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保卫战从“四大工程”到“生态补偿机制”
不出意外,南水北调中线将在今年汛后正式通水。倒计时中,伴随着湖北省近十年来的忧虑日益积聚。
在丹江口水库将年均“截走”汉江上游95亿立方米水北上的情况下,汉江中下游,即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至汉口近920公里的水域上的生态维持和经济生产将如何延续?
湖北省一方面在汉江上大兴土木建坝、引长江水入汉江;另一方面以“生态补偿机制”吁请国家重视。
虽然“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上至今在现实中仍无广泛论证,却是以“损失区”自诩的湖北省多年来咬紧不放的救命稻草。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研究院副院长陈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已经提出有十来年,但是目前最成熟运作的在青海三江源。
丹江口“蓄势”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段《诗经·汉广》里的名句已成为历史上江汉合流、来水汹涌的标注。这条长江水系最长且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曾被称沔水、汉水、沧浪水及襄水,在《孟子·滕文公》里,有“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的说法。
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秦岭南麓发源的汉江水,在与鄂西北的丹江汇合处的丹江口水库蓄水。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而举世瞩目。而“亚洲天池”的美誉并未让当地坐享其成。
丹江口水库,在丹江口市内跨汉江而建,如果天气晴朗,当地人每天穿梭过汉江大桥便能看见。1973年建成的坝体已老态龙钟,然而微妙之处就在于完建于2010年的15米加高部分。
“虽然从坝下看微不足道,但是大坝是从162米加高到176.5米,水位从157米升到170米后,蓄水量可从174.5亿立方米增大到290.5亿立方米。”汉江集团下属丹江口水电站的旅游三产部导游小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看到,坝上有三层楼高的新建部分,安着三扇小窗,其余都是旧体。作为管理方的丹江口水电站,目前设立了付费上坝游览项目,由于大坝的资产属于该水电站,而中线通水后极有可能改变权属,小韩告诉记者:“全厂人都在困惑转型,收费游览项目也不知能维持到哪天。”
然而2月18日有着轻霾的降温的下午,本报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别的游客。汉江从坝下缓缓流淌,两岸石坝裸露。在小韩的回忆里,近十年来,汉江只在2003年和2009年发生过特大洪水,2009年水电站6台机组启动了4台泄水,在平时里只有两台机组工作。
去年整年汉江低水位运行,水电站照此预计到今年5月的水位将只在138米,但是中线的设计蓄水位是170米,渠首水位要到147米才可自流北上。
2013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库水位为145.25米,到12月31日,水库水位为140.55米,整个秋汛期间,水库水位不升反降,这让本定于去年年底的首期蓄水计划落空。
“问题是到时水从哪里来?”站在坝顶,小韩望着静止发绿的水库说。这片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水渚林立,而库边大片淹没区上的村庄已经搬走,俨然成了泥泞的滩涂。
割据库水
汉江集团的前身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业务涉及水电、冶金、建材、机械等,命运与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开建相辅而生。
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长江治理工作报告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他当时用铅笔指向地图上的腊子口、白龙江、西汉水,最后指向汉江和丹江口。
三年后,丹江口水利枢纽开建,1974年建成时,被周恩来赞为全国唯一一座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为一体的“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而2014年汛后,它的命运将彻底转折。
丹江口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占全湖北电网的60%,2014年汛后,大坝的命运将转向蓄水、调水。而最现实的问题是,控制发电量的结果势必将企业推向转型。
南水北调首期年供水量将为95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六分之一,占丹江口大坝以上地表水资源总量388亿立方米的四分之一。
“年调95亿方其实是年均的水平,我们从1956年开始做了一个年系,一年一年地算,再考虑上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在不影响汉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推导出的年均调水量是95亿方。”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下称“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沈凤生指出,根据设计报告,在整个年系里,最小的年调水量可保证在近60亿立方米,“小于50亿的还没有。”
而大坝目前的管理方汉江集团的担忧则更具体,“汉江这条河非常特别,因为来水非常不均,枯水期的流量仅两三百立方米/秒,而水电站的洪峰流量最大是34000立方米/秒。”汉江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张洪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库容增加了约三分之二,以后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再有。
在张洪波看来,截断汉江及经济效益的还不只是南水北调,仅就丹江口上游的各方利益割据来看,就让人望而生畏。陕西省五年前规划的引汉济渭,目前正全面进入开工,年取汉江上游15亿立方米水补给渭河;之后湖北顺势提出要借用丹江口水库的清泉沟泵站建设“鄂北岗地引水工程”,年调走30亿立方米水用于灌溉随州地区,该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这些工程共调水140亿方,而丹江口水库来水径流量为388亿方,占40%,这里面的问题是,各工程的流量数据在各方手里,目前没有任何消息要将它们统一调度起来。”
事实上,更复杂的是,在丹江口取水处的陶岔渠首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内,却交由与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无关的淮河水利委来建设。张洪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在上游水权权属不明的条件下,除却公司本身的前途未卜以外,如何保障丹江口下游来水正常。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每年出现中水(流量为800~1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将减少20天;出现大水(流量为1000~3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多年平均流量将损失在30%左右。
对此湖北省曾要求,无论如何要保证生态流量,在非汛期出库流量不低于600立方米/秒,汛期不低于800方/秒。而这并未经国家核准许诺。
库区损失
在丹江口市内,一条汉江将小城分为新城与旧城,3.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目前大多土地还撂荒着,一座一年前刚落成的四星级汉江国际大酒店在一览无余的土地上孤零零站着。当地人习惯了旧城,出租车司机认为,从汉江左岸,驱车跨过一公里汉江大桥到新城,就无比地远。一切都是为了匹配丹江口水库的盛名而建,而对于游客来说,它依然犹如养在深闺而不为人知。
全员一万二千人的汉江集团对丹江口市的税收贡献达到一半以上,而张洪波透露,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汉江集团的水电资产极可能被最终纳入南水北调中线管理运行单位。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大坝在转为蓄水调水为主后,年发电量将减少11亿千瓦时左右,这不仅导致丹江口市年供电收入减少1.15亿元以上,而且直接增加企业用电成本2.07亿元。
早在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完成了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此后,丹江口库区开始执行国家淹没区停止建设的政策,海拔172米水位线以下的地方,停止一切基础设施建设。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的6年中,大坝施工要求在153米以下的低水位。库区水位下降,除了给交通带来不便以外,全市43处库汊养鱼、18000只网箱养鱼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丹江口直属的十堰市,当地为了控制水源地水质也背负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就十堰市环保局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一份材料来看,十堰在中线开工后先后投入100亿元用于治污,“关停了32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对160个污染严重的拟建项目予以否决”。
湖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司司长陈学福认为要对库区的“关、停、并、转”带来的利润损失有所补偿,“其实国家在南水北调这个概念提出后,就已经有意识地限制库区发展。”
而湖北省目前热议的南水北调补偿基金,就是争取从水价里提出一部分用于补偿。“比如北方四省上缴的水资源费是否能重点反哺湖北,现在有种提法说每方水中折出0.2元用作水资源费,但这不科学,最好是折比。”陈学福告诉本报记者。
2012年,十堰五县一市(丹江口市)仍然没有摆脱国家级贫困县的阴影。近十年来,汉江沿线各地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未从“损失区”的集体情绪里走出来,多位受访者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最直接的证据是南水北调一线开工后,国家对湖北的直接补偿都低于河南和陕西。
早在2006年,湖北省就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报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中认为:调水后将对汉江及汉江平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到目前,只有鄂北竹溪累计获转移支付近三亿元,而2009年陕西受国家一次性生态补偿首款10.9亿元。“因为要保证丹江口来水的质量,所以对陕西的补偿就很高,但是也要考虑到湖北对水资源上的贡献。”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四大工程
如今,湖北向南水北调办争取到的补偿仅停留在汉江上四大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梯度开发、部分闸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其中,引江济汉即由长江每年调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6亿立方米。
“第一是汉江上不能因为调水后不能用水;第二是保证通航标准不变;第三保证所有在河道上取水的工程都能正常运行。就是说,汉江中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因为受到调水影响而有比较大的变化。”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说。
沈凤生透露,“引江济汉”被纳入中线一期科研报告里,针对的就是湖北沙洋到武汉的水资源减少,是经过了周密的论证的。按照设计,引江济汉与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将同步引水生效。
“引江济汉的最大输水流量是设计的500方/秒,但是从丹江口调走的是420方/秒,所以水量水位来讲影响比较小。”即使长江枯水,引江济汉进口处还设有一个可保证引水量200方/秒的泵站,“湖北可根据需要取水。”
引江济汉从长江荆州段引水,一条长约67公里的人工运河笔直地穿越荆州大地,到达汉江潜江段,“以调抵调”对江汉水资源损失起到补偿。
而在2003年与南水北调同时开工之初,引江济汉就面临着广泛质疑,有专家认为,在毁地填湖的基础上开凿这条人工运河,摒弃原有的江汉航线而搞重复建设。
王腾认为,更重要的是不可预见的生态环境威胁,“一条千吨级船位的运河对于周边生态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长江水质劣于汉江水质,一定会影响汉江下游到武汉的水质。”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酝酿启动,襄樊等地就已开始将调水与修建梯级水电站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就在同一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来到湖北,主动向提出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要求将汉江中下游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流域。
兴隆梯度开发就是要在汉江上建九道大坝,将水位抬高,以满足襄樊以上至丹江口的汉江流域水位不降。
如果以上项目皆实现,可以预见,以襄樊为界,上游来水被锁至兴隆,分为九大静止湖泊;而襄樊下段江汉平原将流着长江的水。湖北省的一揽子计划将“旱包子”鄂北和“水袋子”江汉平原同时应对周到,却让汉江中下游活水寸断。
“其实这里面不但有省与国家的博弈,也有省内地方间的博弈,一旦上游地区建坝,下游也不甘心水资源和经济利益受损,于是也要建坝。”湖北经济学院水事研究中心王腾说。
事实上,九级大坝中有四级在襄樊,境内每50公里江段就设计了一道坝。襄樊的争取不是没有道理,湖北省内专家测算,南水北调年调水95亿方时,对汉江襄樊段水环境容量损失的经济价值量达43亿至67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评估结论是:调水后,襄樊市一半以上的水利企业和设施将取水困难或者报废,70万亩土地将遭受损失,当地的鱼种将减少三分之一。
一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的工程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九道大坝没有合理规划好位置是关键,从节省水能,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并不理想,达不到最限度的利用小时数。“如果想围就围,上面一围下面就没水。比如丹江库区很枯,总是等蓄满了再往下放,下面的梯级电厂就要看上面是否恩赐。”这位人士说。
很多专家认为,建坝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电,提高水位,保持水资源是其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水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下降,以及江水湖泊化。
“因为上面来水少了,下面又有引江济汉顶托,基本上襄阳到荆门这一段已经变成了湖泊,直接导致汉江中断的自净化功能大幅降低。”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王耀辉对本报记者说。十年来,民盟湖北省委七次赴荆门、襄阳等地调研。
襄阳之忧
在距离襄阳城区下游17公里处的崔家营航电枢纽站,一道贯虹般的大坝穿越汉江水面,这道2010年竣工的大坝是汉江九级梯级开发中的第五级。
站在坝头,闸底水流缓缓流淌,上游可见波光粼粼,而水势被阻的下游一池碧水,水波不兴。在襄阳市内,人们津津乐道于汉江成了一个人工湖,媒体号召“这片水域需要一个新名字”,在市民间发出征集。
在70岁的市卫生防疫站退休职工老李看来,一切都不可思议。2月16日下午他在襄阳的标志性建筑汉江一桥下挂鱼,整个冬天没挂到一条。而在2012年初,他还能挂到三十斤鲤鱼。
阴霾中看,他脚下的汉江发出墨绿色,在蓄水前,浅滩上水深两米,都能见底,现在水位已抬高了四五米,垂钓者只能站在江边垒起的坝上。
“春节期间工厂放假,水刚清了点,现在又变浑浊了。”老李说,就在三年前,汉江上还有浪花。90年代,当地人游到江中心可直接饮水。
而为汉江奔走疾呼的更是些民间环保组织,68岁的“绿色汉江”创始人运建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在2006年上书湖北省委,提出要对汉江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七个建议,之后她得到湖北省环保厅的书面答复,称会纳入正在制定的方案中。
事实上是,七年过去了,眼看着南水北调调水在即,至今没有看到国家对汉江水质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补偿方案。运建立看到的仅是不断密集而建的大坝。襄樊在2002年前后曾聘请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专家作专门评估,结果认为调水后襄樊段水质将整体下降一个等级,
“现在的汉江水是二类水质,湖北省开两会期间许诺南水北调通水后,襄阳汉江最差水质不跌破三类。”运建立说。
亟待“生态补偿机制”
据测算,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程度为-37.91%~-64.46%。 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将减少约16%,算上引江济渭和南水北调二期调水的增加,水环境容量将减少26%到30%。
去年11月的全国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湖北带来希望。在《决议》中,赫然出现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一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从十七大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被提升到一种更具制度性色彩的层面。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在随后的今年1月湖北省两会上,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被更白热化地提了出来。
十年来,为了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民盟省委9次在省政协会议上以发言或提案的形式作出建议。今年一月的湖北省两会上,各方民主党派密集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就要通水了,所以这个事情更急迫了。”民盟湖北省委政研室主任李治和说。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原市委书记)陈天会领衔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及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将汉江中下游纳入国家级生态补偿范围,实施国家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湖北省开展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
“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重点解决汉江治理工程的运作费,或将运行费计入中线工程供水成本及水价中,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民盟湖北省委在提案中建议。
民盟湖北省委认为,要建立一种横向的和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多元筹措补偿资金,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其中一项就是增收生态补偿税。
以上补偿机制除了货币形式支付,还可以是“绿色技术及教育援助”,或者受益区有针对性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术项目,来帮助中下游地区发展无污染的替代产业或生态产业等等。
生态损失难估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已经提出有十来年,但是目前最成熟运作的是在青海三江源,“但是汉江上的这个机制是一定要建的,不然难以保证一库清水上北京。”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说。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例省内生态补偿项目,2008年浙江省出台《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而最大规模的生态补偿机制在青海三江源,实行单一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2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75亿。其中不乏项目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如教育经费补偿、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
但中国尚处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期阶段,基本模式是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其中政府主导作用非常关键,只要政府重视并有一定财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才可以进入轨道。
在湖北省内,有一种意见认为从南水北调每方水价中提取0.5元用作补偿基金,陈进认为,如果从南水北调水价里折出一部分,势必会抬高还未定的中线水价,可能让中线上的贫困地区认购了却不用水。
“水价的问题也很复杂,涉及到阶梯水价,当地水源和外地水源价格如何协调,而且南水北调水水价已经够高了。”陈进说。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亲尊文认为,“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采取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智力补偿和项目补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丹江口库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
而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争论多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生态损失估算,但从全国经验上来讲,生态损失的估算还存在技术和标准上的问题。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腾认为,汉江上的补偿机制久未条例化的一个原因是:湖北在争取这个补偿,但生态损失是一个太难计量的动态发展的东西。
正如长江水利委在答复本报记者时也提到:因各主体的受益情况不同,特别是受益比例较难核算,目前,关于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还不统一,各种计算方法得出的补偿额度差别较大。
在丹江口水库将年均“截走”汉江上游95亿立方米水北上的情况下,汉江中下游,即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至汉口近920公里的水域上的生态维持和经济生产将如何延续?
湖北省一方面在汉江上大兴土木建坝、引长江水入汉江;另一方面以“生态补偿机制”吁请国家重视。
虽然“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上至今在现实中仍无广泛论证,却是以“损失区”自诩的湖北省多年来咬紧不放的救命稻草。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研究院副院长陈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已经提出有十来年,但是目前最成熟运作的在青海三江源。
丹江口“蓄势”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段《诗经·汉广》里的名句已成为历史上江汉合流、来水汹涌的标注。这条长江水系最长且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曾被称沔水、汉水、沧浪水及襄水,在《孟子·滕文公》里,有“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的说法。
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秦岭南麓发源的汉江水,在与鄂西北的丹江汇合处的丹江口水库蓄水。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而举世瞩目。而“亚洲天池”的美誉并未让当地坐享其成。
丹江口水库,在丹江口市内跨汉江而建,如果天气晴朗,当地人每天穿梭过汉江大桥便能看见。1973年建成的坝体已老态龙钟,然而微妙之处就在于完建于2010年的15米加高部分。
“虽然从坝下看微不足道,但是大坝是从162米加高到176.5米,水位从157米升到170米后,蓄水量可从174.5亿立方米增大到290.5亿立方米。”汉江集团下属丹江口水电站的旅游三产部导游小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看到,坝上有三层楼高的新建部分,安着三扇小窗,其余都是旧体。作为管理方的丹江口水电站,目前设立了付费上坝游览项目,由于大坝的资产属于该水电站,而中线通水后极有可能改变权属,小韩告诉记者:“全厂人都在困惑转型,收费游览项目也不知能维持到哪天。”
然而2月18日有着轻霾的降温的下午,本报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别的游客。汉江从坝下缓缓流淌,两岸石坝裸露。在小韩的回忆里,近十年来,汉江只在2003年和2009年发生过特大洪水,2009年水电站6台机组启动了4台泄水,在平时里只有两台机组工作。
去年整年汉江低水位运行,水电站照此预计到今年5月的水位将只在138米,但是中线的设计蓄水位是170米,渠首水位要到147米才可自流北上。
2013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库水位为145.25米,到12月31日,水库水位为140.55米,整个秋汛期间,水库水位不升反降,这让本定于去年年底的首期蓄水计划落空。
“问题是到时水从哪里来?”站在坝顶,小韩望着静止发绿的水库说。这片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水渚林立,而库边大片淹没区上的村庄已经搬走,俨然成了泥泞的滩涂。
割据库水
汉江集团的前身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业务涉及水电、冶金、建材、机械等,命运与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开建相辅而生。
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长江治理工作报告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他当时用铅笔指向地图上的腊子口、白龙江、西汉水,最后指向汉江和丹江口。
三年后,丹江口水利枢纽开建,1974年建成时,被周恩来赞为全国唯一一座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为一体的“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而2014年汛后,它的命运将彻底转折。
丹江口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占全湖北电网的60%,2014年汛后,大坝的命运将转向蓄水、调水。而最现实的问题是,控制发电量的结果势必将企业推向转型。
南水北调首期年供水量将为95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六分之一,占丹江口大坝以上地表水资源总量388亿立方米的四分之一。
“年调95亿方其实是年均的水平,我们从1956年开始做了一个年系,一年一年地算,再考虑上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在不影响汉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推导出的年均调水量是95亿方。”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下称“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沈凤生指出,根据设计报告,在整个年系里,最小的年调水量可保证在近60亿立方米,“小于50亿的还没有。”
而大坝目前的管理方汉江集团的担忧则更具体,“汉江这条河非常特别,因为来水非常不均,枯水期的流量仅两三百立方米/秒,而水电站的洪峰流量最大是34000立方米/秒。”汉江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张洪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库容增加了约三分之二,以后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再有。
在张洪波看来,截断汉江及经济效益的还不只是南水北调,仅就丹江口上游的各方利益割据来看,就让人望而生畏。陕西省五年前规划的引汉济渭,目前正全面进入开工,年取汉江上游15亿立方米水补给渭河;之后湖北顺势提出要借用丹江口水库的清泉沟泵站建设“鄂北岗地引水工程”,年调走30亿立方米水用于灌溉随州地区,该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这些工程共调水140亿方,而丹江口水库来水径流量为388亿方,占40%,这里面的问题是,各工程的流量数据在各方手里,目前没有任何消息要将它们统一调度起来。”
事实上,更复杂的是,在丹江口取水处的陶岔渠首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内,却交由与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无关的淮河水利委来建设。张洪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在上游水权权属不明的条件下,除却公司本身的前途未卜以外,如何保障丹江口下游来水正常。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每年出现中水(流量为800~1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将减少20天;出现大水(流量为1000~3000立方米/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多年平均流量将损失在30%左右。
对此湖北省曾要求,无论如何要保证生态流量,在非汛期出库流量不低于600立方米/秒,汛期不低于800方/秒。而这并未经国家核准许诺。
库区损失
在丹江口市内,一条汉江将小城分为新城与旧城,3.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目前大多土地还撂荒着,一座一年前刚落成的四星级汉江国际大酒店在一览无余的土地上孤零零站着。当地人习惯了旧城,出租车司机认为,从汉江左岸,驱车跨过一公里汉江大桥到新城,就无比地远。一切都是为了匹配丹江口水库的盛名而建,而对于游客来说,它依然犹如养在深闺而不为人知。
全员一万二千人的汉江集团对丹江口市的税收贡献达到一半以上,而张洪波透露,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汉江集团的水电资产极可能被最终纳入南水北调中线管理运行单位。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大坝在转为蓄水调水为主后,年发电量将减少11亿千瓦时左右,这不仅导致丹江口市年供电收入减少1.15亿元以上,而且直接增加企业用电成本2.07亿元。
早在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完成了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此后,丹江口库区开始执行国家淹没区停止建设的政策,海拔172米水位线以下的地方,停止一切基础设施建设。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的6年中,大坝施工要求在153米以下的低水位。库区水位下降,除了给交通带来不便以外,全市43处库汊养鱼、18000只网箱养鱼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丹江口直属的十堰市,当地为了控制水源地水质也背负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就十堰市环保局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一份材料来看,十堰在中线开工后先后投入100亿元用于治污,“关停了32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对160个污染严重的拟建项目予以否决”。
湖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司司长陈学福认为要对库区的“关、停、并、转”带来的利润损失有所补偿,“其实国家在南水北调这个概念提出后,就已经有意识地限制库区发展。”
而湖北省目前热议的南水北调补偿基金,就是争取从水价里提出一部分用于补偿。“比如北方四省上缴的水资源费是否能重点反哺湖北,现在有种提法说每方水中折出0.2元用作水资源费,但这不科学,最好是折比。”陈学福告诉本报记者。
2012年,十堰五县一市(丹江口市)仍然没有摆脱国家级贫困县的阴影。近十年来,汉江沿线各地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未从“损失区”的集体情绪里走出来,多位受访者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最直接的证据是南水北调一线开工后,国家对湖北的直接补偿都低于河南和陕西。
早在2006年,湖北省就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报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中认为:调水后将对汉江及汉江平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到目前,只有鄂北竹溪累计获转移支付近三亿元,而2009年陕西受国家一次性生态补偿首款10.9亿元。“因为要保证丹江口来水的质量,所以对陕西的补偿就很高,但是也要考虑到湖北对水资源上的贡献。”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四大工程
如今,湖北向南水北调办争取到的补偿仅停留在汉江上四大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梯度开发、部分闸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其中,引江济汉即由长江每年调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6亿立方米。
“第一是汉江上不能因为调水后不能用水;第二是保证通航标准不变;第三保证所有在河道上取水的工程都能正常运行。就是说,汉江中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因为受到调水影响而有比较大的变化。”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说。
沈凤生透露,“引江济汉”被纳入中线一期科研报告里,针对的就是湖北沙洋到武汉的水资源减少,是经过了周密的论证的。按照设计,引江济汉与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将同步引水生效。
“引江济汉的最大输水流量是设计的500方/秒,但是从丹江口调走的是420方/秒,所以水量水位来讲影响比较小。”即使长江枯水,引江济汉进口处还设有一个可保证引水量200方/秒的泵站,“湖北可根据需要取水。”
引江济汉从长江荆州段引水,一条长约67公里的人工运河笔直地穿越荆州大地,到达汉江潜江段,“以调抵调”对江汉水资源损失起到补偿。
而在2003年与南水北调同时开工之初,引江济汉就面临着广泛质疑,有专家认为,在毁地填湖的基础上开凿这条人工运河,摒弃原有的江汉航线而搞重复建设。
王腾认为,更重要的是不可预见的生态环境威胁,“一条千吨级船位的运河对于周边生态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长江水质劣于汉江水质,一定会影响汉江下游到武汉的水质。”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酝酿启动,襄樊等地就已开始将调水与修建梯级水电站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就在同一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来到湖北,主动向提出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要求将汉江中下游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流域。
兴隆梯度开发就是要在汉江上建九道大坝,将水位抬高,以满足襄樊以上至丹江口的汉江流域水位不降。
如果以上项目皆实现,可以预见,以襄樊为界,上游来水被锁至兴隆,分为九大静止湖泊;而襄樊下段江汉平原将流着长江的水。湖北省的一揽子计划将“旱包子”鄂北和“水袋子”江汉平原同时应对周到,却让汉江中下游活水寸断。
“其实这里面不但有省与国家的博弈,也有省内地方间的博弈,一旦上游地区建坝,下游也不甘心水资源和经济利益受损,于是也要建坝。”湖北经济学院水事研究中心王腾说。
事实上,九级大坝中有四级在襄樊,境内每50公里江段就设计了一道坝。襄樊的争取不是没有道理,湖北省内专家测算,南水北调年调水95亿方时,对汉江襄樊段水环境容量损失的经济价值量达43亿至67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评估结论是:调水后,襄樊市一半以上的水利企业和设施将取水困难或者报废,70万亩土地将遭受损失,当地的鱼种将减少三分之一。
一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的工程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九道大坝没有合理规划好位置是关键,从节省水能,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并不理想,达不到最限度的利用小时数。“如果想围就围,上面一围下面就没水。比如丹江库区很枯,总是等蓄满了再往下放,下面的梯级电厂就要看上面是否恩赐。”这位人士说。
很多专家认为,建坝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电,提高水位,保持水资源是其次。其导致的结果将是水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下降,以及江水湖泊化。
“因为上面来水少了,下面又有引江济汉顶托,基本上襄阳到荆门这一段已经变成了湖泊,直接导致汉江中断的自净化功能大幅降低。”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王耀辉对本报记者说。十年来,民盟湖北省委七次赴荆门、襄阳等地调研。
襄阳之忧
在距离襄阳城区下游17公里处的崔家营航电枢纽站,一道贯虹般的大坝穿越汉江水面,这道2010年竣工的大坝是汉江九级梯级开发中的第五级。
站在坝头,闸底水流缓缓流淌,上游可见波光粼粼,而水势被阻的下游一池碧水,水波不兴。在襄阳市内,人们津津乐道于汉江成了一个人工湖,媒体号召“这片水域需要一个新名字”,在市民间发出征集。
在70岁的市卫生防疫站退休职工老李看来,一切都不可思议。2月16日下午他在襄阳的标志性建筑汉江一桥下挂鱼,整个冬天没挂到一条。而在2012年初,他还能挂到三十斤鲤鱼。
阴霾中看,他脚下的汉江发出墨绿色,在蓄水前,浅滩上水深两米,都能见底,现在水位已抬高了四五米,垂钓者只能站在江边垒起的坝上。
“春节期间工厂放假,水刚清了点,现在又变浑浊了。”老李说,就在三年前,汉江上还有浪花。90年代,当地人游到江中心可直接饮水。
而为汉江奔走疾呼的更是些民间环保组织,68岁的“绿色汉江”创始人运建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在2006年上书湖北省委,提出要对汉江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七个建议,之后她得到湖北省环保厅的书面答复,称会纳入正在制定的方案中。
事实上是,七年过去了,眼看着南水北调调水在即,至今没有看到国家对汉江水质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补偿方案。运建立看到的仅是不断密集而建的大坝。襄樊在2002年前后曾聘请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专家作专门评估,结果认为调水后襄樊段水质将整体下降一个等级,
“现在的汉江水是二类水质,湖北省开两会期间许诺南水北调通水后,襄阳汉江最差水质不跌破三类。”运建立说。
亟待“生态补偿机制”
据测算,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程度为-37.91%~-64.46%。 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将减少约16%,算上引江济渭和南水北调二期调水的增加,水环境容量将减少26%到30%。
去年11月的全国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湖北带来希望。在《决议》中,赫然出现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一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从十七大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被提升到一种更具制度性色彩的层面。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在随后的今年1月湖北省两会上,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被更白热化地提了出来。
十年来,为了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民盟省委9次在省政协会议上以发言或提案的形式作出建议。今年一月的湖北省两会上,各方民主党派密集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就要通水了,所以这个事情更急迫了。”民盟湖北省委政研室主任李治和说。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原市委书记)陈天会领衔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及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将汉江中下游纳入国家级生态补偿范围,实施国家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湖北省开展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
“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重点解决汉江治理工程的运作费,或将运行费计入中线工程供水成本及水价中,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民盟湖北省委在提案中建议。
民盟湖北省委认为,要建立一种横向的和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多元筹措补偿资金,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其中一项就是增收生态补偿税。
以上补偿机制除了货币形式支付,还可以是“绿色技术及教育援助”,或者受益区有针对性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术项目,来帮助中下游地区发展无污染的替代产业或生态产业等等。
生态损失难估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已经提出有十来年,但是目前最成熟运作的是在青海三江源,“但是汉江上的这个机制是一定要建的,不然难以保证一库清水上北京。”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说。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例省内生态补偿项目,2008年浙江省出台《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而最大规模的生态补偿机制在青海三江源,实行单一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2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75亿。其中不乏项目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如教育经费补偿、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
但中国尚处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期阶段,基本模式是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其中政府主导作用非常关键,只要政府重视并有一定财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才可以进入轨道。
在湖北省内,有一种意见认为从南水北调每方水价中提取0.5元用作补偿基金,陈进认为,如果从南水北调水价里折出一部分,势必会抬高还未定的中线水价,可能让中线上的贫困地区认购了却不用水。
“水价的问题也很复杂,涉及到阶梯水价,当地水源和外地水源价格如何协调,而且南水北调水水价已经够高了。”陈进说。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亲尊文认为,“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采取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智力补偿和项目补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丹江口库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
而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争论多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生态损失估算,但从全国经验上来讲,生态损失的估算还存在技术和标准上的问题。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腾认为,汉江上的补偿机制久未条例化的一个原因是:湖北在争取这个补偿,但生态损失是一个太难计量的动态发展的东西。
正如长江水利委在答复本报记者时也提到:因各主体的受益情况不同,特别是受益比例较难核算,目前,关于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还不统一,各种计算方法得出的补偿额度差别较大。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905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观点刘胜军能源利润空间大 对民企吸引力强
下一篇: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将统一政策标准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