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大部制改革从佛山看中央

发布时间:2013-3-19 11:00: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体: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专家认为,这一轮改革须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地方改革的风向标,明年,省级的改革即将开始。

  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广东顺德,县级政府最早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便已开始实施。当年,顺德撤县设市,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全市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

  2009年,已成为佛山市辖区的顺德启动了“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区委区政府的41个部门被减为16个。

  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从课题研究到方案通过,历时1年,在很多方面吸纳了广东、尤其是顺德的改革经验。从佛山看中央,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认为,此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五大亮点,但方案也并非十全十美。他还指出,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最大的阻力,并不是来自于部门利益的阻挠,而是如何改好、转变好,同时又不能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专家希望,抓住时机进一步推进改革,整合机构,通过两届政府改革,到2020年建立起由精干大部门组成的政府组织架构,这样的机构设置便可基本稳定下来。

  佛山政府机构改革有多大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 广东、北京报道

  2009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后来被称为“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顺德区委区政府41个部门被大幅削减至16个。

  顺德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新的区纪委,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区委宣传部组成了新的区委宣传部,司法局和区政法委组成了新的区政法委,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区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国土等9个部门,也一并纳入了机构整合的范围。

  惊人、迅速、持续

  外界惊呼这场改革石破天惊,且动作“迅雷不及掩耳”。

  2009年9月14日—16日,顺德区从宣布改革到人事变动结束,仅花了3天时间。时间之短,让它辖下的1000余名公务员来不及反应。

  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新成立的“部局”一把手大都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兼任,而原“部局”的正职全部成了副职,原来部门的副职成了新设的“局务委员”。这也造成了后来“一正多副”的尴尬。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过渡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还是要人性化,通过退休、深造、进修、转岗等方式渐进地消化、淘汰。

  2009年的大部制改革之后,顺德的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停止。2011年9月,顺德在此前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一套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并提出了“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我们紧接着进行了行政审批职能的改革和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刘悦伦说,如果仅仅是减少部门,而没有后来的系列改革,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部门的数量不是关键,只要政府职能转变了,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顺德模式早闻名

  顺德人血液里流淌着改革血液。

  早在1992年,顺德便成为广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并开始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这是中国县级政府最早实施的大部制改革之一,“顺德模式”也因而闻名。

  在那一轮改革中,全市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8个,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125个、临时机构撤销了近100个,在编人员精简了223人。当时的机构改革“不分党委部门或政府部门,一律按工作性质、职能考虑撤并”,依据的原则是,“同类合并、另起炉灶、保留强化、转性分离”。

  那场改革的力度之大也为17年后被誉为“石破天惊”的再一次机构大撤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