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在普通人眼里,玄武岩通常是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需的建筑石材,但在四川航天拓鑫,这种普通的石头却被“点石成金”,变成了绿色环保的高性能纤维产品。
这一由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引进、研发的科技成果落户成都后,已顺利实现成果转化,并成长为成都市的“小巨人企业”和“新材料重点企业”。
如何培育更多像航天拓鑫一样的创新型企业?“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已被纳入成都市的新日程。在前不久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成都市首次提出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强化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设计。
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表示,成都“创新驱动”的思路让人眼前一亮,它包括了观念、文化、科技、金融、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创新,有顶层设计,有具体的试验区,更确立了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在邓玲看来,以前虽然总是在各种文件、报告中看到“创新”,但系统化、集合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还是第一次被明确提出。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如果说航天拓鑫的创新还只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话,那么从事IT行业的周涛则是新兴产业的代表。
80后的周涛在2010年获得瑞士弗里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回国发展,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他入选四川省第三批“百人计划”。2013年,作为成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代表,获得成都市科技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发经费资助。
周涛从事个人擅长的大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等领域研究,并翻译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在中国热销。他与两名合伙人共同创立的高科技软件企业——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大数据挖掘服务与大数据决策和营销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开发的项目及产品已引起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
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成果在成都落地、转化是成都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举措之一。据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介绍,成都正在制定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揽子实施方案,还将出台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在未来2~3年内,成都将通过推进企业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升级牵引工程、区域创新示范工程、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等6大工程,全面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其中,在推进科技人才发展工程方面,将给予特殊人才特优待遇,广泛汇聚各领域各层次的优秀人才,“力争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向往集聚、创业创新活跃的人才高地”。
而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则是要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释放出来,与地方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推进区(市)县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和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
除了吸引人才和项目之外,还包括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在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成都科学发展的决定中,对与创新体制相配套的金融创新同样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鼓励发展科技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担保、科技债券等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支持地方科技银行建设。
在邓玲看来,此次成都很多创新的提法就连她这个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也是第一次听说。邓玲认为,成都建立支持创新的金融体制,是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了“创新的钱从哪来”的问题,既放大了成都的科技优势,又促进了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成科技产业的优势进程,真正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让各种活力竞相迸发的目标。
从人才到项目,到金融支撑,成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完整的链条。唐华认为,要实现要素联动就要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
培育载体
对于希望创业的成都年轻人而言,位于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的“青年创业城”是个不错的平台。这个从去年开始投入使用的成都市首个青年创业城,旨在通过搭建创业教育、项目融资、市场对接、科研创新等平台,构建系统化、专业化、可持续化的青年创业园区建设管理发展机制。
在成都构建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中,除了对创业的项目进行扶持外,同样还在培育像“青年创业城”一样创新载体的发展。“青年创业城”于2013年被认定为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50万元经费支持。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长,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而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创业领军人才为宗旨的创新创业载体向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去年开始,成都市科技局首次发布了关于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发展的支持政策《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根据创新创业载体内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需求,将载体细分为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五种类型,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如果说“青年创业城”还只是培养创业团队、培育新兴产业源头企业,那么各个区(市)县的重点园区则成为产业创新的载体。在成都市科技局制定的《成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推进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提出了要以推进国家级产业基地领先发展、重点产业园区提质升位为重点,实施典型示范、分类突破,形成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成都高新区正在通过推动“三次创业”,着力把高新区打造为高端产业集中区、高端人才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现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围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航空装备等七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人才强区工程等“四大创新工程”,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天府新区则围绕建成“西部硅谷”的目标,以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等为重点方向,发挥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招商,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创新服务机构,聚集高端研发人才及团队,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促进科技投融资发展,构筑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创新集群。
产权保护软实力
和创新相伴的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专利保险示范城市,成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已走在了前面。
成都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颁布《成都市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制定了《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先后出台50余个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涉及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环节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成都还是西部第一个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是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典型。通过司法与行政的有机衔接,目前已形成了成都全域的知识产权执法网络。2012年,成都还被一家欧洲通讯社赞誉为“中国投资风险最低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
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不仅为成都的创新驱动战略保驾护航,也日益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名片、新动力。作为成都“创新驱动”战略的配套政策之一,成都还在去年出台了《成都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管理办法》。根据此次出台的《办法》,专设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成都市企业、园区和区(市)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的产权保护及运用、管理支持体系也在为企业的创新带来新的动力。成都伟易达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此受益,该公司在触摸屏的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资金投入上遇到了困难。成都推出的专利贷款项目给该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该公司以企业的核心专利做质押,获得了银行为期半年的100万元融资担保贷款,并在随后又先后获得了两轮专利质押担保贷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专利贷款融资,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并产生了良好的信用记录,融资能力大大增强。
成都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构建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正在成为成都创新“软”环境中的“硬”实力。
这一由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牵头引进、研发的科技成果落户成都后,已顺利实现成果转化,并成长为成都市的“小巨人企业”和“新材料重点企业”。
如何培育更多像航天拓鑫一样的创新型企业?“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已被纳入成都市的新日程。在前不久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成都市首次提出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强化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设计。
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表示,成都“创新驱动”的思路让人眼前一亮,它包括了观念、文化、科技、金融、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创新,有顶层设计,有具体的试验区,更确立了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在邓玲看来,以前虽然总是在各种文件、报告中看到“创新”,但系统化、集合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还是第一次被明确提出。
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如果说航天拓鑫的创新还只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话,那么从事IT行业的周涛则是新兴产业的代表。
80后的周涛在2010年获得瑞士弗里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回国发展,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他入选四川省第三批“百人计划”。2013年,作为成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代表,获得成都市科技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发经费资助。
周涛从事个人擅长的大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等领域研究,并翻译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在中国热销。他与两名合伙人共同创立的高科技软件企业——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大数据挖掘服务与大数据决策和营销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开发的项目及产品已引起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
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成果在成都落地、转化是成都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举措之一。据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介绍,成都正在制定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揽子实施方案,还将出台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在未来2~3年内,成都将通过推进企业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升级牵引工程、区域创新示范工程、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等6大工程,全面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其中,在推进科技人才发展工程方面,将给予特殊人才特优待遇,广泛汇聚各领域各层次的优秀人才,“力争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向往集聚、创业创新活跃的人才高地”。
而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则是要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释放出来,与地方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推进区(市)县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和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
除了吸引人才和项目之外,还包括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在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成都科学发展的决定中,对与创新体制相配套的金融创新同样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鼓励发展科技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担保、科技债券等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支持地方科技银行建设。
在邓玲看来,此次成都很多创新的提法就连她这个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也是第一次听说。邓玲认为,成都建立支持创新的金融体制,是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了“创新的钱从哪来”的问题,既放大了成都的科技优势,又促进了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成科技产业的优势进程,真正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让各种活力竞相迸发的目标。
从人才到项目,到金融支撑,成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完整的链条。唐华认为,要实现要素联动就要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
培育载体
对于希望创业的成都年轻人而言,位于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的“青年创业城”是个不错的平台。这个从去年开始投入使用的成都市首个青年创业城,旨在通过搭建创业教育、项目融资、市场对接、科研创新等平台,构建系统化、专业化、可持续化的青年创业园区建设管理发展机制。
在成都构建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中,除了对创业的项目进行扶持外,同样还在培育像“青年创业城”一样创新载体的发展。“青年创业城”于2013年被认定为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50万元经费支持。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长,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而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创业领军人才为宗旨的创新创业载体向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去年开始,成都市科技局首次发布了关于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发展的支持政策《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根据创新创业载体内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需求,将载体细分为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五种类型,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如果说“青年创业城”还只是培养创业团队、培育新兴产业源头企业,那么各个区(市)县的重点园区则成为产业创新的载体。在成都市科技局制定的《成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推进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提出了要以推进国家级产业基地领先发展、重点产业园区提质升位为重点,实施典型示范、分类突破,形成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成都高新区正在通过推动“三次创业”,着力把高新区打造为高端产业集中区、高端人才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现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围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航空装备等七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人才强区工程等“四大创新工程”,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天府新区则围绕建成“西部硅谷”的目标,以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等为重点方向,发挥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招商,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创新服务机构,聚集高端研发人才及团队,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促进科技投融资发展,构筑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创新集群。
产权保护软实力
和创新相伴的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专利保险示范城市,成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已走在了前面。
成都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颁布《成都市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制定了《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先后出台50余个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涉及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环节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成都还是西部第一个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是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典型。通过司法与行政的有机衔接,目前已形成了成都全域的知识产权执法网络。2012年,成都还被一家欧洲通讯社赞誉为“中国投资风险最低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
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不仅为成都的创新驱动战略保驾护航,也日益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名片、新动力。作为成都“创新驱动”战略的配套政策之一,成都还在去年出台了《成都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管理办法》。根据此次出台的《办法》,专设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成都市企业、园区和区(市)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的产权保护及运用、管理支持体系也在为企业的创新带来新的动力。成都伟易达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此受益,该公司在触摸屏的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资金投入上遇到了困难。成都推出的专利贷款项目给该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该公司以企业的核心专利做质押,获得了银行为期半年的100万元融资担保贷款,并在随后又先后获得了两轮专利质押担保贷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专利贷款融资,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并产生了良好的信用记录,融资能力大大增强。
成都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构建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正在成为成都创新“软”环境中的“硬”实力。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015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成都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顶层设计成都
上一篇:小岗村发展不好 对全国都不好交代
下一篇:兼得粮仓与“钢腰”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左右,符合预期2014.07.17
·进军智能电网,内外并举跨越发展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一期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