶称,近期部分省市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加剧了种养殖市场的“负担”,下一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可能“受累”。
  股市影响
  二季度或迎低点 看好基建地产金融
  商报见习记者 王也
  正当投资者期待亮丽的GDP提供利好动力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却给本已遇冷的A股再泼“冷水”。昨日沪深股指应声下跌,上证综指跌破2200点,与深证成指同步出现约1.1%的跌幅。GDP超预期回落,是否意味着经济企稳回升格局被彻底打破?弱势A股究竟该如何应对基本面的突然生变?
  专家表示,一季度数据公布之后,投资者情绪可能由目前的谨慎观望再度转向悲观,A股延续弱势调整也在所难免。因此,市场预期需要一个“重估”的过程。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表示,对一、二季度经济增速需谨慎看待,全年GDP增速高于8%的可能性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一季度GDP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但偏离幅度不算过度。GDP的增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不过由于市场也运行到了一个低位,所以不需要过度悲观。在这个位置,机会实际上是远大于风险的。由于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还不错,因此基建等板块表现可能会好些,金融和地产可能也会变得好一些。
  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孙建波认为,二三季度可能不会启动大规模刺激政策,经济复苏偏弱为政府所接受,从股市来讲,二季度或是对底部的再次考验。经济学家许维鸿表示,A股近期缩量阴跌已经对一季度经济形势有了提前反应,随着二季度经济低点的到来,股市将迎来建仓的时机。
  向威达则表示,经济复苏会表现缓慢,二季度A股将以持续震荡为主要格局。
  热点回应
  餐饮收入增速为何回落?
  公款消费受到抑制
  在昨天数据发布中提及,餐饮收入589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5.1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回落是否和去年以来政府推动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有关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高档酒店的餐饮收入下降说明公款的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从相关数据来看,转变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政策的出台,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自从去年末开始,国家出台措施杜绝浪费,打击公款铺张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是低了。”著名经济评论员马光远昨日表示,公款吃喝是一个畸形消费,虽然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但却是一个泡沫。
  禽流感对经济冲击几何?
  统计局称高度关注
  除了政府消费受到一部分抑制,眼下禽流感疫情是否会如当年的“非典”,影响外出旅游或餐饮消费,也引发业内关注。
  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餐饮旅游、酒店交通等消费产生直接打击。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及禽流感对经济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回应,这个问题我们高度关注。“但目前还没有进行测算,这个问题还需要观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禽流感的传染范围远未达到当年“非典”的程度,其对经济的影响也远小于当时。
  还有一些业内观点认为,有了之前“非典”和甲型H1NI的经验,此次疫情传播可能不会那么猛烈。而且“非典”更多的是对疫情严重的区域影响大,其他区域则相对温和。
  城镇化率数据咋有差异?
  口径和数据来源不一
  对于记者有关“城镇化率数据差异”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指标定义口径和数据来源不一样,城镇化率数据差异“很正常”。他说,专家所谈到目前35%左右的城镇化率可能是依据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计算的。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的非农户口人口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恰恰也就在35%左右。
  “国家统计局去年通报发布的城镇化率是52.57%,口径是常住人口,即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所谓常住人口就是城里面居住6个月以上的这部分人群,这都被统计为常住人口,这个概念和口径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一致的。”盛来运说。
  盛来运表示,造成这两种数据口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前农村人口是农业人口,在城里居住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但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劳动力流动转移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后,在城里面打工置业,虽然生产生活在城市,但是户口并没有变过来,所以才有这样一种数据的差异。
  盛来运说,目前在城里面打工的农民工有1.66亿人,他们中间大多数还是农业户口,没有获得城镇的户口。这两个数据也说明,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尤其要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
  一季度财政收入“冰火两重天”
  中央降0.2%地方增13.7%
  财政部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9%,为2011年以来最低季度增幅。尤为关注的是,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5.2%。
  中央财政再现负增长,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中央财政缘何出现负增长?
  “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是一种趋势性现象。”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受经济增速趋缓以及结构性减税举措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困难将成为一种趋势,以往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增长很难再现。
  对于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5.2%,财政部指出,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主要是工作日同比少2天以及进口环节税收等减少。
  白景明说,进口环节税收是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受去年初清缴2011年末部分收入入库较多、基数较高,以及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进口环节税收大幅下降,对中央财政收入影响较大。
  此外,他指出,GDP增速放缓对中央财政影响也很大。与GDP挂钩最密切的是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增值税仅增长0.4%。
  为何地方财政仍两位数增长?
  相对于中央财政的负增长,一季度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7%,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15.1%。为何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
  “随着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快于中央财政增长的局面并不奇怪,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这一趋势更加凸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
  乔宝云说,为应对经济放缓,我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头都减在中央收入,而去年以来,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也出现困难,很多地方加强了税收征管,原先一些征管有漏洞的税种,如和土地有关的很多税,现在全部征收上来,也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财政部表示,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增加,相关地方税收相应增加。数据显示,受此拉动,一季度全国营业税同比增长14%,土地增值税增长34.7%,契税增长38.3%。
  此外,与中央增值税仅增长0.4%相比,一季度地方增值税增长19.5%。财政部表示,主要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323亿元全部属地方收入,同比增加293亿元。
  钱紧了该如何过“紧日子”?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了,国家“钱袋子”紧了,是否会影响财政支出安排?政府该如何适应随之而来的财政运行紧环境?
  “越是财政收入增速放慢,政府就越要过‘紧日子’。”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以往财政高速增长时代,官员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财政宽松的日子没了,而经济转型和民生支出都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因此只能削减政府开支。
  从中央到地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国家“钱袋子”收紧情况下,各地务必要将“八项规定”要求长期贯彻落实下去,从而从源头制止政府乱花钱行为。
  对各级政府来说,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守住民生底线,确保支持经济转型的各项支出;同时要加快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并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政府花钱效益,确保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