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创业潮:万亿产值愿景
申波说,尽管产品最大的用户群在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江苏,但未来将继续留在成都,“互联网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不由政府主导的行业,成都创业环境比很多城市都好,而政府的服务意识做得非常好。”
“同样的资金和能力,在北京允许你失败1次,在成都可能允许你失败10次。”一位移动游戏创业者如此评价在成都的创业环境。
2010年,申波辞掉在诺基亚西门子的架构主管工作,选择回到成都开始创办“咕咚网”,“成都有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丰富的人才资源,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也提供很多的优惠措施”——在申波看来,他赶上了创业的“最好时代”。
这是因为自2009年成都市政府在高新区设立国内最大的软件园后,面向所有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出了“创业成都”的邀请函。只要创业项目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仪器、数媒动漫等园区主导产业,创业项目的前景足够广阔,并且通过了专家评审,成都高新区就会邀请创业团队入园,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
通过向成都市高新区提交“创业项目申请书”,申波和合伙人顺利的进驻了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
“那是一个公用办公室,100多平米的房间里面有6-7个创业团队。我们分到了两张桌子,是全部的办公场所。”申波说,“但比起北上广来说,这个创业园一年内不会收取租金,极大的降低了创业成本”。
而随着越来越多创业团队的到来,成都市高新区开始展现其在培育初创企业方面的能力——截至目前,创业园已累计评审项目4000余个,累计入驻项目600余个,在孵项目140余个,已成功孵化包括咕咚网、品果、尼毕鲁、鲁大师、移花互动、优聚软件、维动科技、摩奇卡卡、成都自来也、91Act等20余家知名企业,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成都市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到3300亿元,同时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继续名列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在众多市场人士看来,已经提出在2020年打造万亿产值园区计划的成都市高新区,与2014年9月出台的长江经济带规划提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计划是契合的。成都高新区具备了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潜力。
移动互联网创业高地
成都高新区以IT世界工厂而闻名,从2003年英特尔进入成都为标志,目前已形成英特尔、富士康、戴尔、联想等构筑的IT产业集群,全球20%的电脑在成都制造、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成都封装测试、7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成都生产。
事实上,在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后,成都市在2012年便开始强力介入,成都市高新区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投入10亿元移动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打造移动互联网创新先导区,希望5年内撬动200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这相当于当年成都高新区的总收入。
在这个时期,申波瞄准了移动互联网的“运动健康领域”,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同时进行研发。2010年7月,申波的产品开始上线销售,这种类似MP3的健身追踪器,用户只要将追踪器放在包里或别在腰间,就能追踪每天身体活动的热量消耗和睡眠质量,售价200多元,每月可以卖出去1000多个。
而这仅仅是开始。成都市高新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不同方式的政务服务。针对初创团队,高新区为创业者提供为期12个月的全方位创业支持,除提供30-70平方米免费的办公场地外,还通过多种途径,集中解决初创团队资源少、圈子小、人力单薄等共性问题。针对核心孵化项目,创业场加速器通过为期36个月的针对性专业孵化服务,帮助潜力创业团队加快创业进程,帮助企业寻找风险投资,建立高端创业人脉网络。
为解决资金问题,成都高新区还专门设立了5000万元的“天使基金”和5000万元的“担保基金”,前者给予创业企业无偿的资金支持,后者为创业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政府贴息的贷款。凡在高新区创业的企业,都可以直接向这两只基金申请支持,保证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高新区还不定期组织风投来筛选潜力企业。
申波正是在2011年的一次创业者项目评审会上,被盛大网络相中。后来,盛大网络成为申波的A轮投资方,为后者提供了2200万元资金。
在拿到这笔投资后,申波顺利从大学生创业园“毕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创业场。
进入创业场后,申波拥有三间约150平米的独立办公场所,团队也由2个人增长到20多个人。
2013年6月,申波的团队推出“咕咚手环”,这款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国内首款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主要有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并能够对用户进行运动状况分析、健身计划检测等服务,通过和手机软件整合,还可以把监测到的数据分享到微博和微信上。
“成都允许你失败10次”
到了2014年,申波创办的咕咚网的注册用户已经有1000多万,手环等硬件产品在国内的出货量有几万件,走国外渠道的有20多万件。同年11月,迅速成长的咕咚网,又获得了一笔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其员工数量,也从最开始的2个人,扩展到200人。
而在申波的业务扩展的同时,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大步迈进。2014年前三季度,成都市电子信息领域产值占全市达34.0%,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7.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一枝独秀”的崛起,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成都移动互联网完成产值2030.51亿元,同比增长30.2%,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3%,成为支撑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申波说,尽管产品最大的用户群在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江苏,但未来将继续留在成都,“互联网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不由政府主导的行业,成都创业环境比很多城市都好,而政府的服务意识做得非常好。”
“同样的资金和能力,在北京允许你失败1次,在成都可能允许你失败10次。”一位移动游戏创业者如此评价在成都的创业环境。
从2012年至今,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多份扶持政策。如2014年11月,成都市高新区又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从8个方面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提升服务质量,壮大发展规模。为鼓励区外企业到高新区设立公司,高新区宣布:新引进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可获3年房租补贴,第1年按40元/平方米/月、第二三年按20元/平方米/月标准执行;新引进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总部或总部企业则可获40元/平方米/月的3年房租补贴,其原有技术和管理人员一次性随迁的,每人可获2万元一次性补贴。
此外,对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5亿元、1亿元、50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年薪10万以上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每年分别按条件给予梯度补贴。
而为支持企业引进、培训和招聘人才,对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从省外新聘用的中层以上和项目经理以上核心技术或管理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期满1年的,给予2万元/人的一次性补贴,补贴人数不超过企业每年新增员工人数的10%。
截至2013年底,成都高新区已建成7个国家级孵化器、17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1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4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发机构40个;打造了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区内2500多家(次)企业提供各类融资帮扶;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00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3人。
高新区策划发展局局长汤继强说,高新区的核心就是创新,这也是实现万亿元产值的保障。一方面要继续瞄准国际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规模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内生式”增长,培育自己的联想、华为和小米。
2015年,申波也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我们会去纳斯达克上市”。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7539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
上一篇:前海QDIE试点落地 首批跨境投资额度10亿美元
下一篇:成都高新区创业潮:万亿产值愿景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5.1.29)第一期2015.01.29
·中国南麂岛建军事基地被指攻击钓岛 中方回应2015.01.29
·清华校长履新环保部 3年内从正厅级升至正部级2015.01.29
·彭丽媛谈家庭生活同百姓一样 女儿习明泽罕见照片曝光2015.01.29
·李克强见社会代表细节:笑称姚明没被束缚长得高2015.01.29
·习近平谈当县委书记与当省长有何不同201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