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辞职”将入环保法
环保法修订草案迎“四审”
《环境保护法》实施25年来将面临重大修改,经过三次审议,21日第四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也被看作是环保法全新修改立法的最后冲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一方面环保法修订草案将区域污染和流域污染,包括土壤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纳入立法内容,另一方面最严格的执法手段和政策将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四审环保法草案中的新增一项重要内容是,可以对环境违法主体进行查封和扣押,对于责令整改后仍未见好转的违法企业,将采用按日计罚,且罚款数额可以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拘留、引咎辞职、区域限批等强制处罚手段也将纳入环保法。常纪文告诉记者,环保法草案中明确,对于没有环评、暗管排污、伪造瞒报数据、不配合监管等违法主体可以立即拘留。
为环境违法问题买单的不仅仅是违法企业。常纪文对记者表示,环保法修订草案中首次提及,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针对目前很多环境问题屡治不愈的现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力缺乏手段,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成了这些污染大户的保护伞。”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立法层面将纳入多项环境执法措施,实际上是堵上了环境违法最关键的“一道门”。
记者了解到,2011年,环保法的修改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的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上半年全国人大法工委修改之后形成二审稿,6月份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并再次征求全社会的意见。但是自二审稿以来,因为对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设定过严,引发了舆论强烈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四审修订草案中,公益诉讼环保法主体也将有望进一步放宽。常纪文告诉记者,环保法修改将有望放宽对公益组织的限定,比如公益诉讼的环保组织只要满足经民政局批准,从事环保公益活动满5年等条件即可。
《环境保护法》实施25年来将面临重大修改,经过三次审议,21日第四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也被看作是环保法全新修改立法的最后冲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一方面环保法修订草案将区域污染和流域污染,包括土壤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纳入立法内容,另一方面最严格的执法手段和政策将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四审环保法草案中的新增一项重要内容是,可以对环境违法主体进行查封和扣押,对于责令整改后仍未见好转的违法企业,将采用按日计罚,且罚款数额可以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拘留、引咎辞职、区域限批等强制处罚手段也将纳入环保法。常纪文告诉记者,环保法草案中明确,对于没有环评、暗管排污、伪造瞒报数据、不配合监管等违法主体可以立即拘留。
为环境违法问题买单的不仅仅是违法企业。常纪文对记者表示,环保法修订草案中首次提及,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针对目前很多环境问题屡治不愈的现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力缺乏手段,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成了这些污染大户的保护伞。”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立法层面将纳入多项环境执法措施,实际上是堵上了环境违法最关键的“一道门”。
记者了解到,2011年,环保法的修改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201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的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上半年全国人大法工委修改之后形成二审稿,6月份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并再次征求全社会的意见。但是自二审稿以来,因为对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设定过严,引发了舆论强烈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四审修订草案中,公益诉讼环保法主体也将有望进一步放宽。常纪文告诉记者,环保法修改将有望放宽对公益组织的限定,比如公益诉讼的环保组织只要满足经民政局批准,从事环保公益活动满5年等条件即可。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345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引咎辞职”将入环保法引咎辞职环保法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p5w.netjsjquery-1.9.1.js charset=utf-8
上一篇:“地方政府举债”条款或成焦点
下一篇:环境公益诉讼应该降低门槛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中央第二轮巡视10省市确定(名单)2014.07.17
·习近平在拉美做东办“主场”外交 专家:体现影响力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