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重庆一镇政府开发“三无”新村 当地企业称被强卖

发布时间:2013-4-12 4:47: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重庆市合川区双凤镇政府在该镇保合场投资4600万元,规划了一个占地33亩的“保合新村”,强令周边企业按市价购买该房用作拆迁用房。该镇书记张桂峰承认,这一项目无用地手续,无规划、建设等手续。
  镇政府的房地产生意
  “原来协议中确定,由我们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成本价付款给双凤镇政府,由他们建好拆迁还建房后,安置我公司采石场附近的21户拆迁农民,谁知道一年多后,镇党委书记张桂峰突然来电话要求我们按每平方米1500元的市价购买指定的房屋,用于安置这些拆迁农民。”重庆市卓联建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正奎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种强行要求企业按照市价购买指定房屋的做法,令人无法接受。
  徐正奎所指的指定房屋,是指双凤镇政府在该镇辖区内的保合场一侧,规划、投建的一个占地33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保合新村”。
  保合新村工地进门处右侧的一块巨幅彩色喷绘标版上的简介称,该新村总投资4600万元,总住宅为270套,可居住800余人,住宅为联排、双拼类型。其建筑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满足当地农民生活需要的特点,楼房为5层,2至5楼为住宅,底楼为6个门市,农民可将门市当作仓库,堆放杂物、粮食作物等,省去了将粮食搬上楼的麻烦。”
  该标版称,保合新村重点解决江北村、保合村和黄池村等碎石企业采矿区300米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房屋搬迁问题。同时,农民新村的建设避免了农村房屋的重复建设与拆建,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保合新村建成后,加上周边另建的房屋搬迁共480户,可集约利用土地688亩。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保合新村”的销售模式是:镇政府与该镇各采石场等企业达成协议,由各企业出钱,缴纳入镇政府财政所账户。双凤镇组织修建搬迁还建房,建成后发还给各搬迁户。
  不过,后来这一模式发生了一些关键性变化。即该镇政府将这些还建房的价格突然拉升至每平方米1500元,这一价格远远超过了这些企业之前与当地政府约定的800元/平方米的造价,因此企业转而指责双凤镇政府乘机“做房地产生意”。
  昨日22时,双凤镇纪委书记罗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项目的业主是“全体村民”,是村民代表决定的,至于具体哪些村民代表参与决定的,他“不知情”。
  罗向东还对“每平方米800元”的协议表示不知情,但他在仔细查看本报记者提供的合同文本后,未做答复。
  镇党委书记:“没有手续”
  2012年7月,各采石场与双凤镇两个村社(迁出及迁入村)签署了《矿山避让农村房屋统建还房安置补偿协议》,该协议确定,还建房按建筑综合造价每平方米800元计算。
  本报记者还注意到,各企业与双凤镇政府签署的《房屋搬迁协议书》,有“按照双凤镇人民政府《房屋搬迁补偿安置方案》执行”这一条款。不过,多家采石场企业对本报记者称,他们在与双凤镇政府签署《房屋搬迁协议书》时,并没有看到《房屋搬迁补偿安置方案》文本,其合同也没有将该《安置方案》列为合同附件。
  该镇多位采石场企业主称,他们在与双凤镇政府签署搬迁协议时,没有看到《安置方案》文本,此后多次索要,均未果。
  一些企业主因此颇为“愤怒”,开始调查保合新村的其他细节。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保合新村没有任何用地手续,也未经规划许可、建设许可。此外,这些企业主要求双凤镇政府提供施工图纸,并要求双方约定造价,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但遭拒绝。
  随后,这些企业主还查出保合新村项目没有经过公示和公开的招投标环节,而是由双凤镇负责协建的科室负责人与江北村村支书龙中海找人代建的。
  按《招标投标法》,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
  双凤镇党委书记张桂峰昨日拒绝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不过他在此前几天接受当地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承认保合新村没有用地手续和规划、建设手续。该镇国土所也承认,此项目没有用地手续。
  罗向东称,保合新村“没有用地手续和规划、建设手续”。没有上述手续,仍大规模投建住房,是否合法?罗向东答:“不合法。”
  不过罗向东说,目前基层政府面临土地占补平衡的新形势,因此只有先用地,目前正在争取补办土地手续。
  待确认隐情:4人合伙?
  保合新村为何能霸王硬上弓?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录音称,一位接近该镇高层的人士披露,保合新村实际上是一个4人合伙项目,双凤镇有个别主要官员在保合新村中持“干股”,由另一人出面承建,该项目建成后,如按每平方米1500元“销售”给各采石场,总价为4800万元,至少可获利2000多万元。
  不过,因该人士所提及的上述4人均拒绝接受记者采访,因此暂难进一步确认该人士所述内容是否属实。
  罗向东昨晚称,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双凤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该项目已经“停工等待处理并缴纳罚款”。但本报记者昨日在保合新村施工现场发现,该项目仍在正常施工。施工现场的工人称,他们从来没有停工。
  该工作人员当时给媒体的回复是,“在保合新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瑕疵,与企业沟通不够。”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保合新村并不仅仅用做还建房用途。一份保合新村的“委托代建”协议显示,代建单价为每平方米1800元。徐正奎说,这实际上是一份变相的保合新村对外销售协议,以此方式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