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产能过剩挑战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4-2-12 11:3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主持人 徐伟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文献军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

  高 智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资金部主任

  正确认识产能过剩问题

  要认识产能是怎么形成的,离不开国际大背景。实际上中国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在世界第四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产能的形成、产业的形成、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产能。

  陈文玲:关于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应该将它放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世界制造业转移有一个可循的规律,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

  历史上,制造业转移和要素的重组经历了四个大的过程:首先,世界制造业基地出现在欧洲,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主要代表,这些都是近代革命工业化的国家。其次,世界制造业的第二轮重组是由欧洲转移到美国。二战之后,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曾经长期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50%,成为二战以来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第三,世界制造业的第三轮重组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四次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方面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化解,另一方面还通过产业转移把产能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处于第四轮产业转移阶段,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一批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到了全球的19.8%,超过了美国(19.4%)。因此,我觉得要认识产能是怎么形成的,离不开国际大背景。实际上中国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在世界第四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产能的形成、产业的形成、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产能。

  文献军: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可以使用三个指标:第一,开工率严重不足,没有市场;第二,产品大量滞销,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第三,价格急剧下跌。

  以电解铝行业为例,我国铝业产能过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和消费几乎同步增长。开工率在过去都是百分之百,然而,2010年以后由于投资增长过快,出现很多新增产能,导致电解铝的开工率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电解铝行业开工率仅为71.9%。

  还有就是产品大量积压,这种现象在电解铝行业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存在销售的问题。

  2007年以前,电解铝行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基本维持在10%以上。自2008年以来,整个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急剧下降,这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3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约为4万亿元,其中利润约为1700亿元,利润率约为4.25%。至今行业效益也没有恢复到此前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电解铝行业是存在产能过剩的,而且有加剧的倾向。因为新增产能增长很快,会进一步导致开工率降低。

  高智:在市场调节下,适度产能过剩是有利的,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然而严重产能过剩,特别是水泥这种资源能源依赖性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主要危害有四点:一是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二是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是对资源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四是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和保证。

  近年来,国家对水泥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导向出现了措辞的变化:一开始为“控制总量”,后来为“抑制总量”,再后来为“遏制总量”,最近这次为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这些措辞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水泥行业发展的变化。从过去的要求控制,演变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总产能是30.7亿吨,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吨,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产能过剩。而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达到历史顶峰后便开始下降。2011年1吨水泥可以赚50多元,目前在20元左右。总体来看,水泥的总产量是在增长的,而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这就是一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具体表现。

  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源

  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可以优胜劣汰,可以使社会平均利用率发挥作用,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

  陈文玲:对于过剩的产能要进行有效地分类。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出现的产能过剩在有些行业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可以优胜劣汰,可以使社会平均利用率发挥作用,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我认为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

  产能过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周期性产能过剩。这种类型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即随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周期的需要,产能也在不断地增长。二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粗放、低价、低质钢材部分出现产能过剩,而特种、异型或高端钢材部分产能则存在不足。三是体制性产能过剩。这种产能是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以GDP为导向所产生的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这种情况最难治理。因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招商引资、落户大项目、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四是绝对性产能过剩,即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出现绝对需求不足所造成的产能过剩。所以,对于这些过剩的产能,我个人认为也要分类、分级、分别进行处置。

  文献军:可以说国家对于电解铝行业的调控措施已经非常严厉,通过土地、环保、金融三道闸门限制,但仍然没有能够遏制产能过剩的发展。

  从根源来看,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形成是一个产能转移的过程。目前,电解铝行业多数产能分布在高电价的东部地区,这些地区是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生产能力由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世界普遍趋势。西部地区电价较低,有成本优势,投资自然流向西部地区。而当前的问题在于,西部地区的产能形成了,东部地区的产能却没有退出。一边调控,一边新增产能,这样就形成了过剩产能。因此,电解铝行业需要进行优化布局。

  高智:造成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具体来看有三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对水泥行业进行无原则的发展和缺乏管控。2009年之前,国家对水泥行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控层面,水泥生产项目建设的审批权、核准权均由地方政府管控。由于水泥生产投资少、盈利快,所以许多地方政府将水泥生产线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这使得水泥产能增长得特别快。

  第二,水泥行业短期盈利快,吸引了大量不了解行业现状的民间资本投资。受短期利益驱使,加上水泥生产技术门槛下降,这几年有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出现集中投资的现象。水泥行业变成一个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一种投资品看待。

  第三,许多大型企业对水泥项目的投资是非理性投资。部分企业为扩张市场、抢占资源建设生产线,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过剩,整个行业获利空间被大大压缩。

  化解过剩产能的途径

  化解过剩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既保持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又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这样中国才能更强,中国才能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

  陈文玲:化解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要立足长远、抓住当前、有序推进、有条不紊。我们现在要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业、分别地进行处置。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在处理的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既保持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又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这样中国才能更强,中国才能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因此,建议未来化解过剩产能,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力求通过创新驱动、高端产业的带动,在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非常赞成低成本化解过剩产能,要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用倒逼机制化解过剩产能。我们现在的产业,除了重化工和传统消费工业品严重失衡之外,产业布局也严重失衡,主要产业集中在东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曾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建议,就是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所以,从产业结构上需要通过创新和推动、通过产业的转移,在转移中进行升级,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布局,这一条非常重要。

  二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优化区域布局,再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引擎。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中实现升级,实际上就优化了区域布局。

  三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腾挪的最大空间,所以我们的制造业首先要在国内进行梯度转移,向中西部转移,这是重中之重。同时,根据贸易流向、贸易生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等特点,设计最低成本的物流路径,进行新的产业布局。

  四是要在制造业和贸易布局的结合上寻求突破。目前我国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79个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制造业优势和贸易优势要有效结合,寻求重大突破。

  五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和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将中国已经形成的市场优势,复制到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使流通成为带动制造业转移、重组、集聚、走向国际市场的引导性力量。

  应该注意的是,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还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一是防止使用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设计一些方法来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特别是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它的退出。二是在退出过程中严密关注金融风险。对于化解过剩产能要有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金融分析,面临的风险不能轻视。四是要防范失业风险。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它的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政府要发挥作用的地方。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采用两分法,一方面要认识到产能体现的制造业能力是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基体的危害,抓紧化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形成产业的空心化,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防范的风险。

  文献军:我认为此次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这个判断非常好,其力度强于过去的“调控”过剩产能。

  实际上,历来强调“调控”过剩产能,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新增的产能是不是能够控制住。现在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说产能过剩了,一点儿都不能上了;另外一些人说铝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可以上,然后去跟国外的企业竞争。但是这次十八大提出化解产能过剩,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所以,我认为新增产能可以控制住。第二个问题,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如何把握。从长期来看,落后产能确实不具备竞争力,但是淘汰落后产能不是一个孤立问题,涉及到就业、银行贷款以及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很难下决心,这就造成了历来“调控”过剩产能成效不大。

  此次提出“化解”过剩产能,可以有一些思路方面的创新。就电解铝行业来说,怎么能够科学地化解过剩产能呢?我们认为一要坚持实事求是,二要进行成本化解。

  具体做法有:

  第一,增加铝的消费。我们判断当前是扩大铝应用的最佳时期。首先铝的需求量较大,第二铝的价格便宜,第三铝的再生性很好,这是将来的二次资源,利用1吨废铝就可以少用4吨铝矿。

  怎么扩大消费呢?一个是交通运输领域,还有一个是建筑行业。交通运输领域,部分货车可以使用铝材替代我国所短缺的铜材。此外,建筑行业使用电解铝材料代替钢材和木材仍有很大空间。比如建筑模板,国外推广使用铝模板做得非常好,我国每年有8亿平方米的模板,其中2%如果用铝的话,会有1000万吨的需求。中国缺铜,中国铝多,为什么不多用铝?既能够达到要求又可以把成本大幅度降下来,更重要的是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如果一年少用几十万吨铜的话,那么国际铜价若下跌10%,每年就能够为中国节约买铜多付出的60亿美元。所以,天时地利,无论从必要性还是从可行性来讲,现在都是我们扩大用铝最好的机会。如果扩大铝的消费措施能够化解一部分过剩产能,那么电解铝的调控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二,积极推进再生铝的应用。现在欧美国家的铝消费里面,电解铝占了不到一半,一半以上是再生铝。生产一吨再生铝需要的能耗是一吨电解铝能耗的5%。大力推广再生铝的使用,有利于节能降耗。

  高智:此次国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具体到水泥行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对所有项目进行清理,停止一切形式的产能扩张行为。遏制行业内存在的多头审批现象。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投资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国土、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要严格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三,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水泥总产能。推行生产准入复核制度,未能通过复核的生产线应限期淘汰。

  第四,推进产业升级,引导消费升级。在未来水泥产业升级中,节能降耗技术将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点。在水泥生产过程消纳生活垃圾方面,我们行业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水泥工业对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置在技术层面已经趋于成熟。用水泥窑消纳生活垃圾比用其他处置方式更环保,因为水泥窑的温度比较高,有1400多度,一些重金属在水泥的熟料里被稀释掉,几乎不产生二恶英。现在很多企业生产线建立了垃圾处置的工艺,但是苦于拿不到垃圾;有的企业烧了垃圾之后,但是政府补贴迟迟拿不到手。而国外在这方面非常成熟,发达国家水泥生产线基本上都采用协同焚烧垃圾处置的工艺。

  第五,引导消费。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改善当前大量使用低端水泥产品现状。我们测算过,如果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使我们的水泥总量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幅度,这都是节能减排非常好的途径。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682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