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3-4-15 13:39: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字体: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一季度的GDP增速不仅是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2012年四季度,请问发言人,您认为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走势您又是如何判断?目前形势看,全年完成经济增长7.5%的目标,是否难度加大了?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一季度经济走势我想谈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来说应该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从增长来说,一季度GDP增长7.7%,这个速度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另外也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总体上来看,运行在7.4%-7.9%的区间内,属于平稳增长。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来讲比较稳定,根据人社部调查,一季度城镇单位新增就业超过300万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1.7%,这两方面反映国内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就业指标非常重要,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这一点和国外,特别是和欧美目前的就业形势有鲜明的对比。
  
  从物价形势来看,总体上基本平稳,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都比去年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回落。这里说的是“增速”回落,不是价格的绝对水平回落。从收入指标来看,虽然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速有些回落,但还是在稳定增加的。
  
  除了这几个指标有一些新的变化之外,一季度还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方面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的进展。从最近对多个省的调研情况看,各地广大企业现在调结构、转方式的积极性很高,按照中央的主题主线要求在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数据上也有一些反映。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8.3%比二产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工业产业结构的内部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9%,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同期都有明显提高。区域结构的协调性也在增加,现在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前面,我们看到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快。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比较明显,工业、投资增速都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这些增长、就业、物价、收入以及结构调整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综合判断一季度尽管增速小幅回落,但是总体来讲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
  
  第二,你问到一季度增速小幅回落的原因,我个人理解这种波动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复苏比较缓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力度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币值升值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出口的难度。3月份,我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长10%,比1-2月份回落13.6个百分点,回落比较明显。从国内来看,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另外,7.7%的增速在目前这种世界经济形势下也是不低的速度,而且是有利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的。
  
  第三,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势,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看,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还有国际化、市场化这些进程都没有完成,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的潜力。二是我们国家地域比较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三是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由传统以吃穿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过渡阶段,除了车和房子卖的比较好以外,现在教育和旅游的消费增速也比较快。四是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另外具有比较优越的制度,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可以释放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
  
  所以这些条件说明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国仍然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对中国的后期走势充满信心,当然对全年完成GDP7.5%的增长目标也有比较乐观的预期。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有三个问题:一是在过去10年之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是高于10%,而在过去30年之中是9.9%,将近10%,面临现在的状况,您是否认为在今后10年之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在7%-8%的水平呢?二是我们如果看一下现在的这些数字,会发现现在增长最强劲的是房地产投资,从现在的这些数字之中您可否确定的认为中国的经济过多的依赖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呢?三是请您谈一下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您认为中国经济产能过剩是多大的问题呢?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潜在增长率变化的问题,过去30多年,正像你刚才所说的中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高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以后,我们一些要素的供求关系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劳动力,以前我们可以用比较低的工资水平获得源源不断的剩余劳动力来发展我们的制造业,但是近几年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虽然说劳动力的总量比较充足,但是年轻一代的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用更高的工资来吸引这些劳动力发展生产。
  
  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在技术没有大的突破之前有所下降,这就是经济学上说的潜在生产率趋于下降,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进入结构转型期以后普遍面临的共同的现象。像德国、日本、韩国在经济转型期都曾经出现过综合增长率下一个台阶的现象。我们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潜在的生产率跟以往比是有所下降,但这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我要强调指出,虽然当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由于我们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我们在改革要素的组合方式,在调整结构和转换发展方式,中国经济仍然有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
  
  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以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投资是主要的动力。但是随着各级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地提升。我给大家通报几个数据,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最终消费贡献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30.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14.2%,拉动了1.1个百分点。所以从结构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而且在内需中间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当然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换不是很快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继续创新的过程,所以政府要继续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地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主要是传统产能的过剩,是目前经济中间面临的问题之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虽然很重视,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机制引导的问题,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几年,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都想通过加快结构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中国政府有关的文件,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都有一些明确的意见,通过淘汰一批,继续改造升级一批,通过利用比较优势转移一批,通过这些办法我相信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步伐的加快会逐步解决。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我们在报告里面看到两个数据,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7.1%,销售额增长61.3%,这个数字我们觉得非常大。另外餐饮销售的增速有所回落,您认为这两个数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您是否认为这两个数据跟我们近期的“国五条”政策和改进政府作风的八项规定有关系?如果有的话,您觉得市场对政策十分敏感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关于房地产调控问题,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上涨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从三月份的情况来看,虽然说市场的投资销售指标仍在高位,应该说比1-2月份有明显的回落,调控措施效果初显。你刚才谈的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3月份这两个指标虽然说增长速度比较高,但是比1-2月份有明显的回调,都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的最终目标是抑制投机性需求,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关于餐饮收入的变化以及对零售额的影响。转变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从相关数据来看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餐饮收入下降,尤其是限额以上的高档酒店的餐饮收入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公款的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我想强调指出的是,尽管餐饮收入增长速度回落比较明显,但它并不是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价格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的商品零售价格同比增长速度只有1.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实际增长是10.8%,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所以价格对名义的零售额增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从结构来看,零售额下降主要是汽车的销售和石油及制品的销售回落幅度较大有关,一季度汽车销售额增速回落4.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的销售额增速回落11.7个百分点,由于这两个部分占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比较大,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我们初步计算有两个百分点以上。去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4.8%,今年一季度是12.4%,所以可以看出主要是受到一些品种销售的影响。
  
  我还想指出一点,尽管是限额以上的餐饮收入增速回落较多,但是限额以下的面向大众的一般消费还是增速比较快,我想这对高档的餐饮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调结构、转方式的机会,可以面向大众发展新的营销模式,促进大众消费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发电量,一季度发电量只有2.9%,但是粗钢、水泥、有色金属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实物量增长基本上得到了恢复,而一季度的工业增长是9.5%,为什么发电量和其他几个数据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不是表现了一季度的目前的实业经济的恢复比数据表现的要慢?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禽流感,目前在中国多省已经出现了禽流感的现象,禽流感的发生对于消费价格和实际的经济表现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出现2008年非典时期出现那么严重的状况?谢谢。
  
  盛来运:关于用电量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记得去年三季度回答过这个问题。用电量跟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内部的结构及其产品结构;二是能源使用的技术创新的程度。应该说经过各地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尤其是六大高耗能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不仅是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水平,而且下降的幅度比其他行业要大。前面我也谈到了工业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要比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所以这说明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从过去多年的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期往往是高耗能行业的增速最先回落,而且下降的幅度更大,因为高耗能是用电大户,这样带动电力的回落幅度更大。所以综合这些方面的情况来看,电力的消耗跟工业经济总体的表现是基本匹配的。
  
  如果有兴趣我还可以推荐你看一篇文章,最近我发现,美联储旧金山分行的官方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统计数据的可行性研究》,这里面详细比较了发电量、铁道货运量,以及建筑量、新开工面积这些现行指标与中国经济GDP相关性,是一个很详细的研究,这里面用了很多的模型,数据上的计算、测试,中国的统计数据是可信的。你可以看一看。
  
  关于禽流感对经济的影响,我们还没有进行测算,这个问题还需要观察。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在高度关注之中。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想问盛司长,你刚刚也提到了数字的可信性问题,现在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谈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比较多的是谈城镇化,统计局之前公布的数据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在50%,但是有专家表示据他测算中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只是在35%左右,请问您如何评估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异,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现在究竟处于什么情况?谢谢。
  
  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我也注意到了有关城镇化及其城镇化测量方面的讨论,我想专家所谈到目前35%左右的城镇化率很可能就是依据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计算的城镇化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的非农户口的人口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恰恰也就在35%左右。国家统计局去年通报发布的城镇化率是52.57%,口径是常住人口,即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所谓常住人口就是城里面居住6个月以上的这部分人群,包括一次性居住6个月,或者是一年之内居住过6个月以上,这都被统计为常住人口,这个概念和口径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一致的。这两个数据之所以有差距主要是指标的定义口径和数据来源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造成这两种数据口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前农村人口是农业人口,在城里居住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但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劳动力流动转移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后,在城里面打工置业,虽然生产生活在城市,但是户口并没有变过来,所以才有这样一种数据的差异。目前在城里面打工的农民工有1.66亿人,他们中间大多数还是农业户口,没有获得城镇的户口。我想这两个数据也说明,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尤其要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政府提出来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户口的城镇化,也不仅仅是城镇面积的扩张,关键还是有产业和就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数量和质量统一的城镇化。我们会继续加大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更全面地反映城镇化的进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