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预算法三审启动 13亿人的“钱袋子”如何看

发布时间:2014-4-21 5:39: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 【字体:

  4月17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中,赫然出现“修改预算法”的任务。而最新消息显示,将于4月21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迎来该法案的第三次审议。

  预算法凭借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12年6月提交二审后,这一法案在面向全社会的征求意见中,吸引了1.9万人参与,征集到33万条意见,在目前所有公开征集意见的60部法律中居第二位。

  预算法缘何引发公众如此广泛关注?迟迟到来的三审有望破解哪些财税改革难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预算法该如何更好监督政府花钱?记者采访权威业内专家透视这一法案背后的民生期待。

  管好纳税人每一分“血汗钱”

  “贪污受贿十万百万,社会关注度很高,但是决策不科学、预算不严谨,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往往可能是数亿上百亿,公众关注度却远远不够。”一名地方财政部门负责人坦言,要杜绝这样的问题,还要靠预算法给力才行。

  所谓财政预算,就是一本国家的大账本,比如去年财政花了多少钱,今年财政预算怎样,钱花到哪儿去了等。预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血汗钱”花得是否值得。

  在法学家眼中,预算法是一部事关民生福祉的经济宪法。“很多人觉得预算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就像百姓自家账本一样,政府预算处处写着民生。”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对记者说。

  他指出,预算涵盖政府收与支,其中收入主要靠税收,税收连着千家万户。预算法旨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管好纳税人的每一分“血汗钱”,背后还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政府和百姓的关系,可以说是经济领域的“宪法”。

  此次预算法的修订,直接牵动了无数国人的目光。我国现行《预算法》自1995年开始实施。2005年启动修订,2011年12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初审,2012年6月进行二次审议,目前已跨越三届人大。

  从“雾里看花”到透明财政

  财政预算公开但不够透明,不仅是普通民众,甚至连人大代表都直呼“看不懂”,这一直是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预算的财政收入超过13.9万亿元,支出超过15万亿元。如何打造透明财政,管好庞大的国家“钱袋子”,无疑是修改预算法的焦点所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造透明财政所以难,在于一系列改革难题,如预算公开、地方债、转移支付改革、预算管理和监督等,势必触及各方面利益,背后博弈激烈,意见差异较大。

  此次预算法三审,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不少专家表示,当务之急应把财税改革的最新表述尽早在新预算法修订草案中“落地生根”,以法律文本率先体现出来,以便能为财税改革“啃硬骨头”提供强有力的法制化推动作用。

  “希望新预算法修改能把预算法制化、透明化作为落实决定精神的第一枪,不仅要把中央精神落实到法规条例中,还要更具可操作性。”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庄立权说。

  人大审查监督权是否可操作细化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预算法是对政府如何花钱的监督,那么人大代表的监督权能否落地、是否可操作、可细化,也是公众对预算法三审修改的期待之一。

  “招待费查得严了,会议费就多了,会议费查得严了,别的科目钱又多了。”一位地方财政部门负责人表示,个别部门的三公消费就像泥鳅,这里查得严了就往那里钻,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整个财政预算的层面才能全部封死。另外,不管是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诸多公众关注度高、反感度高的顽疾,说白了都是和财政预算有关的,把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了,这些猫腻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地。

  当前,虽然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看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预算法修订备受关注的地方债问题,是否放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一直是该法案修订的一大焦点,但从前两次修订稿看,均未对地方债问题“开闸”。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仅靠堵是不行的,关键是做好监督,尤其是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这也是预算法修订应关注的重点。”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说。他同时强调,预算法还应更强调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追责。“没有惩罚制度作为救济措施的法律,都是纸老虎。”

  (新华社)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339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