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6月份开始收费 法院失信名单正纳入系统

发布时间:2014-5-28 9:15: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拟收费。

  5月27日,央行举行发布会,宣布央行征信中心将自2014年6月3日开始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个人每年查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5元,前2次免费。

  同时,与征信系统数据完善的一系列举措也将相继推出。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正在纳入征信系统。

  此外,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P2P能否接入征信系统也备受关注。目前征信中心控股的上海资信公司已搭建了P2P公司之间的征信系统共享平台。搭建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央行征信系统的接口规范和标准。

  网点查询前两次免费

  互联网查询面临的两大难题就是身份验证问题,以及确保信用报告安全到达本人手上。

  2013年3月以来,央行征信中心分五批次,先后面向江苏等18个省份(市),开展了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试点。

  征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将于2014年实现全国推广,试点批次范围将逐步公布。”

  由于报告的内容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信贷信息、公共信息等,涉及个人隐私,如何确保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查询,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互联网查询面临的两大难题就是身份验证问题和确保信用报告安全到达本人手上。”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网上查询设置了身份验证程序,即需要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

  不过一个问题是,如果个人对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未能正确回答问题,比如忘记了个人信用卡具体授信额度,可能就无法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

  上述负责人表示,需要个人记住一些基本的交易信息,还可以通过转用数字证书方式进行身份验证,或到央行分支机构查询。

  此外,个人通过网银查询征信报告,目前正在中信银行、北京银行试点。

  另一个问题是,数字验证方式各家银行都在使用,但特别是大型银行的数字证书目前还存在没有统一标准,要用不同的接口对接成本较高,目前央行征信中心正研究相关标准化对接问题。

  对于确保信用报告安全到达本人手中,而不被其他人获取用作其他用途,相关负责人解释,通过互联网反馈信用报告时,报告里只显示了个人身份证后4位,即使别人看到了也不知道具体是谁。此外,信用报告在约定的地点只能放7天,之后将自动消除等。

  5月27日,央行进一步表示,征信中心自2014年6月3日开始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个人每年查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5元。

  上述负责人解释,信用报告有偿查询是国际通行做法,此次收费标准普遍低于境外征信机构同类服务收费标准。根据统计数据,一般来说,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个人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的需求,查询3次以上的很少。

  值得注意的是,收费目前还只是针对网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收费。由于互联网查询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暂时不收费,需等到推广至全国后再收费。

  目前在收费初期采用缴纳现金方式。此外,征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后期将推荐使用互联网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法院失信名单正纳入

  央行征信中心负责人表示,法院的失信黑名单也正在纳入征信系统。

  放开个人查询征信报告的另一面,是央行对征信系统数据的进一步拓宽。

  截至2014年4月底,征信系统已收录了8.4亿多自然人、1900多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

  收集的信息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还包括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接入了所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等。

  今年以来,部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开始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关于小贷公司全面纳入征信系统的呼声不断。

  征信中心负责人表示,按政策要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都应接入征信系统,央行在发展小贷公司之初就表示要将其纳入征信系统。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小型机构愿意查询信息,却不愿意录入信息,小贷公司的部分客户也不愿意信息被录入。

  目前小贷公司可通过当地银行金融机构查询征信信息,对接入征信系统的意愿也降低了。

  此外,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P2P能否接入征信系统也备受关注。

  但征信系统主要对接放贷机构,而目前P2P是否属于放贷机构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认定。

  目前征信中心控股的上海资信公司已搭建了P2P公司间的征信系统共享平台。搭建中,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央行征信系统的接口规范和标准。

  除了机构的拓宽,还包括个人数据的拓宽。

  对于征信数据库来说,按国际实践,除了信贷信息外,其他能帮助放贷机构来衡量借款人风险的信息也应该收集进来。

  比较重要的包括其他形式的信贷信息,比如先消费后付款的授信信息,水电燃气费、手机费等信息。

  另一块重要的是公共信息,影响最大的是法院的民事判决,包括关于企业破产和个人破产信息。行政处罚信息量也较大,央行2005年起就在收集这部分信息。

  “现在征信数据库跟公安部的居民身份证数据库可联网查,劳动保障部的参保保证信息、建设部个人参加公积金信息、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等也纳入到征信系统里了。”上述央行征信中心负责人表示,法院的失信黑名单也正在纳入征信系统。

  不过,由于很多信息来自于政府部门,对于涉及企业和个人的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可向征信系统提供,还没有具体法规。以致这很难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数据来源。“希望能制定明确、可操性强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上述人士表示。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442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