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朱海斌0.5%与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2-12-27 15:16:00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字体:
经济增速目标的下调,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行空间。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朱海斌 | 文

  每到岁末,人们最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之一就是明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是多少。在告别了多年8%的目标之后,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进入“7时代”,但是业界对于具体目标的预测和看法却存在分歧。对于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有两个取向,一是7.5%,二是7%。这0.5%的差异看似不大,实际上却有不同的深意。
  回顾与预测201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有两个主题:一是从经济增长短周期角度看,处在下行通道中;二是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角度看,也处于下行阶段。具体来说,投资方面,企业经历了去库存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企业的投资水平降低,导致实体经济中的需求减少。另外,房地产调控导致房价下跌,房地产交易和投资下滑很快。出口方面,今年制定的10%的出口目标很难实现,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负值。预计2012年的GDP增长率仅有7.6%左右。
  不过,过去几个月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5月份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经过一至三个季度之后,这些措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最明显的是在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尤其是铁路、地铁方面的投资增速非常快。其次,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慢慢出现探底回稳迹象,房价也有温和的回升。第三,企业库存量开始回升,实体经济最终需求反弹。
  总结2012年中国经济政策,有一些失误,也有很大的改进。失误在于年初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政策放松有些滞后。但是5月份之后,稳增长措施的出台还是比较值得称赞的。
  预判明年的经济增长率是8%。从短期经济形势来看,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相对大一些。从外部环境看,明年的国际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而且一季度将出现像美国“财政悬崖”以及欧元区的一些问题,短期风险更大。
  2013年的中国经济同样也是有两个主题。从周期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恢复的过程,所以对明年的整体判断是持续温和回升的走势,但是和2009年V型反弹有本质性的区别。
  2013年的消费、投资、出口和今年整体形势相差不会太多,增长比较平稳。出口行业与全球经济关联度非常大。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明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与今年相当,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比今年还略低一些。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趋势和中国有所不同,今年是逐步下行,明年正好相反,一季度最差,之后会慢慢好起来,所以对明年中国的出口提供了比较温和的支持。明年的出口形势会比今年好一些,预计增长13%。但是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和今年差不多,可能还会拖经济增长率的后腿。
  预计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将上升。摩根大通判断明年投资增速是21.5%,比今年的21.1%略高,如果考虑到明年的通胀水平同样比今年略高,实际增速应该差不多。投资应该是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而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
  投资中分量最重的有三:第一是制造业投资,占35%左右;第二是房地产投资,25%左右;第三是基建投资,约占20%。对明年的预测,制造业投资增速和今年差不多。房地产投资预计还会持续下滑,具体来说,商品房投资会上升,但是保障房的投资增速会大幅度下滑。过去两年保障房的目标分别为1000万套、700万套,明年可能是600万套,逐渐减少,降低了房地产整体投资的增速。基建投资将是明年经济的一个亮点,今年三季度之后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上升,明年还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消费方面,预计明年还会实现稳定的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工资的增长。劳动力收入占GDP的比重最近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的上升是个缓慢的过程,估计明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今年差不多。
  对于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作出指示,从文字表述上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中国意味着适度宽松,中国不存在特别积极、特别宽松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意思是比较中性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预计明年的利率政策不会有明显变化,央行会更多关注流动性管理。就目前的情况看,存款准备金率明年上半年有两次下调空间,一季度一次,二季度一次。预计明年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还是14%,与今年持平。汇率方面,最近几个月,央行对市场的干预明显减少,这可能是改革汇率机制的主要部分。预计人民币明年还有一定升值空间,将会持续今年双向波动的态势,不会呈单向线性的升值趋势。
  投资风险与结构转型尽管业界对于明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都在8%左右,但是中央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或7.5%。据判断,7%的可能性大一些,也更稳妥。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内部风险,是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就是投资冲动会不会重现?这其中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如果定为7.5%,容易给市场或者是地方政府造成仍然比较强调经济增速的印象。而定为7%的话,相对来说,会给地方一个更明显的信号:可以容忍经济增速稍微慢一点,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将明年经济增速目标降为7%,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会是一个更积极的信号。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来看,投资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比如2008年、2009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变成了“十万亿”。2012年的稳增长措施和2008年、2009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首先,这次力度要小很多,没有重复以前的“四万亿”计划。今年中央政府将问题看得比较清楚,一直坚持“稳增长”是适度的稳增长,而不是一定要把经济刺激上去。其次,从政策组合来看,“四万亿”虽然是财政刺激政策,但是却一直采取了银行信贷刺激手段。而今年的政策组合中,最明显的是增加了财政预算,所以更多是来自于财政的刺激,银行信贷今年下半年虽然有所放松,但是步伐控制得不错。
  按照经验,正式换届以后中国往往出现较大的投资反弹。过去的五年规划里,基本上在第三年的投资增速明显要高于往年。明年是否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很高,对中央的政策会有很大的压力,双方存在博弈。
  似乎是“四万亿”留下了过多的阴影,现在人们对于投资有些“谈虎色变”。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点是,从过度依赖投资到依赖消费为主。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超过70%,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2010年之后,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一直在慢慢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是55%,投资是50%,消费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过去20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因为居民个人消费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年前居民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是50%,现在是35%36%。而公共部门的消费是稳定的,一直都是15%左右。因此,消费占比下降是指居民消费。今年出台了很多鼓励消费的措施,更多着眼于居民消费,提高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政策是对的。
  但是,我对“以消费为主”这种提法有一些保留意见。我认为,让消费和投资更加平衡地发展,比较契合中国未来三到五年的情况。过度投资主要是指投资的增速,2009年增速太快,这并不代表中国现在的投资存量太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很担心中国的过度投资,不过他们也做了另一项关于资本存量的研究: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2%,过去10年中国在快速追赶,未来几年追赶速度会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投资需求不增加。
  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很多省市的地铁等基建投资增长很快,城镇化仍在加快推进,加上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开发,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除此之外,在产业升级、创新行业投资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意味着投资引擎的熄火,而应该是更好地保持投资和消费之间有效的平衡。投资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效率的问题,我国现在的投资存在结构性问题,公共部门投资比重太大,政府投资效率不高。如何改革投资体系,更多地让市场和私人部门进行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是最关键的部分。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未来面临经济增速结构性下滑的压力。要维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城镇化、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刺激消费。
  改革趋势十八大之后,在一些领域会看到更大的改革力度。未来一到三年最有可能改革的几大领域,首先是收入分配,更多涉及到民生方面的政策,包括保障劳动者收入,这是国务院三番五次要求的。包括今年在做的一些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金、医疗改革,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完善。此外,可能还会进行力度更大的户籍改革,户籍改革是城镇化战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是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包括电力、汽油、水产品的定价机制。这一领域的改革最近几年一直在进行,未来几年步子会迈得更快一些。
  第三是金融改革。我比较乐观地认为,未来几年可以看到金融改革得到继续深化,一是利率自由化,二是资本项目开放,三是汇率机制改革。这些方面未来几年都会持续地有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出台。
  相对来说,改革的难点在于政企改革和国企改革。政企改革可能要比大家预期的走得更慢一些,其核心的问题是政企分开。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政企改革措施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压力比较大。国企改革难度也很大。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与十七大相比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支持国企改革,但是后面加了一段,即怎么样给予非国企,尤其是民间企业更公平、更平等的地位,这个表述是十七大报告中没有的,在稳定中求改革是基本思路。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565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