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市场化决定北京副中心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4-3-29 10:46: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专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

  

市场化决定北京副中心的产生北京副中心市场化

李国平

  3月26日,河北举行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至此,河北周边城市全面承接北京疏散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实施加快发展的河北版本,已经出笼。一周前,保定被选为“北京政府副中心”的说法得以热议,但是迄今无定论。

  目前京津冀三地合作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还在加快进行中。

  如何疏解北京的非核心城市功能,如何看待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周边是否会形成承接北京非核心功能的副中心。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

  北京需要副中心

  《21世纪》:目前北京新的城市定位中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非核心功能?

  李国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首都功能。实际上,北京既是一个首都,也是一个城市,兼具了非首都的城市经济功能,要将首都功能与城市经济功能分隔开来。

  城市经济功能不属于作为首都的核心功能,但它属于作为城市的核心功能。北京应该优先满足首都核心功能发展要求,同时也必须兼顾到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经济功能。

  就北京本身来讲,除了首都核心功能外,还有城市经济功能,而且其所占份额更大,否则,北京也不会是今天的北京,也不会是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 问题是目前北京首都功能和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已经不堪重负,出现了严重的大城市病。北京中心城区无论是核心功能还是非核心功能都不应该再增加。中心城区应该将部分城市功能疏解出去,特别是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渐次地将区域性批发、物流等传统服务业按照市场规律转移出去。

  《21世纪》:北京非核心功能疏解出去,北京与周边承接地区是否要分成,比如首钢迁移到河北,与北京分税,分GDP核算,新的疏散产业是不是也需要类似这样?

  李国平:从短期来,可能会相对比较合适,这样做可以激励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的功能转移。但从长期来看,就税收而言,还是应该为所在地所有。过多地关注分成,往往还是GDP优先的观念在作怪。

  市场化决定副中心的产生

  《21世纪》:河北方面确定保定承担北京部分行政功能,是不是意味着保定成为了北京政治副中心?

  李国平:真正成为副中心,是需要时间来打造的,而不是仅仅是因为写进了规划,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副中心。保定具有承接首都功能的部分优势,如果明确纳入了包括京津冀在内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规划中,会有助于承接首都功能的。

  现在很多地方城市在规划里都写自己要发展成为区域中心,是不是写进规划就意味着是区域中心了呢?这个还得由市场说了算。当经济活动和人口大量集聚在某一个城市并且这个城市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时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区域中心。

  《21世纪》:目前北京周边地区的城市,都提出了要成为北京非核

  心功能疏散的承接地,远的有保定,承德,张家口,近的有廊坊,武清,都可以吗?

  李国平:当然都有可能。就功能转移而言,承接方要有承接基础和条件,转出方一定要考虑转出去后的效用问题,要衡量有多少利益,有多少损失?当然特殊情况下,政府可指令一些机构搬迁,但在更多情况下,是基于转出地和转入地的优势互补及其合作的结果,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

  石家庄是省会城市,是河北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市,是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应强调服务业为主导,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支撑整个冀中南地区的发展。当然,也要继续发展具有优势的生物、医药等轻工业。

  保定在汽车工业、新能源工业等高端制造行业要发挥重要作用。它也作为京津冀重要的区域城市之一,尽管其相对地位会在石家庄、唐山之后,但要创造条件做好承接北京功能转移的准备。其中临近北京的涿州,有条件依托在建的首都第二机场,可更早地承接部分首都功能的转移。

  廊坊是作为京津之间的重要城市,实际上,他应该作为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区域城市,继续承担部分首都的教育、文化、医疗,部分商务(会议会展等)的职能。

  唐山作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河北的制造业,唐山要发挥重要作用,唐山的制造,需要转型升级,强调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强调循环和绿色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

  《21世纪》:3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京津冀协同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下一步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这是否需要成立中央协调委员会等部门来推进?

  李国平:非常必要。我认为协调跨省市的区域发展,特别是包括首都在内的区域协调,如果有更高层次的协调机构会有更好效果。如果有这样的协调机构,有利于共同应对首都发展中的重大压力和挑战,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目前研究京津冀一体化,三地看法也不一致,未来如何走出一条三地协调发展的路子?

  李国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地方的考虑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各个地方觉得一体化对他没有好处,他可能对一体化漠不关心或抵制。

  但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说雾霾这样的区域环境问题,大家都有了共识。刚公布的数据,我国前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7个在京津冀,都集中在河北。究其原因,除了华北平原地区大气的自净能力差外,河北以钢铁水泥能源为主的重化工业的大量工业排放也是重要的原因。 所以要共同面对的大气污染问题。

  《21世纪》:三地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国平:第一,共同治理大气环境,这个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了;

  第二,京津冀区域转型升级,一定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以北京中关村的技术来支持河北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天津的创新发展;

  第三,形成一个分工清晰、产业链合理衔接的产业空间布局。尤其是河北,要加大由重工业为主向轻型工业为主转移的力度,去重型,变轻型,促进产业轻型化和服务化。北京要去功能化,尤其是北京中心城区的去功能化和多中心发展。天津要加速从加工业向服务业发展。(编辑 孙小林)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217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