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季报”缓中趋稳
国务院定向松绑存款准备金率。统计局提醒市场转变思维,不能“叶公好龙”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市场相信吗?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同比增长7.4%。尽管这一增速比去年全年7.7%的增速减少了0.3个百分点,亦低于7.5%的今年增速目标,但仍超出市场预期。
在一季度数据发布同一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此举被部分人士解读为“微刺激”,更令市场存在多重解读。
对于当前形势,有接近决策层人士表示,尽管一些市场分析对于去年以来逐步放缓的GDP增速有所担忧,但外界应该习惯更低速且更有质量的增长。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增速在7%~8%之间很可能就是今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当下最重要的是逐步化解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当前大家一定要转变思维、转变观念,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新阶段和新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个阶段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世界大国在向更高发展阶段进化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中国政府也主动适应这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
盛来运认为:“实实在在来说,近期中国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短期之内可能感觉不到,但五年、十年后回头看,这几年的变化我觉得是巨大的。”
各项指标暗示经济缓中趋稳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与GDP增速放缓相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均有下滑。
其中,以往经济赖以维持为“发动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在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到17.6%;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放缓至12.0%。
月初已经发布的PMI数据和出口数据似乎也令市场失望。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月度指标都显示市场对中国GDP增速7.2%~7.3%的预期可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经济已经大幅放缓,有关部门应该已经意识到增速放缓的程度要大于人们的预期。
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也集中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房地产。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较以往放缓较快。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263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7%。一些分析认为,房地产领域的过度投资,对2014年和2015年来说,都是主要的风险源。
但从更多的官方消息来看,现在的情况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特别是海外关注的出口数据,盛来运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提示说,由于特殊监管区贸易的存在,局部地区存在着贸易不可比的因素,扣除这些因素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实际表现应该比数据本身反映得要好。
他同时推荐市场关注一下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这一指标占中国对外出口的比重在85%左右。一季度,中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增速是4.2%,相比去年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增长。
就业和收入数据则令人欣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分别达到7.2%和10.1%,均比去年同期加快。
与此同时,在去年第三产业占比首度超过二产之后,今年一季度延续了这一势头,三产增速比二产增速高0.5个百分点,三产占GDP比重高出二产4.1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力明显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64.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济增速能比预计得要好一些,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服务业占比明显上升,对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服务业和消费,稳定性超出预期。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记者说,稳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的目的是为了保民生。从就业、收入这些方面的指标来看,一季度情况总体不错,经济增速也在政府所确定的底线之上,所以并不存在大规模刺激的可能。
尽管一些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二季度进一步放缓至7.1%左右,但一些分析人士对记者说,从过去两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来说,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所以经济很可能在下半年就有所好转。
需用长线思维考察中国经济
如果从2011年算起,中国经济增速从历史高位放缓已经超过三年,显示经济发展的长周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所以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继续放缓至7.4%,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并不足为奇。
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盛来运所列举的原因也都是长期性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二是国家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三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经济增速下行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新阶段的客观反映。经过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新阶段。”盛来运在昨日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发生新的变化,并且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性增强,使得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符合阶段性的客观要求。我们不可能在现阶段像以前那样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目前进入新阶段的一种客观反映。”
有接近政府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历经三年放缓之后,尽管短期波动仍存,但经济增速已经逼近潜在增长率,缓中趋稳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而结构性调整的特征也越来越显著。
他对记者解释称,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三大阶段性的变化:一是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加紧转化,二是由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加快转变,三是在新阶段中国政府的经济目标也从以往更强调经济增长向“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迈进。所以政府对经济有更多的容忍度,或许也反映了对当前经济发展新阶段内生动态调整增强的充分认识。
盛来运则以PPI为例对记者分析说,PPI的负增长不完全是坏事情,因为负增长一方面反映前期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一方面也在倒逼企业加快调整和市场出清。
新形势下要摒弃传统调控思维
在长线思维和转阶段的战略考量下,社会对于政府调控的思路也在重新认识。
由于就业是滞后指标,是否触底可能仍需判断,且前期政府已经在电网、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审批,市场对政府出手的预期仍然存在。在“微刺激”的概念下,有不少投资机构加快了布局。
但有政府官员对记者表示,当前经济阶段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增速放缓,而政府的目标也不是单纯维系经济增长,而是转向多元目标,所以政府的政策也将按照多元目标布局。现在的政策着力点是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而且考虑到民生需求,补足过去发展的短板。所以从目标、着力点和力度三方面来看,现在的政策和原来的政策肯定不一样。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分析称,新一轮“稳增长”和过去“稳增长”的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有些措施是临时准备、仓促上马的,但现在是早有预案、未雨绸缪的;二是真正实现了长期和短期的结合;三是更多地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不是政府“一个人在战斗”,更注意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来稳定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农”金融服务措施,包括适当的“定向降准”,属于“微刺激”范畴,但“调结构”和“补短板”才是最主要的目标。
“向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降准,并不意味着趋势性宽松的形成。中国版QE不会出现。”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友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如果全面宽松会推升债务率和杠杆率,政府不会重走刺激经济的老路。
但一些媒体报道的“地方7万亿投资”等计划,仍旧引发了市场的议论。
“一些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政府,还在比照过去的调控思路着手准备刺激政策,随时等待中央放松,这并不吻合中央所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大方向,所以在当前关注质量、立足长远的调控思路下,难的不是如何出牌,而是解放思想。”胡迟对记者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也对媒体表示,社会公众对结构转型的认识不能“叶公好龙”,不能因为增速一下来就又喊“狼来了”,没有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不付出代价,优化结构是不行的。
(记者李静瑕对本文亦有贡献)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市场相信吗?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同比增长7.4%。尽管这一增速比去年全年7.7%的增速减少了0.3个百分点,亦低于7.5%的今年增速目标,但仍超出市场预期。
在一季度数据发布同一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此举被部分人士解读为“微刺激”,更令市场存在多重解读。
对于当前形势,有接近决策层人士表示,尽管一些市场分析对于去年以来逐步放缓的GDP增速有所担忧,但外界应该习惯更低速且更有质量的增长。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增速在7%~8%之间很可能就是今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当下最重要的是逐步化解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当前大家一定要转变思维、转变观念,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新阶段和新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个阶段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世界大国在向更高发展阶段进化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中国政府也主动适应这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
盛来运认为:“实实在在来说,近期中国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短期之内可能感觉不到,但五年、十年后回头看,这几年的变化我觉得是巨大的。”
各项指标暗示经济缓中趋稳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与GDP增速放缓相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均有下滑。
其中,以往经济赖以维持为“发动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在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到17.6%;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放缓至12.0%。
月初已经发布的PMI数据和出口数据似乎也令市场失望。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月度指标都显示市场对中国GDP增速7.2%~7.3%的预期可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经济已经大幅放缓,有关部门应该已经意识到增速放缓的程度要大于人们的预期。
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也集中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房地产。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较以往放缓较快。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263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7%。一些分析认为,房地产领域的过度投资,对2014年和2015年来说,都是主要的风险源。
但从更多的官方消息来看,现在的情况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特别是海外关注的出口数据,盛来运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提示说,由于特殊监管区贸易的存在,局部地区存在着贸易不可比的因素,扣除这些因素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实际表现应该比数据本身反映得要好。
他同时推荐市场关注一下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这一指标占中国对外出口的比重在85%左右。一季度,中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增速是4.2%,相比去年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增长。
就业和收入数据则令人欣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分别达到7.2%和10.1%,均比去年同期加快。
与此同时,在去年第三产业占比首度超过二产之后,今年一季度延续了这一势头,三产增速比二产增速高0.5个百分点,三产占GDP比重高出二产4.1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力明显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64.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济增速能比预计得要好一些,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服务业占比明显上升,对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服务业和消费,稳定性超出预期。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记者说,稳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的目的是为了保民生。从就业、收入这些方面的指标来看,一季度情况总体不错,经济增速也在政府所确定的底线之上,所以并不存在大规模刺激的可能。
尽管一些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二季度进一步放缓至7.1%左右,但一些分析人士对记者说,从过去两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来说,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所以经济很可能在下半年就有所好转。
需用长线思维考察中国经济
如果从2011年算起,中国经济增速从历史高位放缓已经超过三年,显示经济发展的长周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所以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继续放缓至7.4%,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并不足为奇。
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盛来运所列举的原因也都是长期性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二是国家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三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经济增速下行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新阶段的客观反映。经过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新阶段。”盛来运在昨日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发生新的变化,并且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性增强,使得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符合阶段性的客观要求。我们不可能在现阶段像以前那样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目前进入新阶段的一种客观反映。”
有接近政府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历经三年放缓之后,尽管短期波动仍存,但经济增速已经逼近潜在增长率,缓中趋稳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而结构性调整的特征也越来越显著。
他对记者解释称,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三大阶段性的变化:一是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加紧转化,二是由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加快转变,三是在新阶段中国政府的经济目标也从以往更强调经济增长向“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迈进。所以政府对经济有更多的容忍度,或许也反映了对当前经济发展新阶段内生动态调整增强的充分认识。
盛来运则以PPI为例对记者分析说,PPI的负增长不完全是坏事情,因为负增长一方面反映前期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一方面也在倒逼企业加快调整和市场出清。
新形势下要摒弃传统调控思维
在长线思维和转阶段的战略考量下,社会对于政府调控的思路也在重新认识。
由于就业是滞后指标,是否触底可能仍需判断,且前期政府已经在电网、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审批,市场对政府出手的预期仍然存在。在“微刺激”的概念下,有不少投资机构加快了布局。
但有政府官员对记者表示,当前经济阶段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增速放缓,而政府的目标也不是单纯维系经济增长,而是转向多元目标,所以政府的政策也将按照多元目标布局。现在的政策着力点是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而且考虑到民生需求,补足过去发展的短板。所以从目标、着力点和力度三方面来看,现在的政策和原来的政策肯定不一样。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分析称,新一轮“稳增长”和过去“稳增长”的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有些措施是临时准备、仓促上马的,但现在是早有预案、未雨绸缪的;二是真正实现了长期和短期的结合;三是更多地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不是政府“一个人在战斗”,更注意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来稳定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农”金融服务措施,包括适当的“定向降准”,属于“微刺激”范畴,但“调结构”和“补短板”才是最主要的目标。
“向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降准,并不意味着趋势性宽松的形成。中国版QE不会出现。”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友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如果全面宽松会推升债务率和杠杆率,政府不会重走刺激经济的老路。
但一些媒体报道的“地方7万亿投资”等计划,仍旧引发了市场的议论。
“一些政府部门,包括地方政府,还在比照过去的调控思路着手准备刺激政策,随时等待中央放松,这并不吻合中央所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大方向,所以在当前关注质量、立足长远的调控思路下,难的不是如何出牌,而是解放思想。”胡迟对记者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也对媒体表示,社会公众对结构转型的认识不能“叶公好龙”,不能因为增速一下来就又喊“狼来了”,没有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不付出代价,优化结构是不行的。
(记者李静瑕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322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中国经济“一季报”缓中趋稳中国经济GDP一季报头条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p5w.netjsjquery-1.9.1.js charset=utf-8
上一篇:经济数据证伪人民币“严重低估”言论
下一篇:一季度固定投资继续放缓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中央第二轮巡视10省市确定(名单)2014.07.17
·习近平在拉美做东办“主场”外交 专家:体现影响力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