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掘金“黄河金三角”

发布时间:2014-5-15 9:14: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未来城镇化演变的大趋势是通过区域规划引导各城市群的产业集聚,以此带动人的集聚,并搭配户籍、财税、公共服务等改革与配套措施,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群布局将形成东部沿海超级城市走廊、中部产业承接区和延边地缘辐射区构成的“两横三纵”格局,而“黄河金三角”是典型的定位于产业承接的中部跨省城市群。

  “黄河金三角”是产业承接与中部崛起的样本

  “两横三纵”:城市群规划引导产业区域布局再平衡

  4月14日,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3月31日已批复并原则同意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的批复指出,要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黄河金三角”指的是黄河大拐弯处的四个市:山西的运城、临汾,陕西的渭南,河南的三门峡;这片5.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区域。要理解“黄河金三角”的定位和对应的投资机会,必须将其放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大图景中分析。

  根据我们“城市群”系列报告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按照国际经验,“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大势所趋1;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地理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城市群是未来城市布局的主要形态,而这一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演进的过程2。2005年开始,政府才认识到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重要性,提出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并越来越强调大城市的核心地位与辐射作用;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并形成了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指导原则。

  中国经济地理的最大特征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经济发展结果的城市化也是如此。以城镇人口占比衡量,2010年中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城市化率接近57%,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只有42%和39%;且劳动力的集聚主要体现为中部和西部农民工向东部集聚。综合考虑目前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规模,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更多地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胡焕庸线以东的中国中部区域。由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差异比较明显,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体现为双线并行的局面,一方面是东部沿海超级城市走廊的深度城市化,另一方面是以老模式和新政策驱动的中西部地区传统城市化。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导向以及要素集聚特征都有所差别,这个过程中,通过规划产业布局引导要素集聚就显得特别重要。

  从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单位进行区域发展规划,这种规划方式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行政区模块划分的限制,更符合城市化过程中的集聚规律。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并还将较长期地处于城市化加速期,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逐步形成围绕区域性核心城市布局的十多个不同集聚量级的“主城市群”以及若干个“次级城市群”,城市内和城市间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连在一起。

  结合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演变的大格局是通过区域规划引导各城市群的产业集聚,以此带动人的集聚,并搭配户籍、财税、公共服务等改革与配套措施,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并最终形成“连横三纵”的全国城市群布局3。

  我们认为,展望未来中国城市的地理布局,可以看到三条清晰的主线。首先,东部会形成沿海超级城市走廊,以北、上、广深为中心城市的三大城市群是其核心。其次,在中西部地区水路和铁路交通主动脉的交界处,会围绕核心城市发展产业转移和承接的城市群;其他有一定基础的城镇也会发展成次级城市群。最后,从国家战略出发,为了实现资源获取和地缘辐射的诉求,中国会在边境地区发展一些城镇星落带,以推进延边开放,例如打通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北亚的油气资源等等。在这个背景下,“黄河金三角”是典型的定位于产业承接的中部跨省城市群。

  “黄河金三角”打造产业承接与落后地区崛起样本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今年政策优先规划的区域,而《规划》标志着以城市群为发展形态的城镇化规划布局进入加速期,京津冀和“黄河金三角”可分别视为东部与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样板。另一方面,“黄河金三角”既是中部跨省的产业专业承接区,又是资源积聚的欠发达地区,《规划》的指引与后续的政策跟进对其它类似区域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省四市的区域合作由来已久,其合作发展其实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从1986年成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到2008年启动申报“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并在2009年列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再到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直到2014年3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如表2所示,随着时间推进,“黄河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与合作的重点不断升级。

  “黄河金三角”位于三省交界,有区域焊接的功能,四市主体功能相近,却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国务院对《规划》的批复提出将“黄河金三角”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跨区域规划打破行政樊篱,协调区域利益,推进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

  “黄河金三角”处于资源密集型区域,且周边有不少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欠发达区域,可以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样本。首先,该区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产业转移上有地理优势。三省四市东邻经济发达地区,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可以“东西合璧”进行产业承接,既能较近地就地或从西部获得资源,又能较便捷地向东部输送产品。其次,产业转移是区域长期发展的关键,也是资源型城市未来转型的宿命。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规划》初期最明确的政策支持方向。

  根据《规划》批复的内容,考虑到“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定位,地里位置与欠发达特征,建议相关投资标的选择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移两条主线展开。而市场可能担忧的《规划》推进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这一地区基础建设与配套政策的资金来源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针对性政策的推进。其次是其它区域的产业转移问题,这方面请参考我们后续的分析。

  区域发展趋势:从产业同构到产业互补

  整体发展落后,但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黄河金三角”整体发展落后,但三门峡独树风骚。以人均GDP衡量,金三角四市中,除三门峡市外,其他三市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全国人均GDP为38420元,陕西为38564元,山西为33628元,河南为31499元,三省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市中,渭南市为21717元,运城市为20628元,临汾市为28031元,三门峡为50406元。除三门峡市远高于三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外,渭南、运城、临汾三市均低于所在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整体来看,“黄河金三角”四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所在省及全国水平,但三门峡发展水平远高于三省及全国水平。

  四市工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发展落后。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全国三次产业占比分别是10.1、45.3、44.6%,二、三产业占比接近;陕西、陕西、河南三省,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占比高于全国水平。四市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运城与渭南市农业、二产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汾与三门峡市农业占比低于全国水平,服务业占比更低,二产占比则在60%以上。这表明,“黄河金三角”四市工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发展不足。四市内部,运城、渭南农业相对具有优势。

  “黄河金三角”劳动力具有成本优势。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金三角”劳动力成本偏低。根据可获得的数据,2011年,全国劳动力平均工资总额为41799元,陕西是38143元,陕西是39230元,河南是33634元;四市中,渭南市33951元,运城市30491元,临汾市28523元,三门峡市33628元。因此,从劳动力成本来看,“黄河金三角”四市低于所在省份及平均水平,并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市中,运城与临汾劳动力成本优势更为突出些。

  资源优势趋同,产业同构严重

  煤炭、矿产是共同的优势资源,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从四个市的资源优势来看,普遍以煤炭、矿产为优势。渭南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大煤炭产地之一,有“中国钼都”和“华夏金城”之称;煤炭资源是临汾市首屈一指的矿产资源,在山西省占有重要地位,有河东、霍西、沁水三大煤田;三门峡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同时镁、铜、铅等有色金属和锂、钽、铌、铯、锑等稀有金属以及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全省或全国独有。只有运城市不以煤炭资源为优势,但运城电解铝年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金属镁产量占全国的70%,世界40%。以煤炭、矿产资源为基础,渭南、临汾、三门峡都大力发展了相关行业。

  四市支柱产业相同部分较多。从四市的支柱产业来看,基本相同。运城支柱产业是焦炭、冶金、机械装备、化工、商贸物流、农副食品及食品加工,临汾是煤炭、焦炭、冶金、电力、铸造、新型建材等,三门峡是能源、铝工业、煤化工、黄金及林果加工,渭南是能源、化工、冶金、光伏、装备制造、旅游等。可以看出,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资源消耗产业成为四市共同的产业,这与四市资源优势密切相关。

  发挥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煤炭、农产品、劳动力是“黄河金三角”的要素优势。“黄河金三角”四市的要素优势,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煤炭和矿产资源的禀赋优势。除此之外,在农业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运城是山西省重要农产品基地,素有山西“乌克兰”之称,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带、优质水果生产带和优质棉花生产带;临汾是山西麦棉生产基地之一。

  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要素优势,关键是要实现区域分工合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设立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国务院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促进产业分工协作,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从上面可以看出,国家对“黄河金三角”的产业与功能定位是要发挥其已有的资源、要素、产业优势,比如打造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因此,四市在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离不开自身的要素、区位与产业优势。但由于四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因此进行区域合作,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是关键。

  发挥优势,承接不同产业。整体来看,“黄河金三角”具有能源、矿产品、农产品、劳动力优势,承接的产业应该以煤炭及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轻工行业为主。根据四市的资源优势及支柱产业情况,我们认为,运城市产业发展应该在原有支柱产业基础上,着重承接农副食品及食品加工、商贸物流、镁铝深加工行业,着重打造镁铝原材料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临汾市应该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及棉花基地优势,着重承接煤炭焦炭、电力、纺织服装行业;三门峡市应着重承接有色金属深加工、煤化工、林果加工行业,打造新材料基地;渭南着重承接装备制造、光伏等行业,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

  投资建议:关注互联互通、环保共治与产业转移

  短期关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黄河金三角”要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提是要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四市之间要实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入西安、太原、郑州三个城市群的发展中。因此,基础设施是建设前提。三省的水泥、工程机械、建筑等基建产业链上的相关概念个股梳理如下。

  长期而言,环保共治与产业转移有望带来投资机会。一方面关注环保共治。“黄河金三角”都以煤炭、冶金、电力工业为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是资源、能源消耗性产业,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四市之间可能会采取措施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随着四市之间产业重新分工,可能会以环保、能耗为抓手进行产业调整。由于污染是以煤炭粉尘为主,脱硫脱硝等工业环保设备有望受益。另一方面关注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首先表现在四市基于能源、原材料、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外部承接的产业,包括煤炭及深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食品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其次是四市内部之间产业重新分工调整,比如能源基地以临汾、渭南为主,物流基地以运城为主,新材料基地以三门峡市为主;长期而言,或将从产能收缩和成本降低两方面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428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