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东北亚地区产业合作将向何处去?

发布时间:2013-4-15 11:23:00 来源:投资者报 【字体:

  在4月9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两岸企业家圆桌会议上指出,两岸经贸情势与国际情势快速变化,如何积极运用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是两岸政府、企业共同的责任;并提出了“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有竞争性的产业进行分工,新兴产业密切合作”的策略。

  两年前的2010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FA协议在第三章“经济合作”部分包括了“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条款。

  一位台湾研究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两岸产业合作的牵头负责政府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不过自ECFA生效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双方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如电动汽车、智慧城市、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划定了范围。

  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两年前,在与台湾企业界的交流中发现,两岸ECFA的签订突然让日本财团对台湾地区的投资环境产生了兴趣,开始调整投资布局,因为借道台湾进入中国大陆可以规避中日关系冷热带来的风险。日本的投资和技术转让也会对台湾地区的本地产业升级发挥效应。”

  其实,一直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前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作为台湾地区的经济权威所提出的未来台湾“亚太运营中心”的定位思想,最早出自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构筑美国硅谷-台湾-大陆或日本-台湾-大陆的“双三角”已经成为台湾资讯科技产业运转和升级的框架。实际上,在东北亚地区,“产业合作”是已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所涉及的方面。在此之前,产业合作已在中日韩三国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日两国在加强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曾达成共识,而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合作也是中韩双边产业合作的优先领域,中日韩三国政府也在联合研发领域设置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合作。

  对于东北亚地区产业合作的前景,白益民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虎认为:“随着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产业磨合开始,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通过中国大陆这个市场平台整合将会助推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谈判筹码的灵活性空间,因此亚太版的经济贸易联盟会出现,只是目前曲折、震荡,多是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不过,对于东北亚地区产业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并非所有国际问题专家和行业人士都持有乐观态度。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沈世顺在国内最早公开提出,中日韩三国存在钢铁、汽车、化工、造船、石化、机械等重化工业产品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和相互激烈竞争等问题。

  即使在海峡两岸和中日韩三国都很重视的IT产业领域,整个东北亚至今也没有摆脱重“硬(件)”轻“软(件)”的局面,在由美国公司主导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日益陷入相互恶性竞争的状况。

  一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今年召开的三国信息技术领域会议上,三星和索尼等公司都私下认为这么多年被美国公司误导了。”不过,日本人由于语言能力问题在软件业难有成就早已成为行业性常识,虽然日本是最早普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家,但却没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产生世界级的影响。而中国大陆和台湾虽然在IT硬件上有分工与合作,但在观念上都不认可软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