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务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2-12-27 14:43:00 来源:中国企业报 【字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潮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批示部署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三江源、衡水湖、乌梁素海、千岛湖湿地保护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同志强调,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真抓实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国政协王刚副主席亲自担任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亲自到20多个省区市调研,强调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强国工程、富民工程一代一代地坚持下去。全国政协钱运录副主席兼秘书长强调要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孙怀山和全国政协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仝广成多次参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活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副主任江泽慧、王广宪、王少阶、王玉庆、王曙光、任启兴、刘志峰、刘泽民、李金明、汪啸风、张黎、邵秉仁、秦大河和驻会副主任庄国荣等组织带领委员就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能源大省转型跨越发展、湿地保护等30多项战略课题开展调研论证,并连续五年召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连续四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所提建议均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采纳。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
  我们的美丽星球,原本是原生态的,但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人类中心主义”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的生态文明。占世界人口6%的美国人,消耗了全世界1/3的能源,其中汽车消耗的燃料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一个美国人消耗的汽油超过一个卢旺达人的1000倍,一个美国人一生的总需求比一个印度人一生总需求量大60倍。以无止境资源高消耗为主要内容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敌人。曾经陶醉于征服自然胜利的人们现在才开始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给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了空前严重的伤害,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及原料危机等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都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客观表现。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以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个历史性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部长对话并发表演讲,强调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里约环发大会两个月之后,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中国政府率先制定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显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第三个阶段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会议理念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第四个阶段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特别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会议敦促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虽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却在这方面作了最大努力。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未来20—30年,正是我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通过经济快速增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的环境形势也日益严峻。
  人口三大高峰重叠出现,加剧中国发展环境紧张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总量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持续增长的三大高峰,也将在未来20年至40年内重叠出现:2030年总人口达峰值16亿;2020年劳动适龄人口峰值近10亿;204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5亿的峰值。这些人口变化带来的衣、食、住、行和就业、养老、教育问题。中国是全球唯一老龄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到今年上半年,老龄化人口已过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区之一,目前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在世界第121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首都北京为1/24。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接近16亿,人均水资源将比现在减少1/4,约为175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还是中国21世纪将更为严重的问题。全国每年缺水约400亿立方米,耕地每年因干旱造成粮食减产280多亿公斤,因为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50亿美元,其中669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全国城市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同时,水资源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低,单位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水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
  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下降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且国民经济需求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严重短缺,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从2010年起已有2/3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继续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然生态恶化,灾害频率加快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8.2%,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每年流失50亿吨土壤和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的养分。中国已成为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7.6%,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而且沙化面积仍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速度扩展。
  而中国是少林国家,虽然经过实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努力,森林面积由23.9亿亩增加到29.3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但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中国淡水水域污染严重,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201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到750亿吨,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普遍受到污染,一半水体不符合渔业水质要求,1/4水体不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七大江河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辽河、海河以五类及劣五类水质为主,已全部失去使用价值;滇池、巢湖全湖均为劣五类水质,甚至不具备观赏功能;全国668座城市日排污水9627万吨,其中86%以上未经处理,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
  中国近岸海域一半受到污染,环境逐年退化,海洋自然生态破坏加剧。仅沿岸工厂和城市直接排海的污水每年就达86亿吨,主要有害物质约146万多吨。渤海每年排入污水近30亿吨,污染物70多万吨,60%海水受到污染,几乎成了巨大的纳污池,以致海产品产量锐减、质量恶劣,渔业资源渐趋枯竭。由于渤海水体40年左右才能彻底交换一次,目前面临着变成“死海”的危机。
  大气污染十分突出,面临国际履约压力
  中国500多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达不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全球50个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中国有31个,而前1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中,中国就占7个,其中北京以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超标而位居第三。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造成国内华中、西南、华南、华东四大酸雨区,酸雨覆盖国土面积30%以上,出现酸雨城市已占71.1%。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面临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巨大压力。
  垃圾污染日益严重,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污染日益突出。199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1.2亿吨,历年堆存的生活垃圾已达60亿吨,绝大部分未经处理,有200个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北京年垃圾清运量居全国之首,约500万吨,仅废弃塑料袋就约23亿个。北京周围直径50米以上垃圾堆4700堆,侵占大量土地,还成为水源、土壤和空气新的污染源。
  农田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中国乡镇企业废水排放年均增长率达17%,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则非常低,甚至不经处理直排,造成严重污染。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整个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随乡镇工业的发展向广大农村迅速扩张,加之中国农业化肥、农药、农膜及生长素的大量使用(中国农业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在世界大国中名列第一,是俄罗斯的9倍),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地区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被污染,造成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生产和生活方式要进行根本性变革
  生态文明的财富观认为农业文明是以土地资产为主流的财富观,工业文明是以有形和无形资本为主流的财富观,而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则是要求以绿色财富为主流的财富观。绿色财富是指以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为前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财富,具有生态性、和谐性、安全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
  生态文明的消费观认为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是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则要求扩大“绿色文明”发展空间,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要求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产品,提供节能、环保、健康、安全、舒适的服务;要求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鼓励人们更加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工程项目
  贾庆林2011年曾发表一篇著名的文章,提出要推进四大工程项目,并亲自批示部署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曹妃甸项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若干重大项目,通过若干重大项目工程的建设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政协及人资环委已经形成了贵阳生态文明会议、遂宁绿色经济会议、关注森林活动等重要活动平台,这些都会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国家应适时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鼓励消费、增加就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减排”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大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应当主动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同时,应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中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与产品创新体系。探索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支持国家和省级“节能减排”高新技术项目,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创新产品生产,并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发展林业和高效优质绿色农业
  森林和湿地,是地球的“肺”和“肾”。发展林业,保护森林和湿地,是应对气候变暖,建设绿色家园的战略工程。大力推进林权改革,扩大林业投资规模,对造林、育林、护林和保护湿地实行政策补贴,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培育全体公民保护森林和湿地的生态意识。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高效、绿色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
  发展绿色旅游等生态服务业
  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绿色商贸服务业、绿色旅游业、绿色物流业等。绿色商贸服务业,以营造全社会绿色消费环境为重点,构筑绿色市场体系,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创建“绿色消费社区”;绿色物流业,将物流需求、物流节点分布、仓储功能与容量、连接的道路管网或线路、运输工具系统规划、统筹安排,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交通污染排放,打造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体系;绿色旅游业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大众旅游,保护环境,为旅游者提供颐养身心的高质量旅游经历,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绿色旅游倡导绿色理念,是实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是实现绿色旅游的有效形式;完善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行业之间的优化,推动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结构多元化,调整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旅游产品结构。
  发展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五大类别。生物工程产业遵循生物资源—生物制作—生物食品—生命健康,有利于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永续循环。当前应围绕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疫苗、生物工程药物、小分子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发展生物制造业,利用可再生的生物原料生产乙烯、乳酸等大宗原料化工产品,缓解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等矿物资源的过分依赖;发展生物能源,推动高产、高含油、环境适应性强的能源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提高生物基燃料酒精规模生产的转化效率,加快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矛盾;在生物环保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垃圾,加快生物技术对盐碱地等低质土地改良步伐,研究推广荒漠及沙漠绿化植物新品种;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业,拓展生物工程产业链。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566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