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信息平台《银行应战降息“持家术”:重塑“资产负债+收入结构”》
摘要:核心信息平台(www.coreinfos.com) 如果有一个关键词贯穿近6个月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大事记”,降息必然是其中之一。
据光大证券分析师王剑测算,央行2015年5月10日降息后,银行存贷利差将收缩30个BP,净息差收窄18个BP;再考虑半年左右重定价期,预计2015年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约9个BP;“这基本将导致2015年全行业盈利增速为零”。
一季度,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仅为1.39%、1.49%、1.05%和1.86%。
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日前亦公开表示,“数轮降息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利差的收窄在加速,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撑不住了。”在负债端资金成本日益趋升的阶段,如何通过对资产端予以合理定价,维持银行净利润的正增长,显得尤为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分支行行长、部门总裁、一线业务经理等,试图还原在降息、降准周期内,各家商业银行“持家之道”与经营策略的转变。
总体而言,通过降低负债平均期限降低成本,拉长新增资产平均期限提高收益;以“收益覆盖风险”的策略差别化投入,找到高收益资产;降低存贷业务,提高中间业务占比,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差缩窄的常用策略。
策略一:调整资产负债期限
在连续降息周期中,“净息差收窄十余个基点”、“商业银行经营承压”、“部分银行利润或降至零增速”的声音甚嚣尘上。
一方面,负债端资金成本的不断上涨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行长们大为头疼的难题;另一方面,资产端仍面临着有效信贷需求疲软、存贷利差持续缩窄的尴尬困境;在此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重塑,减少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吞噬”,显得尤为关键。
“在降息的强预期下,商业银行自去年起普遍且常见的操作都是降低负债的平均期限,同时尽量拉长新增资产的平均期限,长期资金(例如协议存款)基本上不会吸收太多,整体比例会有所控制。”华南一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过去数年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一直加速,而处于这场变革前夕,商业银行绝非被动等待。
数位受访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员、分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从2013年起,各家商业银行实际已经开始客户关系系统建设。“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最稳妥、最根基的做法,便是将客户关系的根子深入下去”,一名受访者如是认为。
前述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进一步解释称,“维护客户关系并非为了降低资金成本,而是保持存量客户对于银行利率定价的弹性和适应性。目的在于,只要利率定价不出现重大失误,资金的稳定程度便得以保障,这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首要保障手段之一。”
策略二:重构资产端结构
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负债端的调整已经触碰到天花板,比如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1.3倍时,许多银行已经无法承受如此高的负债成本,而央行最新的政策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可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
这种情况下,资产端的差异化定价成为商业银行更有益的策略选择。而关于资产端重新定价的策略,多家银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有些银行资产端定价较高,沿用‘收益覆盖风险’的思路;有些银行在负债成本控制得较为理想;还有些银行在同业市场、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等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提升中间收入的占比;各家银行所倚重的经营策略,仍有较大差异。”某股份行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以华南地区一家大型股份行为例,该行负债成本素来控制在低位,其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分别仅为1.91%、1.88%、2.1%,同期该行计息负债的年化平均成本率亦仅为2.19%、2.48%、2.61%,远低于其他的股份行;
同在华南地区的另一家中小型股份行,其思路则更多关注“提高资产端的收益”,该行2014年存款平均成本率为3.37%,同比上升幅度达26个基点,但其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高达7.66%,同比提升80个基点,该行的利息净收入亦因此多增了123.6亿。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行自2013年下半年起,将不少信贷资源倾斜投向收益、风险均较高的中小、小微信贷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其参考的便是富国银行的商业模式。
在该行内部,流传着一份关于富国银行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关于富国银行精准的风险定价、风控能力、迭代率较高的创新性零售和批发金融产品、强大的交叉销售能力、极简的贷款审批流程、灵活多变的授信方式等详细资料介绍和经验参考。
“从长远来看,保持中小、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到来的不错选择。但问题在于很难快速形成规模,银行只能逐步转变资产组合的结构,绝非一蹴而就。”该股份行一中层人士对此毫不讳言,“同样,难以避免的阵痛包括阶段性高企的坏账率。”
策略三: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两端“做文章”,部分城商行更是主动调结构,降低存贷业务的占比。
例如,某两家上市城商行2014年一般贷款平均余额占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占比分别仅为34.7%和31.9%,同比下降2.6和4个百分点,表明其存贷款业务比重下降,更多地依靠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生息资产以增加经营收入。
“这两家城商行的投资类业务发展均甚为迅猛。从生息资产结构来看,投资类业务已取代贷款业务、占据生息资产业务总量的最大版图。”某城商行中层人士向记者透露。
年报数据显示,前述两家城商行2014年的债券投资和证券投金额分别高达2199.3亿元和1820.1亿元,同比升幅近70%和近40%,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的占比分别高达43.5%和38.4%,而同期这两家城商行的贷款及垫款业务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仅为32%和34.6%;
实际上,得益于去年的“股债双牛”,除了前述城商行在投资业务大幅“加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多家股份行的投资平均余额亦呈现大幅增长,带来的投资利息收入同比涨幅普遍在50%上下。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业内还有一个比较有共识的做法,就是盘活存量资产。”前述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直言,“但现阶段资产市场仍远未称得上‘成熟’,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只能是辅助性的手段,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发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8912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
上一篇:核心信息平台《上周大宗交易急促放量 大股东减持占较大份额》
下一篇:核心信息平台《“降息”效应调查: 企业实际融资利率 “结构性分化”》
·Slow is Fast 凭借产品创新与美的平台超越同业2015.06.18
·创业板中的苹果之父+触觉反馈 龙头崛起2015.06.11
·牛市五大基本特点 核心平台让你笑到最后2015.06.04
·被低估的隐形封测巨头 借助产业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06.04
·牛市思路不变 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策略2015.06.01
·“地面到车辆”轨交行业跨界成长,大战略带来大空间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