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源于新型工业化
寻找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浙江慈溪调查之一
本报记者 邹建锋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浙江经济新时期的发展动力所在,而实体经济又是县域竞争力的核心。近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领先于全省的慈溪市采访,试图寻找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2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高于7.8%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浙江县域经济也遭遇了国内、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加快转型等一系列挑战。对此,中共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表示: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坚持抓好新型工业化。
多项指标继续“领跑”
2012年,慈溪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按户籍人口计算,慈溪当年人均生产总值为9.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4万美元。
除了GDP增速居宁波市首位,慈溪2012年多项指标在浙江省或宁波市保持“领跑”地位: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04亿元,总量居浙江省各县、市(不包括市辖区)首位,同比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万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04万元,同比增长11.6%。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11年的1.87:1缩小到1.85:1,是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市)中差距最小的县市;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43亿元,创历史之最,同比增长49.5%,总量和增速跃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其中,工业投资达178.6亿元,增长35.4%,总量居宁波首位;
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877.54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亿元,同比增长14.6%,总量继续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
从工业经济看,2012年慈溪实现工业总产值284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5.1亿元,分别增长4.2%和1.9%;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56.67亿元,增长2.7%。全年工业经济呈现“低开、稳走、向上”态势。
回顾2012年慈溪经济,徐华江表示,在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全市政企克难共进,成绩来之不易。
调整型增长期的挑战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因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而在此轮调整中,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探底”程度更甚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201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受素质性、要素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制约,浙江省经济将正式告别高增长,增速低于全国的态势将长期延续。
浙商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度浙江经济黄皮书》则进一步指出:浙江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廉价要素(廉价劳工、廉价土地、廉价环境)时代也将一去不返,出口高速扩张的时代同样将一去不返。
浙江经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也印证了相关判断。以外贸为例,如慈溪等一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县级市,外贸出口都遭遇了严峻挑战。慈溪2012年实现自营出口84.22亿美元,增长1%。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弱化、“老本”和“红利”快速消耗、“融资难”、“用地难”、“招才留才难”等近年来也成为慈溪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利因素。
记者注意到,慈溪的难题其实也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尤其是强县(市)遭遇的共同挑战。随着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型增长期,如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则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
寻找新动力
尽管浙江省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接近国际上公认的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但也有学者指出,浙江仍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因为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也会集中爆发。
对此观点,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颇为认同。他表示,近年来,慈溪财政收入能够实现持续的高增长,城乡统筹能够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正是得益于工业强市战略。而遇到的一些突出矛盾,根源也在于工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强而导致的区域发展资源要素制约、市场开拓困难、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慈溪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12年,该市工业产业扶持资金达到4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加上人才、上市、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以及其他税费减免政策,全年涉及工业的转移扶持资金合计近5亿元。
在要素配置上,慈溪也尽力向实体经济倾斜。2012年,慈溪供应工业用地2922亩,占到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近一半;通过金融创新、银企对接等举措,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当年年初增加174.29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慈溪市“工业强市建设暨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动员会”上,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该市工业经济将重点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在做强企业主体上求突破,实施新一轮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二是在做强重点产业上求突破,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家电、汽配、化纤新材料和新兴产业等四大超千亿元产业集群鼎立格局;三是在做强产业平台上求突破,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四是在做强创新驱动上求突破,大力引进建设高水平、高适用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鼓励支持企业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五是在做强融合能力上求突破,积极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强市建设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本报记者 邹建锋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浙江经济新时期的发展动力所在,而实体经济又是县域竞争力的核心。近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领先于全省的慈溪市采访,试图寻找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2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高于7.8%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浙江县域经济也遭遇了国内、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加快转型等一系列挑战。对此,中共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表示: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坚持抓好新型工业化。
多项指标继续“领跑”
2012年,慈溪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按户籍人口计算,慈溪当年人均生产总值为9.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4万美元。
除了GDP增速居宁波市首位,慈溪2012年多项指标在浙江省或宁波市保持“领跑”地位: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04亿元,总量居浙江省各县、市(不包括市辖区)首位,同比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万元,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04万元,同比增长11.6%。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11年的1.87:1缩小到1.85:1,是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市)中差距最小的县市;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43亿元,创历史之最,同比增长49.5%,总量和增速跃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其中,工业投资达178.6亿元,增长35.4%,总量居宁波首位;
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877.54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亿元,同比增长14.6%,总量继续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
从工业经济看,2012年慈溪实现工业总产值284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5.1亿元,分别增长4.2%和1.9%;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56.67亿元,增长2.7%。全年工业经济呈现“低开、稳走、向上”态势。
回顾2012年慈溪经济,徐华江表示,在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全市政企克难共进,成绩来之不易。
调整型增长期的挑战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因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而在此轮调整中,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探底”程度更甚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201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受素质性、要素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制约,浙江省经济将正式告别高增长,增速低于全国的态势将长期延续。
浙商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度浙江经济黄皮书》则进一步指出:浙江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廉价要素(廉价劳工、廉价土地、廉价环境)时代也将一去不返,出口高速扩张的时代同样将一去不返。
浙江经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也印证了相关判断。以外贸为例,如慈溪等一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县级市,外贸出口都遭遇了严峻挑战。慈溪2012年实现自营出口84.22亿美元,增长1%。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弱化、“老本”和“红利”快速消耗、“融资难”、“用地难”、“招才留才难”等近年来也成为慈溪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利因素。
记者注意到,慈溪的难题其实也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尤其是强县(市)遭遇的共同挑战。随着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型增长期,如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则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
寻找新动力
尽管浙江省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接近国际上公认的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但也有学者指出,浙江仍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因为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也会集中爆发。
对此观点,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颇为认同。他表示,近年来,慈溪财政收入能够实现持续的高增长,城乡统筹能够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正是得益于工业强市战略。而遇到的一些突出矛盾,根源也在于工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强而导致的区域发展资源要素制约、市场开拓困难、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慈溪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12年,该市工业产业扶持资金达到4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加上人才、上市、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以及其他税费减免政策,全年涉及工业的转移扶持资金合计近5亿元。
在要素配置上,慈溪也尽力向实体经济倾斜。2012年,慈溪供应工业用地2922亩,占到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近一半;通过金融创新、银企对接等举措,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当年年初增加174.29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慈溪市“工业强市建设暨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动员会”上,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该市工业经济将重点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在做强企业主体上求突破,实施新一轮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二是在做强重点产业上求突破,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家电、汽配、化纤新材料和新兴产业等四大超千亿元产业集群鼎立格局;三是在做强产业平台上求突破,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四是在做强创新驱动上求突破,大力引进建设高水平、高适用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鼓励支持企业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五是在做强融合能力上求突破,积极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强市建设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标签:新型工业化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法国驻华大使白林中国经济改革与法国关系密切
·复地2013年将提高商办类项目比重2013.03.19
·上海挂牌两宗地 长宁商办用地起价21.5亿元2013.03.19
·迪马股份去年房地产营收21亿元 同比增188.47%2013.03.19
·中海地产去年净利高过万科 营收为万科一半2013.03.19
·中石化为建加油站高价抢地盘 民企难与竞争2013.03.19
·招商地产2012年净利33.18亿元 同比增长28%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