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都”万山转型之痛新兴产业尚未真正展开
城市空间谋异地扩围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系列调查②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贵州万山
2011年,万山区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去年当地还研究了多个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以及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万山区总结称,“寻找适合我区转型的道路,仍是我区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相关专家指出,万山应该扩大开放,主动融入铜仁市乃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发展大格局中,产业要多元化、生态化,同时要作好社会保障工作。
从“老山口”下了高速收费站,前行一公里向左转,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座写着“万山转型工业园”鎏金大字的石碑。这里距离万山老城大约9公里,园区企业聚集才刚起步。
这是“中国汞都”万山迈出城市转型的重要一步。此前,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曾公开表示,“万山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创新加实干,突破传统思维,探索资源枯竭区转型发展新路。”2011年,万山区确立了 “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
在铜仁当地学者看来,万山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把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产业升级、产业转移、铜仁新区建设、社会保障、地方特色、城市化与工业化等充分结合起来。
挖掘替代性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万山的汞资源开始逐渐枯竭。2002年,万山汞矿被迫进行政策性关闭。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万山特区工业志》执行主编姚茂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山汞储量可能还有几千吨,地下埋藏太深或比较分散,原来含矿量有2%~4%,现在可能仅有3‰,含矿量太低,汞矿也低于当地河床。”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词汇,叫路径依赖或资源掣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它的发展与资源富集是不对应的,这些地区往往依赖单一的资源,反而排斥了其他产业发展,排斥了科学技术的提高、人力质量的提升,他们并没有因资源富集而富裕起来。”
万山转型,路在何方?
“实际上,万山主要有两大转型:一是‘产业原地转型’,主要是‘扶强扶优’,要求高污染企业强制性关闭,去年强行关闭了几家;二是‘城市异地转型’,以后万山的城市中心要与铜仁市协调发展。”万山区档案局局长、前万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田必刚表示。
2011年初,万山区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万山区专门作出了“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批示。
随后不久,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撑万山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把万山作为我省工业重镇及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将含钾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锰矿开采及锰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纳入全省产业规划布局。”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万山的“产业原地转型”中,当地依托“中国汞都”这一品牌,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
“万山的汞生产虽然不搞了,但汞的深加工还得继续进行,因为万山的汞开采和应用有几千年历史,全国的研发技术都在这里,防止汞污染也有丰富的经验。”姚茂义向记者表示。
“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坐落在万山镇张家湾,规划面积4.61平方公里,现有红晶汞业、红菱工业等7家汞加工企业,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预计到2015年,示范区将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解决社会就业4000多个,到2020年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万山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泽云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993年,我们投资4万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汞生产加工的民营企业,现在已有16个汞系列产品。我们主要从陕西等外地买来汞,比如30公斤汞的市场价是3.6万元,如果加工成汞触媒,市场价就是7万元,毛利率可达50%左右。”吴泽云表示,但企业要拿出30%的利润用于环保投入。
胡晓登表示,全国范围比较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基本上开采几百年资源耗尽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城市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产业、新的生存发展方式。一般的非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主要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比如发展金融、交通、服务、餐饮等,但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交通条件比较好、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行政级别比较高。但万山哪一点都不具备,转型的难度确实非常大,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稀释一部分人口,原来庞大的产业基础支撑的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已经不能支撑了,还得寻求吸纳就业的产业,非转不可;第二因地制宜地开发打造一些新的产业,转型的模式途径与非资源型城市不一样。
针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如何协调的问题,胡晓登指出必须重新发掘确定新的产业资源,万山气候条件比较好,可以做一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加工业,也就是说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一些主导产业,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贵州很多城市正在或早或晚都要面临这样的转型局面。
记者了解到,万山目前已完成申报矿山公园国家级4A级景区、夜郎谷国家级3A级景区,及正在加快改造万山汞矿历史博物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资料显示,2013年,万山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4%。
在铜仁学院副教授王友云看来,地方官员出于GDP增长考虑,往往会承接沿海一些落后产业,万山肯定要发展适合本地的新兴产业,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可循环的环保产业,也要借助沿海产业转移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但在项目落地上必须有所选择。
实际上,贵州省委前述文件中提到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未来贵州工业重镇的万山,还没有真正展开布局。王友云认为,在发展此类产业上,万山在技术人才、政策环境、基础配套、政务效率与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城市空间大腾挪
据万山区委宣传部透露,未来万山区的新行政中心将搬迁至谢桥新区,而不再局限于原来万山特区这个“弹丸之地”。
“万山经济中心必须移动,进行空间解构,在空间布局上必须向周边经济实力比较强、辐射力度比较大的城市靠拢,实现相互弥补。”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表示。
据了解,万山特区有很大一部分地盘的下面已被掏空,而且又处于一条狭长的沟谷地形,城市扩张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而谢桥新区原本就是铜仁市通过行政划拨,将原来的谢桥片区划为万山区的管辖范围,并与铜仁市主城区的碧江区较近。
2009年7月,铜仁地区撤地设市,推进“铜仁-万山同城化”战略,打造“一城两区、南拓北兴”格局。其中,南部结合万山特区的融入打造谢桥新城,形成以铜仁老城为核心,一南一北两翼扩张的大铜仁格局,逐步成为黔东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年2月12日,万山区区长张吉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目前谢桥新区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谢桥新区核心区、高速路口片区、北部片区、代门坡片区4个详细规划,茶店街道作为新城拓展区已纳入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建成后,面积将达到7平方公里。
上述报告还提到,谢桥新区已有西南商贸城一期、万和星城、金鳞半岛、南溪苑等房地产项目入驻开发,以及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二期、西南商贸城二期、武陵星城·天街美都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很多新区开发往往陷入 “睡城”、“鬼城”等城市发展怪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过快,但相关产业及配套未能同步跟上。
不过,张吉刚在布置2014年工作时强调,要强化新区规划管理,立足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定位,科学布局商贸物流、房开商住、设施配套、酒店休闲等城市功能。建立健全规划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城市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
在胡晓登看来,万山的城市转型必须扩大开放,主动地融入周边经济的发展,并渗透进去。
“整个铜仁是一个远离贵阳的四省交界地区,这种情况不止是铜仁,像湖南怀化、重庆黔江、湖北恩施等地都远离省会城市。交界地区的发展可能更多是要依靠自身发展,铜仁更多的是跟湖南交往。”王友云表示,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武陵山片区率先试点,对特困区集中连片开发,要求片区内的各城市之间加强协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不能有市场壁垒。
记者手记
一座被“妖魔化”的边陲城市
2月19日下午,“中国汞都”万山雪后初晴,地面湿漉漉的,菜地里的青菜并没有像外界所传已经黑到菜心,反而绿油油的,残雪在暖阳的照耀下分外耀眼。记者来到位于万山镇张家湾的汞化工业园区,远远望去,几个高耸的烟囱直插云霄,在更远处的一个山顶上,还能依稀看到旧时的一个土灰色烟囱,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万山曾经的辉煌。
万山红晶汞业门前,一名负责环保的陶姓老技术员一边遛狗,一边向记者说道,“我们这家企业已有10年历史,我主要负责企业的环保,主要是针对烟囱、管道、污水等环保处理,环保部门有时候一个季度或三个月来复查一次。”
在万山,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治污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原因是万山的汞污染严重,当地官方资料如此统计:汞污染耕地面积约10万亩,涉及人口10人左右,土壤汞浓度最大超标量572.3倍。
对于汞含量严重超标,万山区并不否认,不过,令其不满的是有些报道在对万山汞污染治理上,只字未提。万山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士称,“那个报道出来后,给人的印象是万山汞污染似乎要出人命了,这对他们的负面效益相当大,修复难度更大。”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万山已经做了一些具体的废渣处理工程,并采用了综合修复的思路,针对污染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修复办法。此外,目前当地也已经向环保部上报当地土壤汞污染修复方案等。
“过去,万山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现在,万山绝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万山区区长张吉刚曾表示,除对原有汞化工、铁合金、锰及锰化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淘汰,治理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外,还将在现有项目引进上,由“招”向“择”转变。
实际上,包括万山建设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汞化工研发中心技工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当地已开始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如铜仁学院中文系行政管理学副教授、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在读博士王友云所述,万山是贵州省的一个边缘区域,也是贵州、湖南、湖北与重庆4个省份的交界地带,经济不发达,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主要依托于资源为基础而发展起来,但从长久来看,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枯竭是必然的,所面临的转型也是必然的。
不过,因交通、区位、行政级别等因素,万山转型并不轻松。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建议,万山应该走两条路,一方面稀释一部分人口,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打造新的产业。
在采访的同时,尽管万山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但当地人言谈间掩饰不住对当地曾经辉煌的骄傲,一位村民说道,“我们这里上世纪50年代就点电灯了,那时候汞矿上有解放牌汽车六七十辆。”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系列调查②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贵州万山
2011年,万山区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去年当地还研究了多个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以及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万山区总结称,“寻找适合我区转型的道路,仍是我区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相关专家指出,万山应该扩大开放,主动融入铜仁市乃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发展大格局中,产业要多元化、生态化,同时要作好社会保障工作。
从“老山口”下了高速收费站,前行一公里向左转,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座写着“万山转型工业园”鎏金大字的石碑。这里距离万山老城大约9公里,园区企业聚集才刚起步。
这是“中国汞都”万山迈出城市转型的重要一步。此前,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曾公开表示,“万山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创新加实干,突破传统思维,探索资源枯竭区转型发展新路。”2011年,万山区确立了 “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
在铜仁当地学者看来,万山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把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产业升级、产业转移、铜仁新区建设、社会保障、地方特色、城市化与工业化等充分结合起来。
挖掘替代性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万山的汞资源开始逐渐枯竭。2002年,万山汞矿被迫进行政策性关闭。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万山特区工业志》执行主编姚茂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山汞储量可能还有几千吨,地下埋藏太深或比较分散,原来含矿量有2%~4%,现在可能仅有3‰,含矿量太低,汞矿也低于当地河床。”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词汇,叫路径依赖或资源掣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它的发展与资源富集是不对应的,这些地区往往依赖单一的资源,反而排斥了其他产业发展,排斥了科学技术的提高、人力质量的提升,他们并没有因资源富集而富裕起来。”
万山转型,路在何方?
“实际上,万山主要有两大转型:一是‘产业原地转型’,主要是‘扶强扶优’,要求高污染企业强制性关闭,去年强行关闭了几家;二是‘城市异地转型’,以后万山的城市中心要与铜仁市协调发展。”万山区档案局局长、前万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田必刚表示。
2011年初,万山区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思路。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万山区专门作出了“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批示。
随后不久,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撑万山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把万山作为我省工业重镇及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将含钾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锰矿开采及锰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纳入全省产业规划布局。”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万山的“产业原地转型”中,当地依托“中国汞都”这一品牌,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
“万山的汞生产虽然不搞了,但汞的深加工还得继续进行,因为万山的汞开采和应用有几千年历史,全国的研发技术都在这里,防止汞污染也有丰富的经验。”姚茂义向记者表示。
“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坐落在万山镇张家湾,规划面积4.61平方公里,现有红晶汞业、红菱工业等7家汞加工企业,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预计到2015年,示范区将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解决社会就业4000多个,到2020年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万山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泽云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993年,我们投资4万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汞生产加工的民营企业,现在已有16个汞系列产品。我们主要从陕西等外地买来汞,比如30公斤汞的市场价是3.6万元,如果加工成汞触媒,市场价就是7万元,毛利率可达50%左右。”吴泽云表示,但企业要拿出30%的利润用于环保投入。
胡晓登表示,全国范围比较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基本上开采几百年资源耗尽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城市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产业、新的生存发展方式。一般的非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主要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比如发展金融、交通、服务、餐饮等,但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交通条件比较好、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行政级别比较高。但万山哪一点都不具备,转型的难度确实非常大,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稀释一部分人口,原来庞大的产业基础支撑的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已经不能支撑了,还得寻求吸纳就业的产业,非转不可;第二因地制宜地开发打造一些新的产业,转型的模式途径与非资源型城市不一样。
针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如何协调的问题,胡晓登指出必须重新发掘确定新的产业资源,万山气候条件比较好,可以做一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加工业,也就是说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一些主导产业,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贵州很多城市正在或早或晚都要面临这样的转型局面。
记者了解到,万山目前已完成申报矿山公园国家级4A级景区、夜郎谷国家级3A级景区,及正在加快改造万山汞矿历史博物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资料显示,2013年,万山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4%。
在铜仁学院副教授王友云看来,地方官员出于GDP增长考虑,往往会承接沿海一些落后产业,万山肯定要发展适合本地的新兴产业,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可循环的环保产业,也要借助沿海产业转移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但在项目落地上必须有所选择。
实际上,贵州省委前述文件中提到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未来贵州工业重镇的万山,还没有真正展开布局。王友云认为,在发展此类产业上,万山在技术人才、政策环境、基础配套、政务效率与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城市空间大腾挪
据万山区委宣传部透露,未来万山区的新行政中心将搬迁至谢桥新区,而不再局限于原来万山特区这个“弹丸之地”。
“万山经济中心必须移动,进行空间解构,在空间布局上必须向周边经济实力比较强、辐射力度比较大的城市靠拢,实现相互弥补。”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表示。
据了解,万山特区有很大一部分地盘的下面已被掏空,而且又处于一条狭长的沟谷地形,城市扩张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而谢桥新区原本就是铜仁市通过行政划拨,将原来的谢桥片区划为万山区的管辖范围,并与铜仁市主城区的碧江区较近。
2009年7月,铜仁地区撤地设市,推进“铜仁-万山同城化”战略,打造“一城两区、南拓北兴”格局。其中,南部结合万山特区的融入打造谢桥新城,形成以铜仁老城为核心,一南一北两翼扩张的大铜仁格局,逐步成为黔东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年2月12日,万山区区长张吉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目前谢桥新区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谢桥新区核心区、高速路口片区、北部片区、代门坡片区4个详细规划,茶店街道作为新城拓展区已纳入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建成后,面积将达到7平方公里。
上述报告还提到,谢桥新区已有西南商贸城一期、万和星城、金鳞半岛、南溪苑等房地产项目入驻开发,以及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二期、西南商贸城二期、武陵星城·天街美都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很多新区开发往往陷入 “睡城”、“鬼城”等城市发展怪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过快,但相关产业及配套未能同步跟上。
不过,张吉刚在布置2014年工作时强调,要强化新区规划管理,立足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定位,科学布局商贸物流、房开商住、设施配套、酒店休闲等城市功能。建立健全规划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城市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
在胡晓登看来,万山的城市转型必须扩大开放,主动地融入周边经济的发展,并渗透进去。
“整个铜仁是一个远离贵阳的四省交界地区,这种情况不止是铜仁,像湖南怀化、重庆黔江、湖北恩施等地都远离省会城市。交界地区的发展可能更多是要依靠自身发展,铜仁更多的是跟湖南交往。”王友云表示,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武陵山片区率先试点,对特困区集中连片开发,要求片区内的各城市之间加强协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不能有市场壁垒。
记者手记
一座被“妖魔化”的边陲城市
2月19日下午,“中国汞都”万山雪后初晴,地面湿漉漉的,菜地里的青菜并没有像外界所传已经黑到菜心,反而绿油油的,残雪在暖阳的照耀下分外耀眼。记者来到位于万山镇张家湾的汞化工业园区,远远望去,几个高耸的烟囱直插云霄,在更远处的一个山顶上,还能依稀看到旧时的一个土灰色烟囱,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万山曾经的辉煌。
万山红晶汞业门前,一名负责环保的陶姓老技术员一边遛狗,一边向记者说道,“我们这家企业已有10年历史,我主要负责企业的环保,主要是针对烟囱、管道、污水等环保处理,环保部门有时候一个季度或三个月来复查一次。”
在万山,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治污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原因是万山的汞污染严重,当地官方资料如此统计:汞污染耕地面积约10万亩,涉及人口10人左右,土壤汞浓度最大超标量572.3倍。
对于汞含量严重超标,万山区并不否认,不过,令其不满的是有些报道在对万山汞污染治理上,只字未提。万山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士称,“那个报道出来后,给人的印象是万山汞污染似乎要出人命了,这对他们的负面效益相当大,修复难度更大。”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万山已经做了一些具体的废渣处理工程,并采用了综合修复的思路,针对污染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修复办法。此外,目前当地也已经向环保部上报当地土壤汞污染修复方案等。
“过去,万山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现在,万山绝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万山区区长张吉刚曾表示,除对原有汞化工、铁合金、锰及锰化工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淘汰,治理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外,还将在现有项目引进上,由“招”向“择”转变。
实际上,包括万山建设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汞化工研发中心技工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当地已开始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如铜仁学院中文系行政管理学副教授、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在读博士王友云所述,万山是贵州省的一个边缘区域,也是贵州、湖南、湖北与重庆4个省份的交界地带,经济不发达,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主要依托于资源为基础而发展起来,但从长久来看,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枯竭是必然的,所面临的转型也是必然的。
不过,因交通、区位、行政级别等因素,万山转型并不轻松。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建议,万山应该走两条路,一方面稀释一部分人口,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打造新的产业。
在采访的同时,尽管万山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但当地人言谈间掩饰不住对当地曾经辉煌的骄傲,一位村民说道,“我们这里上世纪50年代就点电灯了,那时候汞矿上有解放牌汽车六七十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945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汞都”万山转型之痛新兴产业尚未真正展开万山区新兴产业
上一篇:“汞都”万山转型之痛10万亩耕地受汞污染
下一篇:官方反驳央行推动贬值 人民币跌势或近尾声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