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李克强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发布时间:2013-3-18 5:57: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
  □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 让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
  □ 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据新华社报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17日上午应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李克强说,我们衷心感谢人民代表的信任,从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在谈到下一步改革着力点时,李克强说,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李克强说,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从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17日上午应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这次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引起高度关注。请问,这次改革是不是您理想的方案?怎样达到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
  李克强:你谈到理想,凡事想要做成的话,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可能的选择。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在地方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实现三项任务,还需三大保障
  人民日报记者:很多人都认为,新一届政府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请问总理,您的施政目标是什么?您打算首先去解决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李克强:这是个大问题啊。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这需要年均增长7%左右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所以政府要尽力,并且调动社会的力量,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成功。
  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实现三项任务,还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让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本届政府约法三章,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接连曝光腐败案件,想问一下总理,新一届政府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让人民对反腐败更有信心?
  李克强:我要补充对刚才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提问的感谢,而且也认为你提的问题十分重要。腐败和我们政府的性质水火不容,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这里我也想表个态。
  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
  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让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
  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前一段我收到财政报告,1-2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增幅只有1.6%,可以推想,未来财政收入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这里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对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多次讲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最近在一些主要网站上,好多网友都在讨论这句话,也有足够的期待。现在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的改革相当困难,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甚至可能形成对改革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对下一步推进改革您有什么样的考虑?着力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克强: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异地报销、异地接续能够逐渐实现,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至于你刚才说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新华社记者: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主动去推进。也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有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城市贫民阶层。不知道总理怎么看?
  李克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这在过去对农民来说是奢望。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也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包括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请问,中国政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中国的公众和舆论是否可以更多地监督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
  李克强:我前面讲,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刚才记者先生讲到,一段时期以来,北京、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重点地区,对已经查明的人为因素,要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状况,要摸清底数,坚决地进行整治。
  至于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还担心的是,粗放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加快得到转变。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