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厉以宁做好三件事 经济就能“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13-3-6 11:06:00 来源:重庆商报 【字体: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应把“稳中有进”放在第一位。
  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形成依赖,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当前,中国深化改革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土地确权、城镇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国有资本体制改革。
  在城镇化上,要实现“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城镇化不是单纯盖楼的问题,它要园林化,要走循环经济道路,要公共服务到位,还要社会保障一体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以初次分配为重点,此外,也需要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包括社会保障不平等、教育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两会对话
  商报特派记者 孙黎明 任忠君 北京报道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怎样才能实现稳增长、保民生的目标?
  昨日下午是政协小组讨论时间,在开会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前半小时赶到会场。他围绕经济增长、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收入改革等问题,接受了重庆商报记者采访。他表示,未来如果能做好三件大事,我国经济就能实现“稳中有进”。
  经济平稳增长要解决三难点
  重庆商报: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然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您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难点?
  厉以宁:今年,我国应把“稳中有进”放在第一位,要实现“进”,就必须进行改革。我认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应着力解决三大难点。一是要破除产能过剩,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如不能逐步解决,资源就会白白浪费;第二是要加速进行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要用更好的技术,使中国的产品在全球打开更广的销路;第三个重点则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要加快。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尽管投资依然应当保持较高水平,但不能仅依靠投资,否则经济就会大起大落。所以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拉动消费,而要增加消费,就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所以,只要这三件大事解决好了,经济就可以实现“稳中有进”。
  破解产能过剩问题有三招
  重庆商报:因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钢铁、光伏等产业去年均出现了行业性亏损。您提到,要实现经济发展就要破除产能过剩,实现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厉以宁:总的来说有三条路径。伴随沿海各种成本日益上升,产业应当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所以,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平稳增长,首先应把产业转移放在重要位置。当然,转移不是简单复制,在转移的过程中,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我认为,只要企业在转移的过程中,掌握了如何降低成本、如何着眼开发所要转移地区的市场,也就掌握了要领,就能取得成功和突破。其次,在面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或项目时,国家应采用强制手段关停并转,不能有太多的顾虑。另外,为了让新兴产业发展得更快,应当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对这些产业加大倾斜。
  未来宏观调控重在微调预调
  重庆商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过去5年我国果断调整了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了系列措施。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对于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您作何判断?
  厉以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可以用,但绝不能对宏观调控形成依赖,因为这样易造成大起大落。我们应该认识到,宏观调控绝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短期内紧缩需求或者刺激需求。过去5年,因遭遇了美国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等特殊情况,我国频繁采取了宏观调控。但应当引起重视的是,任何宏观调控都是有副作用的,宏观调控绝不能代替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如果要发展金融业,从长期来看,就需要在体制上、制度上进行改革,而宏观调控只能暂时解决问题。频繁使用宏观调控,容易让外界认为政府无所不能,比如物价高了,老百姓就会想“怎么政府还不宏观调控”?
  稳健货币政策考虑了转型需要
  重庆商报:今年我国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您觉得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厉以宁: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人是不用货币的,而转到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的使用领域扩大了;二是在体制转变过程中,也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本来跟货币接触得少的农民卷入了市场,这也使得货币需求量增大。因此,衡量货币流通量是否保持在正常水平,应当从中国正处于转型的角度考量。我国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是考虑到了转型的需要。
  深化改革需关注四个方面
  重庆商报:刚才您谈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未来我国的改革方向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您认为目光应主要锁定在哪些方面?
  厉以宁:当前,中国深化改革有四个地方值得关注:土地确权、城镇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国有资本体制改革,这些是影响改革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土地确权问题,应让农民得到承包土地使用权和权证、宅基地使用权和权证、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产权和房产证。有了“三权三证”,就可以保障农民权益。农民就可以自愿参加土地流转,或自愿通过土地入股获得股权和分红,农民自营家庭农场也可以如愿;其次,在城镇化上,要实现“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城镇化不是单纯盖楼的问题,它要园林化,要走循环经济道路,要公共服务到位,还要社会保障一体化。其中,老城区要重在改造,要实现工厂迁出、棚户区拆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新城区重在规划,要通过建立工业园区、企业进园区等路径,加快新型产业建设。
  同时,城镇化要重视就业问题,应鼓励城乡居民创办小微企业,扶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农民迁入新社区后,可住进新社区办家庭农场,或开办小微企业,或在城镇务工;第三个方面则是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国有资本体制改革上,应分两个层次推进,一是结合结构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二是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一律按股份制企业模式运行,使国有企业效益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升值。总的来说,国企跟民企都是中国的企业,应该营造公平竞争氛围,让国企民企展开合作。如果没有民企,国企不可能一枝独秀。
  收入分配改革应着重初次分配
  重庆商报:您刚才谈到收入分配改革是未来改革应当锁定的重点,但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对于如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您有哪些建议?
  厉以宁:针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要以初次分配作为重点,另一种意见则是以二次分配作为重点。我的看法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以初次分配为重点,此外,也需要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包括社会保障不平等、教育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初次分配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调节分配,但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我国尚未形成这种分配。我建议尽早健全完善市场,早日形成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需求方公平竞争的环境,打破行业垄断,消除所有制歧视,让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初次分配的规律、规则,包括工资标准、工资级差等都要经过认真审查,该取消的取消、该修改的修改。同时,让农民成为清晰的产权主体、明确的市场主体,制止土地使用中的寻租行为,保证农民有财产性收入。另外,还应通过鼓励创业、创办小微企业等方式,提高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的收入,也可以使初次分配的情况得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