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小镇上飘荡的“农金社”

发布时间:2013-3-23 9:44: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体:
  □本报记者 周文天 
  苏北灌南县新安镇苏州北路上,“现代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几个绿色大字高高竖在屋顶,只是大门紧锁,贴着一条房屋出租的广告纸,屋内纸张散落,灰尘满地。
  隔壁的商户说,前段时间有成群的人围在门口,说老板诈骗不少钱被公安机关抓了。这位商户回忆:“就像信用社的一个网点,铁栏杆大门,豪华的沙发,玻璃柜台,还有坐在后面的业务员,一个月就几天有人,平时一天也没一个人,有点神秘。”
  “现代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这几个字,当地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叫资金社,有人称信用社,将其混淆成县城农村信用合作社,大部分人干脆叫它私人银行或财务公司。
  不仅在灌南,苏北多个县城的乡镇都有类似景象,以高利贷和民间集资为主业的担保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江苏射阳某小镇村民王利(化名)称,去年村干部出面到他家拉存款,问他有没有钱,称钱放家里不安全,交给他,承诺有1分的利息。王利打工刚回来不久,就凑了3万元。这个村干部在附近多个村拉了近700万元存款,很多农民把打工的血汗钱、养老钱甚至是救命钱都交给了他。
  这笔钱被这位村干部分两个“投资渠道”,300万存到当地的资金互助社,剩余近400万存到县城的某担保公司。在当地担保公司存款的月利能达1分5厘到2分。村干部空手做起“食利阶层”,吃利息差。
  在这个县城,有的担保公司完全是自然人组成,经当地政府经贸委、工商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批准成立。村干部存款的担保公司其中一位股东是当地纺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将从村民手中吸储的资金,投入到企业中,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拖累担保公司,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只有跑路。
  通过成立担保公司集资,来为自己的企业输血,这在当地不是唯一案例。有村民说,担保公司出事后,很多村民去挤兑,吸收存款的中间人也跑了。本来安静的小镇,甚至因债务纠纷出现多起刑事案件。
  当地银行人士表示,“现在谁不想赚钱,谁不想钱生更多的钱?”更多的所谓财务公司其实高吸高放,拿着集资去投标修路,搞房地产,放给赌徒,牟取暴利。
  灌南县新安镇一储户刘松(化名)说,去年底合作社就关门了,到现在他也没搞清楚合作社到底是什么玩意,存入10万元,半年不到就出事了。
  当时听朋友介绍,在互助社存款的利息很高,于是刘松提着10万元资金,走进合作社的网点,说要存钱,不足5分钟就办妥了。“大厅接待的人很热情,说随存随取,利息多高,钱很安全,大胆存,柜台员收钱后,没有任何复杂的手续,不办卡,不办存折,只开一张抬头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社员互助金存入凭证的单据。”
  刘松表示,合作社承诺1万元存款每月分红120元,年息14.4%,其他什么都不用做,每月凭单据去网点拿钱就行了。不到半年,谁知连本金也要不回来。
  据当地人介绍,苏北部分乡镇的金融机构很少,除了邮政银行和当地信用合作银行,很少有大银行的身影。比如一个农户养了几十头猪,成长期中还没有出栏,这时需要5000元到1万块购买饲料,向银行贷款周期会比较长,银行根本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在此背景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运而生。农民资金互助社也确实解决了部分农户的资金难题。
  但农民资金互助社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状态,逐渐变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原本是农民以资金入股,相互周转以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短缺的一种金融模式,在苏北开始演变为非法集资平台,走向高利贷。在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已接连爆出多个资金互助合作社崩盘事件。
  苏北某农商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制造业飞速发展时期,一些大银行在苏南的存贷比都超过80%,部分资金都是从苏北县域农村转移过去的,这就造成当地农民贷款更难,农民辛苦的打工钱被“抽走”。江苏人大、人民银行、银监局曾经对盐城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了情况调研,发现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日益严重,金融机构“去农化”倾向不断强化。
  小镇上飘荡的“财务公司”折射了当前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迷惑和困局,其风险已逐渐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